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方在眼前
河东文明璀璨夺目,去过运城几次,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去过几处,原因种种,我想最大的原因是运城同处山西一……
远方总是呼唤着我,我喜欢远方,觉得远方有更美丽的风景,更漂亮的人。
河东文明璀璨夺目,去过运城几次,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去过几处,原因种种,我想最大的原因是运城同处山西一隅,太近了,不是我向往的远方。
这次七月走进运城,正是暑热之时,没想到一路伴随着凉风和细雨,一脚踏入了意想不到的“远方”。
首站到的万荣,万荣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由历史上的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来,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讲笑话,是全国闻名的笑话之乡,接触过的万荣人都幽默有趣。这里家家户户都修着高大的院墙和院门,朋友告诉我,即使万荣人的房子盖得很小,院墙也一定很高,院门一定很大。门楣上都嵌着精美的石雕或砖雕牌匾,上有“诗书传家”“惟精唯一”等等,颇有古风。万荣人志存高远,几乎每家工厂、每个企业的招牌都用世界级的名字,到处是“大世界”,像他们的笑话一样有趣。
在蒙蒙细雨中寻访“李家大院”。晋商闻名世界,“大院文化”在山西颇为兴盛,但站在200多年前的“李家大院”门口,看到匾额上高悬的“慈善世家”,想到将踏入的是“广善门”,有种久远的古风立即沐浴到身上。
走进大院,首先感觉到大,这儿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等,占地近1000亩,在山西的大院中首屈一指。但它大而大得精致,就像一位美女不仅身材窈窕,而且眼睛、鼻子、嘴巴,包括手、脚,每一处都引人注目。在李家大院重峦叠嶂的院落中,到处是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几乎步步是景,处处可画,尽现晋南民俗的精华。李家经商走南闯北,又汲取了南方徽式建筑风格,在大院里可以看到南方式的天井和游廊、假山。这样南北融合的景观,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也是一道美妙的景观,处在万荣乡隅的这个叫闫景的村落,有些“飞来峰”的惊艳。更让人称奇的是它其中一处院落中西合璧,既有中式院落的亭台花榭、雕栏玉砌,又有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和肋架拱顶,至今保存十分完整。在晋南的山区,看到南方的建筑已让人惊叹,看到西方的建筑更是想象不到。它是院主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回家后改建的。走在其中,有种时光漂移的感觉。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使李家在李子用手中发扬光大,走向最为鼎盛时期。成为民族企业中一支重要力量。李家最鼎盛时期,生意遍及晋、陕、甘、宁、沪、京、津等15个省市区。李家媳妇王和君主管家族生意后,每年到各地商号巡查,从闫景村坐马车出发,每天行程60里,李家店铺沿路遍布,王和君只住自家店,只吃自家店铺的饭,直到银川城,这是多么靓丽而又让人骄傲的一道风景,要是用现代企业思维来考虑,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连锁店形式之一。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1938年日军占领万泉县,李家生意开始衰落,但是关于李家善行的故事仍然在老百姓口中流传至今。赈灾、助学、抗疫、修路等各种公益事业中,均可见到李家人的身影。站在李家大院“百善壁”前,不同字体书写的365个“善”字栩栩如生,仿佛还在展示着李家人的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李家大院这处民间建筑的瑰宝,让我目睹了晋商的辉煌,也领略了“善”的力量。后土祠这个皇家的祭坛,却让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祭祀在古代是无比重要的一件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书之为“国之大事”。在中国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即土地之神,也叫后土地母。而最早祭祀土地的地方,就在今天的万荣县。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汉武帝时修筑后土庙,商议修建地址时,《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太史令司马谈提议建在汾阴县。他的家乡夏县与汾阴仅一水之隔,这里是黄河与汾河的交汇之处,自然是一处人杰地灵之所,而远古时期的汾阴,就是现在的万荣。
后土庙建成,汉武帝祭祀礼毕,泛舟汾河,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后历代帝王多来祭祀,西汉宣帝、元鼎、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祀不下10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号奉祗宫。宋真宗三年,命人修葺后土祠,次年亲祭后土祠撰写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即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后黄河改道,又决口,后土祠被黄河的泥沙淹没。到了清同治九年,荣河知县将此祠移迁于现在的后土祠,历经百余年,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等仍然巍峨屹立,与相继从黄河的泥沙中打捞出的碑刻默默讲述着古往今来的历史。
登上秋风楼,极目远眺,汾河与黄河波光粼粼汇入一处,天上白云翻飞,地上树木葱茏,河边水鸟翻飞,想起汉武帝祭祀时秋风起、草木黄、燕南归,已显萧瑟,现在一片繁荣兴盛气象。河流流经之处历来是文明孕育之处,这里两条大河交汇,一条是中华人民的母亲河——黄河,一条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诞生华夏文明自然不过。
从万荣到河津,一路大河逶迤。“津”在汉语中有渡口的意思,河津自然是河的渡口,而且河是黄河。来河津,直奔禹门口,也叫龙门。这里位于黄河大峡谷中,传说大禹治水,历时四年,带人凿通两岸悬崖峭壁,黄河水患才得治,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称之为“禹门”,它地处秦晋重要渡口,便称之为“禹门口”。每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便化而为龙,故此门又为“龙门”。
黄河自北而南,在晋陕大峡谷中千回万转,出了壶口,经孟门、石门,来到龙门,河道猛然收束,最窄之处宽度仅八十余米,然后像一只紧握的拳头突然伸开,冲击出大片平原,现已变成千顷良田。乘船逆行而上,山门扑面而来,水面上泛着一个又一个漩涡,不断变幻,像一种象形的文字,演示着古代的神话和现在的传奇。第一次和母亲河这样亲近,也第一次见到这么窄的黄河和这么宽的黄河,古时候,这个渡口一定舟楫相连,人头攒动,现在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已经连通两岸,天堑变通途,仅仅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万荣、河津、稷山、夏县、盐湖区、芮城、永济,短短一周时间,不断在神话和传说中徜徉。去过许多地方,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在运城,每一样传说却似乎都有现实在佐证。在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种桑的夏县,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半块蚕茧化石,挖掘出4枚距今6000年的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在炎黄联盟与蚩尤大战的“涿鹿”(浊卤),河东盐池现在还能产盐,在东下冯遗址中发掘出商代的盐仓,在公元前740年的“戎生编钟”上,铭文记载着“嘉遣卤积,卑潜征繁汤,取厥吉金,用作宝协钟”,即晋国用河东盐池出产的盐换取南方的铜。
还有黄河蒲津渡的大铁牛,光筑造之时就用去唐代开元十二年全国年产铁量的80%,现在屹立在黄河岸边,庞大的体量、精美的工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大量游客。夏县鸣条岗,由苏东坡撰写碑文,宋哲宗亲笔书写的“司马温国公神道碑”,已经沉浸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资治通鉴》一起熠熠生辉。芮城永乐宫,中国现存最早、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珍贵的元代壁画与敦煌壁画并称中国古代壁画双绝,为研究元代社会阶层与民俗文化提供着第一手的资料。普救寺内的莹莹塔,还在见证着《西厢记》里面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神话。解州关帝庙的香火不绝,关公的“忠仁义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城的宝贝看也看不完,从上古到唐宋元明清,运城保存着一条完整的文明画卷。
行程结束时站在鹳雀楼上,日头已经偏西,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笼罩在一片红光中,黄河也在红光中滚滚而去,想起走进运城见到的“漂亮”的人,想到了未来。
在一家制作青铜产品的公司,首先看到一座现代人物雕塑坐落在草丛中,它线条流畅,神态生动,圆滚滚的身上胖得油仿佛要流下来,马上让人想到当下富足安详的生活。走进展厅,“茅盾文学奖”奖杯、“金鸡奖”奖杯、“中国最佳导演奖”奖杯等金光璀璨,夺人眼目。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制作基地,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都产自这里,他们与韩美林等国内一流美术大师合作,许多大师的产品设计好之后,就交给这里制作。企业家取得艺术家的信任,产品无疑如虎添翼。
在一家葡萄酒庄园,葡萄碧波万顷,长势喜人。参观过许多葡萄酒庄园,地理位置很是重要,这里显然在黄金宝地,再一打听,负责他们生产工艺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孩子高考,对这所大学了解颇多。这所大学的葡萄酒学院专业实力全国排名第一,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可以说是葡萄酒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所以这里的酒好也实在必然。喝了几口,果然醇香迷人。
最令人感慨的是位于芮城县古魏城城垣遗址内的广仁王庙。当年梁思成夫妇寻找唐代建筑的故事一直在心头萦绕,这里保存着一座唐代建筑——广仁王庙。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椽,没有内柱,周身共用16根檐柱,这是唐代小型殿宇常见的做法。站在它的面前,历史凝重感扑面而来。广仁王庙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保护开发。他们在保持广仁王庙大殿主体建筑不变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和建筑材料统一设计,没有兴建新的庙宇,而是引入现代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的设计理念,采用特殊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设计了一些既有当地黄土原色,又具后现代审美风格的开放空间,既保留和突出了唐代建筑,又延伸了景区范围,还成了一处学习参观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是现代社会现代理念的一个标志,这个理念在运城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强强联手,强者恒强。
想到一次次蓄谋远行,没想到“遥远”的地方就在眼前——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