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纪行
那是遥远的儿时记忆,每逢正月十五,孩子们手提元宵灯笼哼唱传统童谣:“有打的灯笼都出来哟,没打的灯笼抱小孩呀,金鱼拐子大花篮啊……”届时出门打灯笼者多为女孩儿,也有男孩儿凑热闹参加。
时光流水,人寿年丰。童年灯笼长成少年,那烛光不灭却渐行渐远,只留存记忆深处。岁在辛丑深秋,人在郎酒庄园,有幸宿在天宝洞休闲度假酒店,这依山傍水庭院式旅舍,五行和谐、八柱安稳,无处不渗透出文化味道,考究而不招摇,富足而无土豪气。住下感觉舒服安逸,若以四川俗语“巴适”形容,颇接地气的。
晚餐有红运郎酒助兴,乘兴结伴游览洞仙别院的夜景。下车备有红色灯笼,沿途行走照亮脚步,手擎灯笼耳畔响起“有打的灯笼都出来哟”昔日童谣,恍然重作少年游。
洞仙别院有海拔高度,夜幕四合,山峦不现,一盏盏红色灯笼仿佛夜海漂浮,明灭可见。人影闪动,星光在天。红运郎酒暖身心,红色灯笼引路程,烛光下微醺里,悠悠然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成了那个少年。
这是在郎酒庄园,郎酒散发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可是我仍然觉得郎酒只是瓶美酒,郎酒庄园只是座大庄园。
流连忘返不愿离开洞仙别院。得知还有精彩节目等候,那便是主办方特意安排的学习调酒,随即登堂入室落座案前,享受这番难得的酱香体验。
这是间设施完备的调酒体验室,足可容纳二十余位访客,可见体验调酒已是郎酒庄园待客的“保留节目”。每位访客面前摆放同样玻璃器皿,这是标配。一件件器皿给人带来水晶世界的遐想。
身材挺拔青春帅气的调酒师,年纪轻轻已有大师风范。这时候,我从手提灯笼夜海漫游的少年,转化为求知心切认真听讲的学生,唯恐自己落课挂科。
听懂了什么叫基酒,听懂了调酒的步骤,所谓调酒就是将调味酒注入盛有基酒的锥体玻璃瓶,之后摇匀。眼前调味酒有三:酱香、底香、陈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制自己的味道。
我从来不是饮者,面对酱香底香陈香三者,难以定夺、无法取舍,索性想把三者调味酒依次注进基酒,弄得个全神下界一览无余,又唯恐有暴殄天物之嫌。
我拿起精细瘦长的注射器,汲取少量陈香调味酒,做出调酒的前奏,此时猛然心有所悟。这调酒与作文有几分相似。且看案前这一瓶基酒,可否喻为一篇文章。这瓶基酒尚待精心调味,那篇文章则须润色定调,如同“画龙点睛”之笔。如此说来,调酒之法与为文之论,二者恰巧在此相遇,文章与美酒如此贯通了。
人人根据自己口味,尽情调制属于自我的佳酿。看来文学具有表现自我的功能,调制郎酒亦然。此前,不知多少访客在这里体验到自我塑造的快感与惬意。此时已有兄长初露老顽童端倪,深陷调酒境地难以自拔。调酒,悄然演化为久违的老男人游戏……
我再度悠悠然飘飘然,不知今夕何夕。纵然如此,我还是觉得郎酒只是瓶美酒,郎酒庄园只是座大庄园,如此而已。
子初时分,返回天宝洞休闲度假酒店,只觉得酒香压身心绪飞扬,文人与美酒,可谓相伴两不厌,浓郁而缠绵。子正时分安歇,随手翻阅床头介绍郎酒庄园的书刊,渐渐弄懂郎酒庄园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庄园”,或依山宛若城堡,或傍水形似宫殿,或高墙围绕自成天地,基本属于超级版深宅大院。然而郎酒庄园却颠覆了我的固有概念,打破我的思维定式。
这郎酒庄园竟然是座山,它整体坐落在赤水河左岸,占地足有10平方公里,从河谷到山峦,从坡道到溶洞,一则是酿造好酒的地方:二郎滩生态酿酒区、黄金坝生态酿酒区、两河口生态酿酒区、吴家沟生态酿酒区……皆在海拔300米到600米之间。二则是休闲游览好景致:九曲栈道漫步,红运阁小憩,敬天台远眺,纬地广场夜宴,红军街瞻仰……一时觉得郎酒庄园藏乾坤。有道是,生在赤水河,长在天宝峰,养在陶坛库,藏在天宝洞。那么如此这般,郎酒便不只是瓶美酒了。酒瓶里也藏了乾坤。
夜色褪尽,晨光再现。满山青翠,空气清新,郎酒庄园果然是“深呼吸”的好地方。你若想在空气里嗅得酒香就踏上采风行程,前往郎酒洞藏的好去处。
首先来到储酒的仁和洞前,恰逢众人修习太极,身着白衣,吐纳有序,动作飘逸潇洒却暗含遒劲力道,似乎诉说着郎酒的内涵。乘着扑面而来的古风,我们走进仁和洞参观。洞内藏酒,遍布陶缸,灯光掩映,沿坡道行走,有汝阳台、草圣台、五斗台……看来这类命名的洞藏郎酒区域,不乏与古人有关。
说起郎酒洞藏的缘起,还有个故事流传。上世纪八十年代郎酒厂面临储酒地方不足的瓶颈,必须筹措基建经费扩容,酒厂有人提出利用山洞藏酒的建议,这样既避免大兴土木扩建厂房,还发挥洞藏佳酿的恒温恒湿的独特优势。合理化建议当然被采纳,仿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赤水河左岸有了天宝洞、地宝洞、仁和洞,于是郎酒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藏酒洞群,也成为郎酒独有的企业文化景观。
以饮者身份纵深体验洞藏郎酒,两人结对紧密配合,从大肚陶缸里汲酒。天下酒客开瓶畅饮者众,得以亲手掀开酒缸提酒灌瓶,却是难得的机缘,于是兴奋地拍照纪录快乐时光。
不仅仁和洞,还有更具沧桑感的地宝洞,其洞藏老酒不可尽数,近乎是座天然宝窟了。进洞远望一群群陶缸屹然不动,却产生浩浩荡荡的气势;近观一樽陶缸外表遍布毛茸茸酒苔,尽显岁月悠久历尽沧桑状,其阵势令人产生“酒国兵马俑”的联想,恍然间感觉这樽樽身披酒苔的陶缸与偌大的地宝洞浑然融合了,酒与洞,洞与酒,了无人工拼接痕迹,完全出自天然造物。
地宝洞上方还有天宝洞,它高于地宝洞四十四米。曾经有人从天宝洞的下方洞孔,攀援绳索下降来到地宝洞,意外发现天宝洞与地宝洞上下相连相通。如果就其地形而言,地宝洞如凤卧天宝洞下,天宝洞似龙翔地宝洞上,天宝地宝两洞呈现龙凤呈祥状态。
郎酒并不局限于洞藏,还另有储酒形态。集体乘坐观光车游览洞仙别院,看到山坡旁呈现绿色储酒长棚,一樽樽壮汉般的陶缸在植物绿荫遮蔽下,安稳地存放在大自然怀抱里,经年不断吸收日精月华,不慌不忙完成着自身的老酒进程。郎酒共有四种不同形态的储酒区,星罗棋布于郎酒庄园各处,成为“绿色天然”的现实样板。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是生产郎酒的工艺传统。正是九九重阳日,郎酒集团在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天元广场举行“重阳下沙大典”。
当地盛产红色高粱,果实粒小坚实,宛若沙砾,因此被称为“沙”。下沙就是酿酒开工投粮,成为年年盛典。
以往参加大典仪式多为传统民俗活动。郎酒重阳下沙大典既秉承“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民俗文化传统,还是重要的现代生产活动。
吴家沟天元广场来宾云集,盛况空前。天蓝底色大屏幕打出“九九重阳,天地仁和”的字样。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活动中,我们似乎只是观众而已。大典礼成转车来到吴家沟15号车间,有幸成为投粮生产的参与者,立即精神抖擞实践起来。
从持瓢洒水拌匀原料,到端起簸箕向酒糟大罐里投粮,“老夫聊发少年狂”,人人争做快乐的酿酒车间生产者,不肯离开这短暂而充实的生产岗位,老者再现少年之心。
重阳下沙,这是酿造美好的开始。采风活动感受颇多,尤其是前往红军街参观二郎滩红军历史陈列馆,得知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二渡赤水的地方,更觉得不虚此行。走进陈列馆站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前敌我势态图”展板前,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全程感受“四渡赤水”的过程与细节,胜过开卷读史了。
我们采风团在二郎滩红军历史陈列馆门前合影留念,都觉得内涵丰富厚重的郎酒庄园,既有红色历史又有美好远景,这确实是个值得再来的好地方。
此番采风,既然珍存“青花君子八年之约”,当然要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