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都“九分山”
中国,各种名头的“都”确实不少,岂不知,还出了个“瑶都”——这就是湖南……
瑶族人耕山爱山,他们居住的地区,大都峰峦叠嶂,林木葱茏,溪流纵横,环境清幽,就像“瑶都”江华的九分山。
中国,各种名头的“都”确实不少,岂不知,还出了个“瑶都”——这就是湖南江华。江华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总人口五十余万,其中瑶族人口三十余万,属于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被称为“神州瑶都”。
全县3200多平方公里面积内,“九山半水半分田”。也许有人要问,“瑶都”为什么会诞生在这样一个几乎都是山的地方呢?这又跟瑶族的历史和生活习惯有关。瑶族,相传为盘瓠之后,后形成蚩尤部落,居住在黄河下游与淮河流域。在部落战争中失败后,向南迁徙,形成“三苗”,活动于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带。后为禹所败,迁至洞庭、彭蠡一带。先秦以后,继续向南向西迁徙,越迁离平原越遥远,越迁越往深山里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他们大都居住在海拔千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山高岭陡,出门就爬坡,这属于瑶族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有部分居住在石山、半石山区,只有一小部分居住在河谷、丘陵地带。
一些瑶族村落,建在水源充足的半山腰,干爽、通风、阳光充足,这是遵循自古流传下来的“依山自保”的传统。除防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之外,还能很好地防备外敌入侵,战时,“进可攻,退可守,守能招”。
何谓“守能招”?由于村庄都建在半山腰上,村与村之间可以相互瞭望、打招呼,一旦某个村落遭到外敌入侵,发出信号,临近的村落马上可以增援,从不同的方向切断进攻之敌的退路。比如,东边瑶的村落分布,大都呈三角形或不等边形平行分布,极少有一座村庄单独存在的,即使只有一座村庄,也在两三处不同的地点建屋,呈点状分布,相互支撑。他们的生产方式是“既耕山,又耕田”。而西边瑶的生产方式,却“一直以耕山为业,极少耕田,过着吃尽一山过一山的游耕生活”。直到上世纪中期,居住地才相对固定下来。
就在这种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瑶族成为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形成“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点。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一个瑶族就有众多分支,诸如盘瑶、排瑶、平地瑶、过山瑶、白裤瑶,等等。
瑶族人耕山爱山,他们居住的地区,大都峰峦叠嶂,林木葱茏,溪流纵横,环境清幽,就像“瑶都”江华的九分山。江华物产资源丰富,天上有风能——风能资源蕴藏量40万千瓦;山上有森林——林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8%;山中有矿藏——已探明的矿藏32种,以稀土储量最为丰富;山下有河流——全县大小河流200多条,水能资源蕴藏量46万千瓦……
这样的山区,像不像童话中的幸福境界?在这样的仙境中听着瑶族的历史故事,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里。童话中是要有“王子”的,“瑶都”的“现代王子”是中医针灸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蒋戈利医生,他治病的同时治心,尤擅针灸,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先生的“高足”。
农历十月十六,是盘王的诞辰,每年此时,是“瑶都”的盘王节,整个江华都沉浸在童话般的欢庆气氛中。正因为瑶族自古以来与山相伴、生生相息,其性格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大山的熏陶,忠厚诚朴,爱憎分明,顶天立地,不畏艰险,且乐观爽直,能歌善舞。再加上瑶族分支众多,不同的分支生活方式与风尚习俗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五彩斑斓、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
来自各地的代表队身着民族盛装,聚集在盘王像下,为瑶族子孙无愧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无愧于始祖盘王而庆祝。人们高歌劲舞,鼓乐齐天,瑶族图腾园的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盘王殿举行的祭祀仪式上,主持人朗声宣读祭文:“吾祖盘王,人神敬仰。龙犬图腾,徽帜高扬;蚩尤之裔,逐鹿广垣。共创中华历史,缔造神州辉煌。开先立极,功盈天壤……”
作为特邀嘉宾,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始终犹如置身于有血有肉的童话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