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食蟹欢满院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农历七月底、八月初,螃蟹就开始上市了。螃蟹有“七尖……
中秋月圆之夜,秋高气爽,家人齐聚,正是赏月共享美食的时刻。除了吃月饼,中秋佳节也是吃螃蟹的好时节。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农历七月底、八月初,螃蟹就开始上市了。螃蟹有“七尖八团”的说法,意思是说七月尖脐(雄性)最饱满丰实,里面是白色的蟹膏;八月团脐(雌性)最可口,肚内充满了橘红色的蟹卵,俗称蟹黄。这两种都鲜美无比。像诗人到秋天都情不自禁感叹:“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那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翘首期盼的美物啊!
我家门口就是黄城根儿菜市场,平日里卖鱼的摊商,到这个时节就都经营起卖螃蟹了。离家很近的西四牌楼东南角上,有个著名的西四鱼行,里面蟹的品种更丰富,大、中、小分类卖。秋天一到,它也不分“七尖八团”,公的母的全有,随顾客挑选。
那时老北京没听说过什么“阳澄湖大闸蟹”,我只知道有海蟹与河蟹两种,从外观就可以很明显地加以区分。
当时北京城里吃的大多是河蟹,河蟹以天津郊区胜芳镇出产的最负盛名,所以那时商家都挂出“胜芳螃蟹”的牌子招揽生意,当然其中不少是冒牌货。那时北京郊区河湖道汊特别多,都是产螃蟹的好地方。很多市场上卖的螃蟹,其实都是来自郊区的温榆河、潮白河一带,我吃起来,也没有感到与胜芳螃蟹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中秋佳节,我母亲买回来鲜活的螃蟹,用马莲叶子拴成一串。青灰色的外壳,口吐着白沫子,尽管手脚都拴着,但那两个大钳子、八只爪子还在挣扎着不停地舞动。放在大盆里,它们挠得铁盆嘎嘎响。尖脐的公螃蟹两个钳子特别大,上面还长着黑绒毛。我试着用筷子扒拉,它一下子就把筷子夹住,我使劲儿也拔不出来了,看着真是很凶的。
蒸螃蟹前,母亲都是用清水先泡上,说是让它们把肚里的脏东西吐一吐。有一次我好奇,想看看它怎么“横行”,把一只螃蟹爪子上的绳子给解开了,它立刻从盆里爬出来,速度那叫快,我赶紧去抓,又被它的大钳子夹住了手,死不松开。待大人帮我挣脱开时,手指都夹出血了,从此我可长记性了。
螃蟹被捆着放入笼屉里。锅开了,小火蒸十几分钟就可以了。打开笼屉盖,哇!青灰色气势汹汹的螃蟹,已变成了通体橙红、香味四溢的美食。
时至傍晚,西天的晚霞还未消退,在正院葡萄架下,摆上餐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家中的长辈,这时会烫上一壶花雕黄酒,每人斟上一杯。桌中央一大碗香醋姜末的调料,每人面前一个盘子,红红的螃蟹安静地躺在里面,等人享用。 我面对盘子里这又红又烫的螃蟹,仔细端详,它长着蝉一样的眼睛,身体形状像乌龟,脚像蜘蛛,活着时走路还横着爬,我暗想,这样子真是怪怪的,但千百年来却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物之一。宋朝大诗人黄庭坚曾边吃边赞叹:“形模虽入妇人笑,风味可解壮士颜。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
母亲让我们自己动手去剥开吃。开始我真不知从何下手,看着大人们怎么操作,我就跟着学。先掰下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再抠掉腹部的肚脐,从后部掀开蟹壳,除去不能吃的两侧的草牙,尖脐里白色半透明的蟹膏就露出来了,团脐的是橘红色的蟹黄。这都是螃蟹最精华、最好吃的部分。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里都有肉,可剥开或用筷子捅出来食用。剔出来的肉,蘸上鲜姜末儿泡米醋的佐料(这些可以去寒提味儿),放入口中慢慢品味,真是太鲜美了。吃一只螃蟹是很费时的,但也十分高兴。
月亮慢慢升起来了,其他各种美食也都摆上来了。一家人欢声笑语,分食月饼,共享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