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这世界还存在爱
那天上午下楼做核酸,我遇见楼组长,便询问他何处可以买到食物,不过是三言两语的时间。午后,突然家里门铃响起,我以为是楼组长,开门后,却见是底楼邻居,一位垂肩金发的外籍人士。我颇感意外。他捧出三只罐头,从防盗门的空隙间塞给我,还附有一张纸条:“我们有一点吞拿鱼,可以直接放在白米饭上吃。”纸条上还画了一个大大的“心”,顿时让我感叹万端,一时说不出话来,我双手合十,连连道谢。他摆摆手,转身下楼去了。
我叫不出他的姓名,只晓得他是做音乐的,偶尔有乐器声从他家飘出,我有时去晒台晾衣裳,见着他在院中浇水,便互相颔首打个招呼,也晓得他的妻子是位河南姑娘,那纸条必是她写的吧……莫非那天做核酸检测时,他们听到了我与楼组长的对话?也无法探究缘由,暂且把感激藏在心里。
我住的公寓有两个沿街的大门,我家门栋里有八户人家,不到二十位居民。住四楼的高师傅是我们的楼组长,他比我还年长两三岁,年近八十。自从疫情严重、浦西封控以来,都是他楼上楼下挨家挨户地跑,通知我们做核酸啦,发抗原检测盒啦,喊大家领政府大礼包啦……老式公寓没有电梯,五层楼共计八十多个台阶,我于心不忍:“高师傅,您这么大年纪太辛苦了。”他嘿嘿笑:“平常我女儿说我不锻炼,现在跑跑楼梯,正好锻炼锻炼腿脚。”
我这种专业写作的人,日常状态就是足不出户的,所以4月一开始,还是定定心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读好书、构思小说,抽空拨拨琴弦,抄抄经典。前不久才买了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簪缨世家:六朝琅邪王氏传奇》,我不求甚解,偶有会意,亦是喜从中来。前些年因专注写长篇小说《纪念碑》,而荒废了琴曲,现在慢慢地捡拾回来,“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又将最爱的《忆故人》练出来了,此时此刻最入人心。
直到那天,家里的老阿姨来告诉我,菜吃完了,米和油也所剩无几,面和水果都没有了。我愣怔片刻,方才着急起来,慌忙把所剩的食物分成几份,再不可随意安排,要精打细算、节省着吃了。
居委会给大家留过几个餐店和超市的电话,我一路拨过去,大都打不通,终于有一家餐馆接通了,离家很近的东欣餐厅。老板说可以订盒饭,但必须微信中订、微信中付款,让从不玩微信的我一下子凉了一截。总是当场付现金的我被逼到了“绝境”,咬牙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由远在北京的妹妹隔空指导,好不容易与那家餐厅的老板加上了微信,同时设置好微信支付,次日一早忙着发送了订单。
朋友们大都晓得我不会网上订购东西,也陆续来电询问,都说帮我订菜和食物。我实在不好意思,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比我更需要这些东西。隔日,高师傅来通知我,政府送的大礼包到了——荤菜和蔬菜,还有面条。傍晚,朋友帮我下单的菜和面包也到了。朋友说我们这些老人很难抢到东西,手速慢,她是让女儿帮我们下的单。
晚上八点多,又有电话,是远在海外的女儿,委托她的同学帮我送来了米、油和鸡蛋。我还记得这同学少时帅气的模样,他在上海开公司做业务,公司里有持有通行证的骑手……
古代哲人有言,“天下兼相爱则治”,“爱人者,人恒爱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心守“沪”的每一天,我们在艰难中感受着爱的力量。邻里之间的关爱,人性的光亮,构筑成这座城市最坚韧的一部分。如今,窗外的梧桐树又开始绿成一片,我们也终于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