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粽”里的情思
“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争渡闹春江”,每年端午节前夕,海外的华人超市都会在显要位置设立粽子专柜,摆上多种口味的粽子,供顾客选购。我在多伦多也买过几次粽子,但是总吃不出“家”的味道。
二十多年前,我成了“广州女婿”,那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品尝了岳母包的广式咸肉粽。那粽子真是鲜香软糯、油而不腻,一个粽子下肚,就像吃了一顿饭。后来,我每年都会吃岳母包的粽子,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粽子了。
为了帮忙照顾两个尚年幼的儿子,岳母曾与我们同住了七八年,我们尽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福气。那时她已年过六旬,每年都会大张旗鼓地包一次粽子。
仔细观察,岳母包粽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光准备的食材就有糯米、五花肉、绿豆、花生、香菇、咸蛋黄、腊肠、栗子、瑶柱、虾米等十多种。通常她吃完早餐就开始忙碌了,上午先做准备工作,吃完午餐才开始包粽子。一般到下午三点,一半的粽子已经包好,岳母就“边煮边包”。煮粽子,最重要的是掌控好火候,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火”——粽子冷水入锅,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三个小时。
傍晚时分,满屋飘香,期待一年的粽子终于出锅,岳母红彤彤的脸上堆满幸福的笑容。剥开粽子咬上一口,真是色香味俱全!两个儿子从小就是“大胃王”,一顿能吃两三个粽子。
岳母的祖籍是广东开平,她包的是“驸马粽”——这或许是粽子界中最富贵族气的名字了。听岳母说,一代代开平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不断往驸马粽里添加各种食材,所以每家包出来粽子的味道都不同。
两个儿子渐渐长大后,岳母也搬回自己的公寓居住,每年端午节前夕,她仍会包一大堆粽子送过来。除了供家人大快朵颐之外,我的好友和邻居也跟着沾了光,两个儿子上学时也自带粽子作为午餐,真的是羡煞旁人。
好景不长。十年前,岳母突然患上坐骨神经痛,那时她已是“坐七望八”的年龄,连走路都困难,更何况是包粽子?我们劝她不要再包粽子了,她气呼呼地说:“只要没躺在床上,我就要包粽子!”拿她没办法,我们只好央求她少包一点,她勉强答应了。
三年前的端午节前夕,岳母又包了很多粽子,当晚坐骨神经痛发作,靠着强烈止痛药才入眠。我们向她下达“命令”:“再也不准包粽子了!”她噙着泪花说:“连粽子都包不了,过端午节还有什么意思!为了继续包粽子,我说什么也得治这个病。”
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了,她老人家已将包粽子列入每年的生活日程。对她而言,包粽子充满“仪式感”——既证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也蕴含了对后辈的呵护、对家乡文化的传承。
去年的端午节前夕,她的病情略有好转,又提出要包粽子,吓得我们魂飞魄散。三个女儿一商量,干脆周末一起到母亲的公寓去帮忙。那天,八十五岁的岳母担任总指挥,向孩子们传授“独家配方”;实在看不过眼的时候,她就亲自上阵包几个,趁机过把瘾。
过去的大半年里,虽然岳母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但病情仍未好转,遵医嘱,她在四月注射了类固醇。踏入生机盎然的五月,她的疼痛刚有所缓解,就叮嘱我太太多买粽叶,准备月底包粽子……
前两天,在西雅图工作的小儿子打电话询问岳母的病情,把岳母感动得老泪纵横。岳母说:“我准备包粽子了。”小儿子兴奋地说:“可以冰冻几个吗?我八月份回家时吃。”岳母笑答:“没问题,给你冻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