周大新的沉默与爱
在根据周大新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安魂》的首映礼结束后,他的朋友登台讲述观影感受,他选择了在台下默默地听;在他捐助故乡300万元设立图书馆的仪式上,领导发了言,可媒体的报道中,并未出现他的只言片语……他是作家周大新,沉默成为他在公众场合最常见的姿态。
与周大新老师初识于2017年冬天,我们一道从北京去上海参加一项文化活动,主办方邀请我们上台谈论一些话题,周大新在台下坐着,他事先婉拒了主办方请他上台说几句话的请求。后来与朋友闲谈的时候知道,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活动可以参加,但一般尽量不说话,是位非常低调的作家。低调,成为他身上一个最鲜明的标签。
从上海返京的动车上,我与周大新邻座,先是我请教他一些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后来谈到家庭生活与子女教育方面,他说了自己的儿子于九年前去世的事情,那时我并未读过《安魂》这本书,也不知晓他曾经历过数年难熬的丧子之痛,因此对他讲述的过去很是震惊。那个时候,对他来说,我是一个刚见过一面的文学后辈,他愿意谈及这桩往事,说明他已经放下或者说释怀,但仍有无形的沉重,融进了他的情感底色当中,他自己或许觉察不到,但对于走近他的人来说,很难不被他身上的沉郁所打动。
记得那次关于失去亲人的话题,我们谈了许多。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经历与感受,他充满耐心地倾听,也时不时地表达他的看法。周大新说话语速不快,但每个字词,都饱含浓郁的情感。后来,我读到了《安魂》这本书,这是周大新为逝去儿子写的一本书,他在书里写道:“宁儿,爸爸怎么也想不到,从2008年8月3日这天起,就再也见不到你了。8月3日,这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你与我们便被彻底地隔开了。爸妈再也看不见你穿着背心在篮球场上打球,再也看不见你穿着毛衣在电脑前上网,再也看不见你穿着羽绒服在雪地上嬉闹,再也看不见你光着膀子靠在床头读书了……我们和你真的不在一个世界上了!”尽管阅读的时候,有心理准备,但这样的段落,还是令人心痛不已。
2019年秋天的时候,受学者李辉的邀请,与周大新再会于甘肃张掖,我们在这里的一所大学,各有一场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我们一起出游张掖的一些景点,在七彩丹霞景区,我给他拍摄了不少照片,在路过个别独具风格的景观时,他也会主动要求我帮他留影。这次见到的周大新,虽然笑容仍然不多,但比两年前见到时,要平静、祥和得多。在他讲座开始的那个晚上,我和全校上千名师生一起坐在台下,聆听了他关于小说创作的个人经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写作技巧倾囊而出,那场讲座所带来的收获堪称“盛宴”。
平时与周大新老师联系并不多,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给他发一句简短的问候,每次他都会回复致意。有一次,家乡作协主办了一份出版物,想请一些著名作家题词鼓励一下,我给他发了微信,请他有时间的话,可以帮写一句话,他答应了,并且很快将题词写好,快递给了我。
第三次见到周大新的时候,又是两年过去。时间到了2021年的冬天,许久未曾联系的周大新发来微信,问是否愿意去看根据他的小说《安魂》改编的电影,是个内部看片会,不会有太多人。当然要去,看电影是一方面,主要也是有两年没见面了,可以借这个机会,见个面,聊几句。
驱车到达位于北京海淀区一家影视公司,上楼找到公司的内部看片室,看见周大新正站在门口等候前来的客人,他的身材颇高大,看片室的门前只有他一个人,因此他显得有些孤单,握手,闲聊了几句,在看片室等候了一会之后,灯光黯淡下来,大银幕上开始出现画面。我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除了想知道电影会把小说改编成什么样子外,还想知道,作家周大新和银幕里的角色,有什么样的重叠之处。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电影讲述的故事:一位失去了儿子的父亲,痛悔没有好好陪伴儿子的童年,对长大的儿子也缺乏更多的了解,他将儿子的去世,归结为自己导致的错误结果,因此悔恨当中。情绪失控的状况下,他每天奔走于城市的角落,想寻找儿子的痕迹,他误以为,儿子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偶然间,他遇到一个长相与儿子几乎一模一样的人,他想收养他,给他全部的财产,只要那个人,承认做他的儿子。他每天都出门,去与“儿子”见面,但却被那个年轻人欺骗了。在电影结尾的时候,观众方明白,原来他知道那个年轻人是骗子,他只是心甘情愿地被骗,想在被骗中,得到一些宽慰。
不得不说,电影对原著的改编挺大的。包括电影里的父亲形象,一开始时的严厉,也与现实生活中温和宽厚的周大新,有不小的区别。但有一点没有变,无论是作家周大新,还是电影里的角色,他们对儿子的爱是一致的,因失去孩子而产生的痛苦,更是完全相似的。“痛与爱”是小说的主题,也是电影的主题。看完电影,我更理解了周大新的沉默,原来,痛是可以诉说的,而爱,唯有在沉默中,才能保持坚定、宏大、永不凋零。
记得那次看电影,坐在我前排饰演父亲一角的男演员,有数度肩膀耸动,双手抚脸,我知道,他是在竭力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我尝试寻找周大新的身影,但在并不算大的看片室里,没有看到他。我想,那时候他可能会坐在最后一排,默默地流泪。
为故乡捐建“周大新图书馆”,是今年3月份的事情。在朋友圈看到这条新闻短时间里刷屏的时候,我在想,他捐献的图书馆设立在家乡的高中学校,是把自己对儿子的爱,部分转移到了家乡少年们的身上了吧。这是更大的爱,更大的胸怀,当无数学子在图书馆阅读的时候,这给周大新带来的欣慰,或会让他拥有更多一些的放松与愉悦。
前几日,微信里问起周大新老师的近况,他说自己在大量看年轻时就喜欢看但却一直没多少时间看的电影,每天坚持到家附近的公园跑步,虽然不再写长篇小说了,但想把以前的剧本写作爱好再拾起来。听到他这样的描述,很是为他开心,日子很长,生活多变,但一切都没有结束,一切都还可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