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寒露百草枯

2023-06-27抒情散文李建永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云:“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韩孟”指“韩孟诗派”,其成员有韩愈、孟郊、李贺、卢仝等一干著……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云:“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韩孟”指“韩孟诗派”,其成员有韩愈、孟郊、李贺、卢仝等一干著名诗人;“元白”指“元白诗派”,其成员只有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大诗人。比较而言,赵翼推崇“尚坦易”的“元白诗派”,故曰:“坦易者皆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我看来,尊尚平易近人诗风的“元白”,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日用。譬如对二十四节气吧,白居易几乎每个节气都有诗作,仅立秋就写过《立秋日登乐游园》《立秋日曲江忆元九》《立秋夕有怀梦得》等等;即使不是专门写节气的诗篇,其中亦不时嵌有与节候相关的诗句。比如他的《暮江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据考这首诗作于长安城东南的胜景曲江池。二十四节气以“露”为名者,有白露和寒露,白露一般在农历八月份(今年是农历八月十二),寒露一般在农历九月份——“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写的应是寒露时节。元稹除了跟白居易一样写了不少“节气应景诗”,还专门写过一组《咏廿四气诗》,其中写寒露诗为《寒露九月节》: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这首诗把寒露时节之特点完全概括其中。寒露一般在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今年是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三)15时22分16秒交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寒露的解释:“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逸周书·时训解》亦云:“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花。”元诗“万里雁随阳”,即寒露一候“鸿雁来宾”;元诗“化蛤悲群鸟”,即寒露二候“爵入大水化为蛤”;元诗“朝看菊渐黄”,即寒露三候“菊有黄花”。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关于“鸿雁来宾”,略说几句。我写白露节时,就“白露之日鸿雁来”写过很长一节文字,专门解释了鸿雁的来来去去。其中写到:“雨水二候‘鸿雁来’‘小寒之日雁北乡’,是由南向北而来;‘白露之日鸿雁来’‘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则是自北向南而去。这是因为大雁以北方为栖息地,孵化小雁也是在北方完成。据《大戴礼记·夏小正》讲:‘雁北乡。先言雁而后言乡者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尔。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寒之日雁北乡’,是从南方飞到北方找其家乡;‘寒露之日鸿雁来宾’,是自北方飞到南方去作‘客’。”到了晚秋寒露时节,北方的天气日渐变冷,庄稼收割亦近尾声,作为候鸟鸿雁不久将处于“饥寒交迫”境地,故不得不飞向南方,一直飞到衡阳回雁峰——作为“宾客”的鸿雁并不停留,旋即调头又向北方飞去——此所谓“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关于“爵入大水化为蛤”,需要多说几句。在二十四节气之七十二候中,有关“化”的物事即有“鹰化为鸠”(惊蛰)、“鼠化为鴽”(清明)、“腐草化为萤”(大暑)、“雉入大水化为蜃”(立冬)等。其中“爵入大水化为蛤”,《礼记·月令》亦有“季秋之月,爵入大水为蛤”,而《大戴礼记·夏小正》则曰“九月:雀入于海为蛤。盖有矣,非常入也”。可见,这里的“爵”即“雀”也。对于这些“化”到底确不确实?我一直认为:一是这些物事与今天所说的物事是不是一码事?比如“爵”和“雀”是不是确指现在人们所说的麻雀?我看到很多人对于“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直接译成“再过五天麻雀钻入海中变成蛤”,这样说确切吗?如果不准确、不确定,我主张还是“存疑”为好。二是远古先民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譬如《国语·晋语九》记载:“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赵简子作为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代雄主,何等精明睿智!但他所说的“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属于因袭前人之观点,同时也有其认识上的局限性。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有“蛤像联句”之记述,唐人张希复有“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之句,可见张希复已经怀疑“雀”是怎样变成“蛤”的,所以才发问“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它们怎么可能“互化”而成呢?同理,前述那么多“化”,到底是如何个“化”法?均缺乏有理有据有效有力的科学依据、数据和证据,因而我还是建议“莫作强解”“付诸阙如”的好。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关于“菊有黄花”,也说两句。菊花是秋天的代名词,“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宋·夫寿妻),“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青青江自流”(宋·赵葵),菊绽黄花,黄花代秋。特别是到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今年是阳历10月4日)重阳节登高望远,更是品赏菊花的盛大节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只不过“登高”的情怀,与现实境况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境由心造”。譬如出身名门、少年得志的唐代大诗人“小杜”,登高酬佳节,携壶饮宾客,高咏的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而穷愁落寞、寄人篱下的诗圣“老杜”,登高临远,满目悲怆,感喟的却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到了寒露时节,天气已经由凉转冷,北京夜间睡觉都得盖上薄被。这几天早晨起床,透过厨房窗户玻璃向外望去,窗前的树叶一天黄似一天,而且已经开始随风飘落。因而,想起家乡塞北农谚“山黄了,人忙了”,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寒露的谚语。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到了寒露,家乡的晚谷也该收割回家了。“寒露割谷,霜降打场”,这个“场”,读如“常”,特指轧得平平整整硬硬实实的、用连枷打黍打谷打高粱的“场面”。“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回想当年,看着父亲和哥哥们以及村里的乡亲们,在“场面”上吹着口哨,用木锨把打好归堆的粮食迎风扬起,黍皮或谷皮被风轻轻吹走,飘落远处,而颗粒饱满的黍粒或谷粒,便金灿灿落在眼前,渐渐地冒尖成堆……当然,现在都使用脱粒机了,这种“打场”的场面已然难得一见。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寒露百草枯,霜降起菜蔬。俗话常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水在变冷,地在变硬,百草在日渐变得枯黄。俗话说,“寒露三朝,过水问桥”“一入寒露水如刀”,再不能光脚光腿涉水了。就连水中的鱼也要寻找暖和的地方,“寒露霜降水退沙,鱼落深潭客思家”。时令到了寒露,大秋庄稼收割已毕,田里只剩下一些萝卜、蔓菁、白菜、大葱等菜蔬。俗话说:“过了寒露,秋粮入库。”又说:“寒露百草枯,霜降起菜蔬。”还说:“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不过,萝卜和蔓菁还会留在地里,要收得晚一些。据老庄户说:“地冻车轮响,蔓菁萝卜才待长。”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寒露之后一直到立冬地冻,是秋耕的大好时机,既说“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也说“寒露秋收完,霜降地里翻”,目的就是“翻地冻死虫”,把来年的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我的故乡塞北,天气要冷得早一些,老人们常说,“寒露寒露,棉衣棉裤”。记得我童年时候,到了寒露这个节令,村子里的大人小孩们,就已经穿得鼓鼓囊囊的了。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可能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寒露时节吃什么最应时。晚秋尤为干燥,除了多吃梨和苹果等水果之外,柿子也该下来了。俗话说,“寒露柿子红了皮”,不过“不经霜的柿子不甜,不过冬的皮毛不暖”,真想吃上好柿子,还得等到霜降、立冬之后。此时最好吃的要数螃蟹。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如果不到寒露、霜降,痒也是白痒。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团脐”指母蟹——白肚皮上的脐是圆形;“尖”指公蟹——白肚皮上的脐是尖形。俗话说,“九月母蟹黄满,十月公蟹油罐”。今年寒露是农历九月十三,霜降是九月二十八,从寒露吃到霜降,恰是母蟹、公蟹搭配共享时节,堪称完美。SNa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