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端午节
2020-09-24叙事散文一禾
又是一年端午到,折翠柳,沐雨露,佩香包,品粽香,吃“甜醅”。这是童年的端午,是儿时的记忆。 小时候,是时时盼望着有节过,因为过节就可以吃上长长的白面饭了,间忽还可以有新衣服穿。母亲在每年的五月初一的早晨,老早就给我们姊妹几个手腕脚腕上系上七
又是一年端午到,折翠柳,沐雨露,佩香包,品粽香,吃“甜醅”。这是童年的端午,是儿时的记忆。
小时候,是时时盼望着有节过,因为过节就可以吃上长长的白面饭了,间忽还可以有新衣服穿。
母亲在每年的五月初一的早晨,老早就给我们姊妹几个手腕脚腕上系上七彩线,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款。据母亲说,彩线绑在手腕脚腕上,可以避灾除病,平安健康,长寿!小时候的我们,才不去管那么多,只觉着七彩线的手款很漂亮,戴在手上,觉着世界也亮堂起来,自己也漂亮了,因为那是一个色彩单调的年代。五月初一的早晨,小伙伴们个个欢天喜地的跑出家门互相炫耀着!显摆着!
小时候的端午节就从太阳丰满之时、从麦穗刚刚抽出之时就已经装在我们的期盼里。
那装有香料的香囊荷包挂在胸前,洋溢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现在嗅嗅空气中好似也迷漫着那种淡淡的香草味。
那种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大人们给予孩子的朴实无华的爱,总是在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扯开我一片的记忆。
最让人期盼的,就是端午节早上的“摆露水”。“摆露水”就是在太阳未出来之前,来到田间地头,用田间的玉米叶,地埂上的小草上的露水洗头,意思就是说是天降甘露可以清洗治病。所以那时去田间地头“摆露水”的伙伴们特别多,大家三三两两,有说有笑一起出去,一个个把头发洗的湿漉漉的,然后回来时再顺便采集好一束艾蒿,好回家吃那盆溢出香甜的“甜醅”。
据说艾蒿可以招百福,从艾蒿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来看,这是名副其实的药用植物。艾蒿的功能是可以用来针灸治病,和杨柳一起插在门口窗楣,可以驱虫。民间大(dai)夫采用土法针灸时,就把艾蒿放在穴位上,点燃后进行灼烧,或者利用烟熏火炽的渗透力来针灸治病。记忆中家里在这个时候收藏艾蒿,往后的用处就很多也很方便。小时候妈妈把弄回来的艾蒿叶放进冒着热气的锅里,煮开,给我们洗脸,洗鼻子,洗耳朵,说是这样就会百虫不侵!这时,不论是谁,也不分男女老少,全家都洗,就连肚脐眼也要沾点煮过的艾蒿水。然后把清洗过的艾蒿水洒满墙壁的角落、门窗,屋地等,意思是可以驱除五毒。记得儿子在三岁时由于身体弱的缘故,得了疝气,我就是按照家乡的土办法给他用艾蒿在一定的穴位上灸好的。所以直到现在,我对收集艾蒿依然是情有独衷。逢每年的五月五,便央及爱人去采集一些艾蒿。据民间说法,五月五的艾蒿药效最好,这可能与孟夏时节的节气有关吧。等艾蒿晒干了以后,把艾蒿叶研碎,收藏起来,我喜欢隔一段时间用艾蒿水洗脚,不知科学不科学,反正每隔一段时间就想用它泡泡脚,在那种艾叶的香草味中,感受和回忆一段逝去的岁月,温润一下我的记忆。
“摆露水”回家以后,就要穿上新衣服,给街坊邻居每家端一碗甜醅和几个粽子,你家同样也会享受到如此的待遇,这是一种传统,这样邻里之间就可以互相品尝到不同的味道的“甜醅”和粽子,也是一种质朴的民间交往形式。记忆中有的人家的甜醅很甜,到现在回想起来,唇齿间还留有余香,嘴里生津。然而有的“甜醅”由于火候不够或制作手法的差异,吃起来却既涩又酸。粽子,由于那个时候家里困难,是很少见到的。只是后来,自己成家了,每每到端午节就会为家人动手煮包一些豆沙的,蜜枣的粽子。多用暗绿色的粽叶包裹,包成三棱锥型,但必须有四个角,或许暗示着一种方正,这种相互间交换“甜醅”和粽子的时段也不短,只是到了城里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现在的端午,已经很难再见和寻觅到如此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古朴纯正的传统习俗了。每每到了端午节,来到街上为家人买上几个粽子,一碗“甜醅”,就算是过了端午,过了节。
平凡的岁月总是显得很宁静也很美好!感谢生活让我成长,让我有闲暇时间和心情去回味,回味我的童年,回味我童年的端午。
家乡的五月五,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随着岁月的蹉跎,关于艾蒿,甚至关于端午,都只能荡漾在对儿时的回忆中了。
[ 本帖最后由 一禾 于 2011-5-28 04:28 编辑 ]
小时候,是时时盼望着有节过,因为过节就可以吃上长长的白面饭了,间忽还可以有新衣服穿。
母亲在每年的五月初一的早晨,老早就给我们姊妹几个手腕脚腕上系上七彩线,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款。据母亲说,彩线绑在手腕脚腕上,可以避灾除病,平安健康,长寿!小时候的我们,才不去管那么多,只觉着七彩线的手款很漂亮,戴在手上,觉着世界也亮堂起来,自己也漂亮了,因为那是一个色彩单调的年代。五月初一的早晨,小伙伴们个个欢天喜地的跑出家门互相炫耀着!显摆着!
小时候的端午节就从太阳丰满之时、从麦穗刚刚抽出之时就已经装在我们的期盼里。
那装有香料的香囊荷包挂在胸前,洋溢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现在嗅嗅空气中好似也迷漫着那种淡淡的香草味。
那种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大人们给予孩子的朴实无华的爱,总是在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扯开我一片的记忆。
最让人期盼的,就是端午节早上的“摆露水”。“摆露水”就是在太阳未出来之前,来到田间地头,用田间的玉米叶,地埂上的小草上的露水洗头,意思就是说是天降甘露可以清洗治病。所以那时去田间地头“摆露水”的伙伴们特别多,大家三三两两,有说有笑一起出去,一个个把头发洗的湿漉漉的,然后回来时再顺便采集好一束艾蒿,好回家吃那盆溢出香甜的“甜醅”。
据说艾蒿可以招百福,从艾蒿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来看,这是名副其实的药用植物。艾蒿的功能是可以用来针灸治病,和杨柳一起插在门口窗楣,可以驱虫。民间大(dai)夫采用土法针灸时,就把艾蒿放在穴位上,点燃后进行灼烧,或者利用烟熏火炽的渗透力来针灸治病。记忆中家里在这个时候收藏艾蒿,往后的用处就很多也很方便。小时候妈妈把弄回来的艾蒿叶放进冒着热气的锅里,煮开,给我们洗脸,洗鼻子,洗耳朵,说是这样就会百虫不侵!这时,不论是谁,也不分男女老少,全家都洗,就连肚脐眼也要沾点煮过的艾蒿水。然后把清洗过的艾蒿水洒满墙壁的角落、门窗,屋地等,意思是可以驱除五毒。记得儿子在三岁时由于身体弱的缘故,得了疝气,我就是按照家乡的土办法给他用艾蒿在一定的穴位上灸好的。所以直到现在,我对收集艾蒿依然是情有独衷。逢每年的五月五,便央及爱人去采集一些艾蒿。据民间说法,五月五的艾蒿药效最好,这可能与孟夏时节的节气有关吧。等艾蒿晒干了以后,把艾蒿叶研碎,收藏起来,我喜欢隔一段时间用艾蒿水洗脚,不知科学不科学,反正每隔一段时间就想用它泡泡脚,在那种艾叶的香草味中,感受和回忆一段逝去的岁月,温润一下我的记忆。
“摆露水”回家以后,就要穿上新衣服,给街坊邻居每家端一碗甜醅和几个粽子,你家同样也会享受到如此的待遇,这是一种传统,这样邻里之间就可以互相品尝到不同的味道的“甜醅”和粽子,也是一种质朴的民间交往形式。记忆中有的人家的甜醅很甜,到现在回想起来,唇齿间还留有余香,嘴里生津。然而有的“甜醅”由于火候不够或制作手法的差异,吃起来却既涩又酸。粽子,由于那个时候家里困难,是很少见到的。只是后来,自己成家了,每每到端午节就会为家人动手煮包一些豆沙的,蜜枣的粽子。多用暗绿色的粽叶包裹,包成三棱锥型,但必须有四个角,或许暗示着一种方正,这种相互间交换“甜醅”和粽子的时段也不短,只是到了城里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现在的端午,已经很难再见和寻觅到如此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古朴纯正的传统习俗了。每每到了端午节,来到街上为家人买上几个粽子,一碗“甜醅”,就算是过了端午,过了节。
平凡的岁月总是显得很宁静也很美好!感谢生活让我成长,让我有闲暇时间和心情去回味,回味我的童年,回味我童年的端午。
家乡的五月五,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随着岁月的蹉跎,关于艾蒿,甚至关于端午,都只能荡漾在对儿时的回忆中了。
[ 本帖最后由 一禾 于 2011-5-28 04:2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