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是南宋诗人陆游咏梅的诗,也是一部文以载道,香以明志的纪录片。五位古人的故事,五种香料的传奇。茨威格说:“那些干瘪的寥寥几句的史传,难以让人想象到她往日的命运跌宕起伏、激情如潮,就像一朵被压干了的花朵,难以使人体验到那早已消失的芳香馥郁的春天。” 闭关重出的导演沈永鹏,一部《唯有香如故》,一集《雨霖铃》,让我们看到了公元756年,那个历史褶皱深处,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的夏天。
香料,故事。有时香料不仅仅是香料,它还是选择,是正道。故事也不仅仅是故事,它更是衡量,是人心。
马嵬驿,在公元756年的夏天之前,它只是大唐朝廷几千个驿站中的一个。一次出逃,一场兵变,一缕香魂,它永载史册,成为历史坐标,也成为千百年来无数传说的起点。那年夏天,因为安史之乱,因为潼关失守,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毅然抛弃了帝国的都城长安,抛弃了长安城里的百姓和百官,抛弃了他辉煌一世的英名,仓惶西行,幸蜀。史载,玄宗行至马嵬驿,士兵哗变,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和他的儿子,杀死了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杀死了御史大夫崔方进。进而要求杀死杨贵妃。群情汹汹,如何选择?忍痛割爱还是同生共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的《长恨歌》告诉了我们玄宗的选择。由此,马嵬驿三个字,深深刻进历史,力透纸背。当然,它承载的不止是一场兵变,一次选择,还是一个王朝的拐点。
马嵬驿之变,唐玄宗是主角,杨贵妃是主角,甚至奉命缢杀杨贵妃的高力士都成为不可忽略的角色。可明明有一个身影隐身在历史之后,隐身在兵变之后,他才是故事的主演,太子李亨。
自古,太子就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他们被定为帝国的接班人,被称作储君,是天下离着皇权最近之人,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可这一步,其实远隔山海。他们渐渐老去的父皇日防夜防,怕他们逼宫。他们野心勃勃的兄弟千算万算,要取而代之。他们身边的大臣各自依附,各怀鬼胎。太子李亨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宰相李林甫屡兴大狱,几次陷害,意图更储。杨国忠继任宰相后与李亨更是势同水火。为自保,李亨相继与太子妃韦氏、良娣杜氏离婚,几次舍卒保车,自断臂膀,好在有玄宗明里暗里的维护,才勉强坐稳太子之位。当然,玄宗的维护不过是让他牵制李林甫一家独大。君王之道,帝王心术,统治大唐几十年的玄宗深谙其昧。马嵬驿,已经46岁的太子,在动乱中看到了某种希望。史载,兵变之前,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向太子汇报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太子没有明确表态。当然,不反对就是赞成。马嵬驿之变的一地血腥中,杨贵妃,只不过是太子要挟玄宗让位的筹码。试问一个让出皇位的太上皇,他的妃子还能有多少威胁呢?士兵们喧哗着要杀死贵妃的理由也不外乎是他们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皇帝左右,令他们深觉不安。
太子赌输了。他低估了玄宗的君王意气。爱情与政治,江山和美人,从来不是选择,而是衡量过后的人心。唐玄宗舍弃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舍弃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宠爱;舍弃了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绝世佳人。他选择了皇位。世人都说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才有了大唐的安史之乱,她是祸国的红颜祸水。回望历史,回望大唐,真的是她倾了盛世的天下,倾了长安之城吗?玄宗晚年,怠于政事,耽于享乐,任用李林甫为相专政十九年;宠幸安禄山,不断的加封和赏赐,亲手喂大了这个低贱胡奴的野心。彼时,盛世的华丽衣袍下,爬满了藩镇割据、宦官乱政、朝臣专权的虱子。这一切和那个深宫里一心爱着李隆基的杨玉环有多少关系?她是大唐的贵妃,却不是武则天,没有杀伐决断的政治手腕和野心,她所求的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就算李隆基已经决定牺牲她换得一时苟安,她也只是凄然一笑说:“愿皇上保重,臣妾有负国恩,虽死无恨。”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一首《诀别诗》卓文君等到了司马相如的回头,杨贵妃却没有等到长生殿里玄宗许下的一生一世。易中天教授曾说:“中国的男人没用,女人有用。战败了和亲,用女人;亡国了,怨女人。”杨贵妃,不过是大唐盛世最好的点缀,是一朵开在繁华之上的灼灼牡丹。最终,她又被迫为夭亡的盛世殉了葬。
兵变之后,李亨又导演了一幕“父老遮留”的戏码。百姓的挽留,民众的呼声,让玄宗不得不留下太子安抚百姓,他继续西行。玄宗没想到,他一转身,不止是和儿子就此分道扬镳,属于他的时代也就此黯然收场。仅仅一个月后,太子李亨在灵武“遵马嵬之命,即皇帝位”,史称唐肃宗。历史新的一页悄然掀开了。可笑的是,肃宗登基三天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退位”的玄宗发布诏令,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奉命讨伐叛军。一时之间,天下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听哪个皇帝的诏令。一个月后,当玄宗终于得知太子已经在灵武即位时,他没有让内心的意外和震惊流露在脸上,作为一个在位几十年的老皇帝,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他的政治资本已经转移到太子身上了,太子号召天下收复唐室的威望早已压倒了他西行入蜀的逃避。玄宗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皇帝到太上皇的转变,下诏传位给太子。不知彼时彼刻他有没有想起被他舍弃的杨贵妃?会不会心生悔意?
《唯有香如故》告诉我们,马嵬兵变第二年,肃宗李亨平定叛乱,收复长安,恭迎玄宗北还。路遇戚雨沥沥,夜闻雨打檐铃,帝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悔恨吗?应该是吧。雨霖铃,由此成为词牌名。回到长安宫中,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杨贵妃留给玄宗的除了记忆,就只剩下锦被上那若有似无的瑞龙脑香。玄宗不明白,世上名香无数,贵妃何以独独喜欢闻起来有寒凉之气的瑞龙脑香。公元759年的一天,一位故人,乐师贺怀智入了宫。雨霖铃曲的琵琶声声里,贺怀智说在岭南之南,最炎热的婆利国,长有一种参天大树。大树腹中生有如冰香料,就是瑞龙脑香。最炎热之地生出最好的冰片,冰片却又必须在熏烧中还原出它的冷香。这就是“炎凉”。他说贵妃之所以喜欢此香,是要在富贵之地体会炎凉。玄宗沉默,他何曾真正了解过贵妃,了解过那个女人的内心。贺怀智还告诉玄宗,他反复弹唱《雨霖铃曲》,从中听出了悔恨之意。玄宗大怒,抱着必死之心前来的贺怀智并不畏惧,他无情戳破了玄宗当年为自保的借口,直言他是自私。他明明知道让位给太子便可留住贵妃,可十六年的相守终究抵不过五十年的君王意气。令人奇怪的是,玄宗并没杀掉这个说出真相,戳破谎言的乐师。
几天后,高力士带人来到了马嵬驿,打开了杨贵妃的墓。不,不是墓,她被埋葬的时候没有墓地,没有棺椁,只有黄土。她的风华绝代,她的雍容华贵,她的国色天香,她的倾国倾城,在时间里都归了尘土。高力士带回的只有贵妃曾经用过的香囊,它竟完好如初。
瑞龙脑香因为是冰片,熏烧过后连一丝香灰都不会留下,像极了喜爱它的杨贵妃。她消失在了马嵬驿,留给玄宗和历史的只有一个香囊,一缕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