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鸣三省
前年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笔名叫“蛙鸣十三省”的诗人,这个笔名很有意思,让人过目不忘,看其简历居然是我的老乡,现代诗确实写得很好,也向他请教了许多诗歌方面的问题,读其诗歌,里面长满了小时候农村的意象,特别是蛙鸣。对于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蛙鸣,委实再平常不过的了。睡梦中的乡下,蝉鸣不是聒噪,是我如梦的摇篮曲。田野里的蛙鸣,像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此起彼伏。
在我的记忆中,蛙鸣应该是谷雨前后就开始有了,起初是三两声,等池塘和田野笼罩在春雨之中时,蛙鸣声就开始一阵一阵地直冲入我的内心。夜深人静,醒来的时候,寒蛩幽幽地叫着,蛙鸣正沸……明月在外边的天空高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乃至鸟叫蛙鸣,彩云薄雾,烛光暗香,渔火晚唱,无处不是生机盎然。待到夏时,特别是酷热难当的夜晚。就于院落里铺上竹篾的席子,躺在上面听父辈讲故事,数星星,仰望星河浩瀚。蛙鸣一枕天然曲,醉醒东窗日影长。
蛙,据说有六千多种,农村极常见之物,在营养缺乏的年代,不少沦为我们的食物。比如,生长于青野的牛蛙,声如鼓,状若磐,抓得一两只,就能大快朵颐。生长于田边地头的青蛙是万万不敢杀生的,那可是我们稻谷的守护神。野蛮生长的那些年,时刻与蛙打交道,从小小的蝌蚪,到声如鼓的牛蛙,无不让人向往。盛夏的风里携着潮热,蝉声和蛙鸣齐奏翠色,一团一团的云朵缠绕着馥郁的花香。长夜漫漫,窗外蛙鸣蝉和,夏季青野间的蛙鸣,是悠然岁月东逝水的感知,是情怀,更是沧桑。
后到不同城市打工,蛙鸣已许久没有听见,特别是春日和夏夜,不免有心浮气躁之感。直到回家乡省城定居,小区中央有一池塘,种植有莲藕和其他野生水葫芦,加之小区原为城中稻田和池塘改建,每至夏日,又能听见稀松的蛙鸣声,不免感慨。半生走过,面对生命故事的开始与过程,心存清念,真真应了一叶一世界。
岁月转载,时光慢流,在尚存与流逝之间就是人生的容纳,修行和气度。每每听到大面积的蛙鸣声,每当感受到湿热沉闷的天气,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个季节给自己的太多美好和惊喜。只不过现在这个年龄更加沉稳了,看淡了好多事情,只是好奇心占据了上风。蛙鸣,仿佛一直追随,不知疲倦,从南海之滨到东海港湾,从长江到甬江,随处可见又忽隐忽现。
来到东海之滨后,居所临海临江,水域广阔且荷塘众多,如赶上停电,被热醒推开窗,远处隐约传来几声蛐蛐叫,这仲夏的夜静得出奇。窗外的世界啊真是热闹:不是鸟鸣,就是蝉叫;不是蛙鸣,就是蟋蟀叫,有时又干脆来个大合唱。如若是再来个雨声,电闪雷鸣声什么的,那就简直热闹得不像话了。又像院子里梧桐下,躺在席子上,身边是蛙鸣和各种虫子的叫声,眼前是满天繁星,喜欢的不敢眨眼睛。在家时,最喜欢的是那片星空,繁星如许,感觉内心再黑暗也能快乐,听着蛙鸣入睡,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台风擦身而过,又是雷雨夜晚,不远处的荷塘里落了一池的荷花瓣。雷声盖过了夜里喋喋不休的蛙鸣,很像远古传来的神秘鼓声,天上人间,日夜颠倒。在阳台吹着微风,听着蝉鸣和蛙鸣,看别人家的灯火,看路灯下乘凉的人,惬意非常!大概有十多年没有听到过和看到过这些了。细雨初停夜清新,且住心事听蛙鸣。凉风拂过杨柳枝,淡淡月色淡淡影。
想想此时的家乡,正是果香八月,花飘仲夏时节,刺果将熟忆童稚,芝麻花盛,红薯叶肥,稻子抽穗扬花忙。权为田夫野老忙农事,窥视南瓜已胖叶下凉,吸一口稻花香里期丰年,瞧几眼东方山头云赶场,听满耳蝉聒蛙鸣伴艳阳。荷塘蛙鸣荷花香;鱼儿水中鱼戏莲。蝉鸣声声蝉无踪;放松心情放开怀。此时节,荷花绽放、蛙鸣声声,一派生机繁荣。
少时读到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杨文卿的《宿山寺遇雨》:独抗尘容过梵宫,残阳犹自拖微红。黄牛下坂前溪雨,绿竹摇窗曲径风。石露危崖山骨出,水流深涧地喉通。绳床兀坐清无寐,满耳蛙鸣芦荻中。皆似懂非懂,到现今却深有同感,可见,古人对于蛙鸣和人生的境界比现在的我高明太多。
翌日傍晚,大雨骤停,小雨淅淅沥沥,天空变得很蓝,空气清新,一人在家,独自饮酒,微醉,坐于阳台听雨,屋檐上雨的嘀嗒声伴随着野外的虫鸣声,偶尔几声蛙鸣,凉风拂来,醉意褪去稍许,天色渐渐变暗,直到看不清田垄上的大树,偶尔还能看见远方的闪电,但也只是照亮了天空一隅,天是否还在变暗我不知道,只是野外的虫鸣声和雨滴声还在继续。如夏花般绚烂,为世界带来一抹明亮色彩。
——刊于《南嘉文苑》杂志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