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婺源
想不到进入婺源地界,甚至接近婺源地界时就跌入了时间的隧道,那些青山绿水之间星……
婺源是一座千年的古镇。它位置独特,在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如此,一定要去看一看。
想不到进入婺源地界,甚至接近婺源地界时就跌入了时间的隧道,那些青山绿水之间星星点点的村落,一律是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古徽派建筑,即便是现代建筑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风格。这在国内似乎并不多见。须知,当代城镇某种相互“克隆”的俗风,几乎是随处可见。然而,到了这里,婺源依旧保持着那种清爽雅致的古风。
漫步婺源,在如烟的秀水旁可以观赏薄雾中的渔舟,岸边上的洗衣女。黄昏时分,薄雾悠然而来,但见家家炊烟和山间淡淡的明月,让人感觉不知今夕是何夕。这宋代的建筑,徽派的风格到了今人的眼里,仿若海市蜃楼的梦幻之景,叫人称奇。
进入婺源,阳光下的石板古街依然古风袭人,尤其是沿河一线,碧色的流水两边是古式的民居。只是这所谓的民宅已然是各种作坊了,尤其以雕刻为众,如刻字、刻石、刻砚,雕刻工各个技艺高超娴熟,而且作品价格低廉,这民间的诚实与朴实让外乡人感动。
在这些民宅当中,亦有各种传统的糕点出售,现做现卖,外乡人可以免费品尝。我一一品尝后,发现以甜酥脆为主。心想,这里的先人真是活得精巧而别致,有滋有味呀。
说到婺源的古桥,据说有三百多座,且无一不艺术,无一不古风。桥边的民宅小院无论是梁、门、窗,还是屋内的陈设,均古朴雅致。兼院中有桃花、杜鹃、梨树、银杏、紫薇、竹林和古藤。放眼望去,山林之上,红豆杉、罗汉杉、樟树,无处不在。偶尔还会有荡进耳边当地的民间小调。听说,婺源的徽剧还是京剧的鼻祖。看来优美的环境也是优秀文化的土壤啊。
据说,婺源自古文风最胜,家家有奇才,代代出名流,如朱熹、詹天佑、金庸都是婺源人。其中坑村(坑者,溪也)这个地方,就是一处奇异的村庄。人走在这里,可以看到有城里人在这里作画,有人在溪中撑筏,环境十分幽静,且互不干扰,完全没有都市的喧嚣,学子们可以在这里静心读书、作画。因此历朝历代这里大家辈出。如桃溪的“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等等。有人做过统计,这个村一共出了256名进士,官员有两千多人。有道是“三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就是说,连挑夫都可以和你唱和对诗。村里人还有这样的说法,“三代不读书,变成一窝猪”,足见这里对读书是何等的崇尚。
坑村的“彩虹桥”,据说是中国的四大名桥之一。在我看来,它比威尼斯的叹息桥历史更为悠久,造型更加明朗通透,而且设计得也更科学,不仅可以防洪水,还可以作为休憩之地。在桥侧有一个巨大的水车,村民们可以在那里碾米、做米糕,真的是衣食无忧,民之陶然。
据说婺源的绿茶在宋代被称为绝品,从明清时代起开始入贡朝廷。本来我已谢绝了朋友送茶的盛意,但尝过之后又索回收藏。
回到南昌,已是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