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泥土
对老家的泥土,自己的内心深处寄托着一……
杨柳飘絮的日子,回到老家。还没有进家门,就被飞去飞来在走廊天花板一隅衔泥筑巢的燕子所吸引。这泥土太神奇啦,燕子也用它来造窝哩。
对老家的泥土,自己的内心深处寄托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最初是老家的一方水土把自己养大,踩着老家的泥土才让自己走向了老家以外的人生旅程。走南闯北,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与老家泥土之间的那份特殊牵挂始终割舍不下。像往常回到老家一样,早早晚晚照例要在田间地头走一走,闻一闻老家泥土的芳香。走在老家泥土松软、匍匐着花草的田间小道上,神清气爽,心情变得轻松起来。思绪也跟着这柔顺的泥土揉来揉去。万物生长靠太阳,万物生长也离不开泥土。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庄稼植根泥土,有规律地生长,让我们丰衣足食。至今老家盖房子、砌围墙、修桥铺路等需要用的砖瓦依然是直接用泥土烧制而成。其实,我们衣食住行的全部生活毫无例外都与泥土息息相关。
如今的老家,有一幢幢与都市别墅相比毫不逊色的农家小楼,不少人家还在院子里修建了“小桥流水”,栽种了花草树木,农家小院成了一座小型公园,舒适、安静、惬意的田园生活令人羡慕。然而,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中青年人都到城里去了,主要是老年人在坚守。这些老年人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他们依然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硬是没有让老家的土地荒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地耕耘。播种希望,收获梦想,泥土支撑起的人生让他们感到已经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忧愁,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对脚下这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水土,他们有着不离不弃、相依为命的无限深情。每个月份的几个固定日子,他们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祭拜土地。他们觉得,敬畏自然也就是要敬天敬地,让土地更多更好地为人们造福。
50年前,我生活在老家。当年,农村学校在夏秋收种的季节,会放忙假,让中小学生学会干农活,也更多地学会与泥土打交道。小学生回到生产队,一般会由一名长者带队,被安排从事捡麦穗、捡豆子一类的轻微农活。那时候,小朋友没有“橡皮泥”。老家有一种黑色的黏土,黏性很大,小朋友喜欢玩这种黏土。黏土加入适量的水,反复揉搓摔打之后可以制作成几何图形,也能够捏成狗、猫等小动物。记得小学老师还多次组织过这种课外手工活动。读初中的时候上工业基础知识课,要制作电路板,缺少焊接用的烙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土砖先制成烙铁模具,再把铜板熔化倒进模具,冷却之后一把简易的烙铁就做成了。
如今常年生活在都市,住在楼宇中的一套公寓房里,有人说这是一种“上不顶天、下不立地”。尽管如此,也挡不住自己对老家泥土的眷念。阳台上专门放置了两个花盆。每次从老家带回的蔬菜根上沾着的泥巴,舍不得随便扔了,一点一点地积存下来,便有了两个花盆中的泥土。按不同的节气,我和家人把从老家带来的藿香、辣椒等种子丢进花盆。藿香特别容易侍候。藿香苗长出来之后,留下几根健壮的,多余的全都拔掉。一茬藿香完成使命之后,把藿香的枯枝剪去,留下藿香的根在盆子里,来年春天藿香的新苗就会从花盆的泥土里面钻出来。辣椒一般是先育苗后移栽,也是比较容易种植的。这两种植物都是每隔一周左右时间浇点淘米水,通常不会受到病虫伤害。夏秋相交的日子,阳台上就会呈现出“红了辣椒、绿了藿香”的景色,室内也就多了些淡淡的清香。藿香叶泡水喝,香味浓烈,解渴清热。也可根据喜好,用米面加藿香叶做成饼子,风味独特。用老家的泥土在花盆中栽种植物,成了我与老家一种特别的联系。
与老家的泥土相伴,渐渐地“土生土长”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