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美
法国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的《思想录》,被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这本充满浪漫主义的书里有一句话,现在听来十……
诗和远方都是开阔心胸、视野,让生活变美的途径。
法国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的《思想录》,被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这本充满浪漫主义的书里有一句话,现在听来十分应景:“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
人为什么向往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都是开阔心胸、视野,让生活变美的途径。诗寄托着美好和永恒,远方带来未知和希望。诗和远方满足了人们对美文、美景的求知欲,短暂逃避现实苟且的需要,以及对美好、隽永、文明的追求。
对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而言,旅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旅行,通过体验异域风情,发现更大的世界,找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发现不同的自己。
说走就走的旅行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旅行是基于对预算、时间、目的地等要素综合研判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旅行的“计划性”,无论是旅行社琳琅满目的三日游、五日游、七日游、“5国13天”套餐,还是自由行提前数日就定好的机票、酒店,无不印证着人们在对待旅行这件事上的深谋远虑和精打细算。
这也契合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能够满足对行为终极目的的要求的唯一目的,诗和远方正是这样“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借他人之眼看世界
近几年,很多旅游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引人入胜的旅游视频和图片,或者开通直播,带着观众打卡好山好水,正在成为一种旅游新时尚。这让那些暂时出不了门望景兴叹的人,跟着他们的镜头云游,种草心仪景点,憧憬有朝一日能亲临其境。
前几年有个很火的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其中的主人公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变卖上亿元家产,用来进行环球旅行。而真正让他们决定改变过去生活模式的那个转机,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张昕宇、梁红成立了救援队赶往汶川参与救灾,当时的场面给他们巨大冲击,回北京后,两人就一直在反思,人到底应该怎么活,怎么度过这一生。经过反复思考,他们的答案是——环球旅行。于是他们放弃了所谓成功人士看上去很美的“挣钱、花钱”的循环。为了完成这个计划,他们用了5年时间做准备,学习了驾驶直升飞机、开机动船、摩托艇及潜水、攀岩、滑翔等各种技能,为了支撑旅行费用,他们甚至卖掉了房子。
2013年,张昕宇、梁红驾驶“北京号”帆船从上海起航,历时231天,航行3.5万公里后,抵达了旅途的第一站——南极。他们在南极长城站举行了一场婚礼,成为第一对在南极举行婚礼的中国夫妻。人迹罕至之地的求婚,让旅行达到了极致的浪漫。
他们走过100多个国家,把自己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制作成“真人秀节目”《侣行》,定位为旅游、纪实、冒险,这个节目持续跻身探险纪录片热度榜,收获了无数的观众和粉丝,让更多人通过他们的镜头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生活往往对无心插柳之人给予额外的馈赠,虽然变卖家产才得以进行环球旅行,但是真人秀节目的成功,让他们得到了不菲的赞助,靠着这档节目,夫妻二人无意中有了更丰厚的进账,也算意外惊喜。
这也让我们看到,对于旅途见闻的分享,让快乐没有止步于独自探寻,而是无限延展和传递下去。
离群索居时的人生选择
有首大家熟悉的歌,歌词写道:“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句话生动诠释了身与心之感受剥离的体验。
美国作家梭罗认为,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里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抱着这种思想,他来到湖畔森林里深居简出,过极简生活,并写下了《瓦尔登湖》。
对于身与心各自不同的体验,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也把旅行写成一种精神上的体验,而不是肉体上的奔波。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帕斯卡,除了思想家、哲学家的身份,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他16岁发表第一篇论文《圆锥曲线论》,提出的定理成为后来投影几何的基本定理之一;18岁时他创制了第一架机械式计算器;他是概率论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大气压强研究开创了现代物理学……在短短39年的人生中,帕斯卡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安静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的人生厚度,把“待在房间里”这件事演绎出了全新境界,追溯起来,帕斯卡绝对可以算得上17世纪的“宅”神了。
寻找身边被忽略的美
在我看来,旅行的动机之一是人们对附近熟悉事物的审美疲劳,所以才有个说法“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当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个思路,重新发现当下立身之处的美感。
1790年的春天,27岁的法国人塞维尔·德·梅伊斯特进行了一次环绕他卧室的旅行,后来根据这场“旅行”,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卧室之旅》。1798年,他进行了第二次“旅行”,彻夜在房间里游荡,并且冒险地走到了远至窗台的位置,这次“旅行”被他记录为《卧室夜游》。
人们常说,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如果身体不能在路上,暂且让我们的心在方寸之间自由驰骋吧。阿兰·德波顿曾经写过,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从这个意义上,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观察身边事物的方式,重新发现熟悉之处的风景。你可以重新观察窗外的一棵树,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应季节岁月而变,你可以在自己家里感受周遭的一切,比如从未仔细观察过的木质餐桌上的纹路和质感,比如永远忽视的沙发脚的精美结构,比如台灯瓷瓶上的纹饰和釉彩,比如每天都用的根雕笔筒浑然天成的造型……以前忽略过的每一件小小器物,但凡仔细观察,都会有万千气象。只要心中尚有美的意象,旅行永远不会结束,这样的旅行方式,也是对美的另一种探求。正所谓: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