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种大田
谷雨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20日或21日,今年是4月20日(农历三月二十)10时24分7秒交节。据《逸周书·时训解》讲:“谷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谷雨来临,它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20日或21日,今年是4月20日(农历三月二十)10时24分7秒交节。据《逸周书·时训解》讲:“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谷雨之日萍始生”,萍,蕨类水生植物。《诗经·召南·采蘋》有“于以采蘋,南涧之滨”,《毛诗正义》陆疏云:“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谓之蘋,小者曰萍。”罗愿《尔雅翼》亦云:“萍,蓱。其大者蘋,叶正四方,中折如十字,根生水底,叶敷水上,不若小浮萍之无根上浮也。”萍是春末比较早生长出来的蕨类水菜,古代女子采萍(蘋)可备祭祀或进贡之用。譬如《左传·隐公三年》之《周郑交质》即有“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鸣鸠与戴胜均属于鸠鸽科,种类繁多,据统计有41属309种。《诗经》中有不少关于鸠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雎鸠指的是王雎,“水鸟也,状类凫鹥”。“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经·召南·鹊巢》),鸠指的是布谷鸟。“吁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卫风·氓》)和“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经·小雅·小宛》),这两句诗中的鸠和鸣鸠,《尔雅》释为鹘鸠,一般认为是斑鸠,特别爱食桑葚。“鸣鸠拂其羽”,就是斑鸠摩擦翅膀。《本草纲目·禽部·斑鸠》讲:“鸠小而灰色,及大而斑如梨花点者,并不善鸣。惟项下斑如真珠者,声大能鸣。或云:雄呼晴,雌呼雨。”如此说来,“项下斑如真珠”之斑鸠,可预知天气阴晴变化。“鸤鸠在桑,其子七兮”(《诗经·曹风·鸤鸠》),有说鸤鸠就是戴胜,“戴胜降于桑”与“鸤鸠在桑”还真似有些关联。戴胜在古典文献中出现得比较早,《山海经·西山经》即有“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记载。戴胜很漂亮,状似雀,头上有五色冠,俗称“大背头”。唐代诗人张何《织鸟》诗云:“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映日华冠动,迎风绣羽开。”唐代诗人贾岛《题戴胜》诗亦云:“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唐代诗人王建《戴胜词》亦曰:“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可见斑鸠和戴胜,皆为“呼晴呼雨”“能传春消息”的“知天时”之鸟,故对人们的农事活动多有助益。当然这众多的“鸠”们,历经三千多年沧桑巨变,故历代《诗经》注释家们,对诸多“鸠”们的辨识与注疏,亦颇多含糊与抵牾。孔子特别强调读《诗》的重要性,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笔者青春年少之时,对夫子所倡导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颇不以为然;但由于三十岁以后热心于探究民俗与农事,故愈来愈对“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深以为然也!
谷雨,谷雨,雨生百谷。《通纬·孝经援神契》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明人张岱《夜航船》亦讲:“谷雨,言滋五谷之雨也。”谷雨已是深春时节,家家户户忙于下种。俗话说:“谷雨立夏,不可站着说话。”宋代文豪欧阳修《归田四时春夏二首(之一)》诗云:“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轻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欧阳公的“农夫在田居者稀”,与王建的“人家向田不归宿”,歌咏的都是谷雨前后农民下田播种的诸多辛劳。
俗话说:“谷雨种大田。”在我的家乡晋北,谷雨下种的大田庄稼是什么?我打电话问“老庄户”大哥。大哥说,咱们这里的大田庄稼就是玉米、高粱和谷子。他还念叨,“谷雨种谷子,立夏种糜子”“芒种三天种黍子”,胡麻也在谷雨前后下种,“谷雨种胡麻,七股八圪杈”,打得籽多。我问西葫芦和西瓜啥时候下种?大哥说,“小满前后,点瓜种豆”。最后大哥感慨地说:“走京城,逛买卖,不如犁铧翻土块!”可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在大哥心中根深蒂固。
为了把老家的大田庄稼搞得更精准、更科学一些,我特地请山西省农业厅的朋友,为我介绍了一位资深农业专家郭教授。郭老说,三晋大地南北跨越七个纬度,气温差异较大,所以庄稼种植的时间也就不同。山西全省共有5700万亩耕地(良田),大致玉米2000万亩,小麦1000万亩,黄豆(大豆)500多万亩,高粱多用来做酒做醋,种植情况根据酒醋的产量而定,大约有百十万亩吧。这些就是大田庄稼。其他都是杂粮,山西在全国来说,是“农业小省,杂粮大省”。我问什么是杂粮?郭老说,主粮以外的粮食就是杂粮。我问杂粮都有哪些?郭老如数家珍。他说,山西杂粮有四类,一是谷类,如谷子、黍子、糜子等;二是豆类,如红小豆、红芸豆、绿豆、豌豆、蚕豆等;三是薯类,如马铃薯(山药蛋)、红薯等;四是其他类,如荞麦、藜麦等。郭老还特别介绍,他负责主持培植的1000亩谷子基地,距离我的家乡交界处不甚远,每年固定在谷雨后四五天——具体说就是每年的4月25日开始播种谷子,亩产年年过千斤。
记得父亲当年常说:“三年学个手艺人,一辈子学不会个庄户人。”种庄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读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氾胜之所著《氾胜之书》(辑本),其中有种植杂粮的“九谷忌日”之记载:“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谷子),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也许在种植日期上必须规避的“九谷忌日”,目前在科学上还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但氾胜之以“此非虚语也”,极其强调它的经验性、实用性与重要性。愚以为,我们当以科学态度对待之——付诸阙如,聊备一说,甚而不妨尝试实践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许有人已经注意到一个问题:谷雨时节吃什么?北方人能够想到的也就是,吃韭菜,吃香椿,还有吃茶——也算一“吃”吧。因为农历三月谷雨,乃青黄不接时期。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三月》(辑本)云:“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懃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并说:“是月也,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乃顺阳布德,振赡匮乏,务先九族,自亲者始。无或蕴财,忍人之穷;无或利名,罄家继富;度入为出,处厥中焉。”概括起来三句话:一要勤于农桑,二要相互救助,三要节俭度日。回想我少年时代,每年这个时节,大人们出地劳作,而不少家庭却是十瓮九空,往往要靠赊米借面度过这段青黄不接时光。那时虽然很穷,但乡风淳朴,守望相助,使人温暖,令人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