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佳节。九九与“久久”谐音,人们给这个节日赋予了健康、长寿、吉祥、团聚等美好寓意。这个时节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日子,最适宜登高怀远,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把酒赏菊,留下来很多动人的诗词佳作。
在唐代,17岁的诗人王维就为重阳节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习俗是与家人一起登高赏秋,还要在鬓间插上茱萸,表示“辟热气而御初寒”。可是,那一年的那个重阳节,王维正在长安(今西安)一带独自求学,他想起住在华山东侧家乡的亲人,忍不住悲从中来,写下这首诗歌表达心中的思念。他在这里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换位移形的技巧,想象远方的兄弟们登高时正在为少了自己这一人而伤感。这首诗质朴真挚,非常感人。
在唐代,55岁的诗人杜甫也为重阳节留下一首千古名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当时病卧夔州,他心中的感怀和少年王维心中的薄愁不同,而是更多了老年人的沧桑感,更加深沉痛切和苍凉悲怆。他这首诗艺术成就很高,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认为这首诗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杜甫被称为老杜。在唐代,还有一位被称为小杜的诗人,名叫杜牧。他也写有一首著名的重阳诗,题目叫《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描写了秋天的美好,也描写了苦闷的心情,表现了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虽然诗人们喜欢在作品中表达哀怨,但重阳节带给人们的,其实更多的还是温馨和祥和。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重阳节,就充满清新和欢乐。请看他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了农民生活的闲适和宁静,描写了朋友的深厚情谊,还表达了期待着与故人再次欢聚的迫切心情。意思是要相约重阳,赏菊喝酒聊家常,这将是多么悠然自得的一个节日啊。
到了宋代的时候,女诗人李清照也为重阳节写下一首词,题目是《醉花阴·重阳》,结尾是这样写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非常精彩,她的先生看到了也很欣赏,不过心里也有点小小的不服气,于是就用了三天时间,一口气写出50首《醉花阴》,和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拿给友人品评。友人看完后说,最好的还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先生这才彻底服气了。
除了李清照,宋朝时期还有一位诗人,名叫潘大临。临近重阳节的时候,他的朋友来信问他写了什么新诗没有,他说:“昨天听着窗外风雨,很动感情。刚在墙壁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结果催收租子的人闯进家门,把诗兴给败坏了,这首诗也没有写成。”不久他就去世了。这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却流传下来,还演变成一个成语,就是“满城风雨”。
他的朋友谢无逸在他去世后,用这句诗作为首句,写了三首续作怀念他,第一首是这样写的:
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潘大临的故事感动了后世很多诗人。大家欣赏他的这句遗诗,又为他没有写完全诗而惋惜,于是就纷纷动笔续写,留下了不少相关的诗句,比如仅仅宋代的诗人,就有不少续作:
吕本中说:“漫营新句补残章,寄与乌衣玉树郎。他日无人识佳景,满城风雨近重阳。”王十朋说:“满城风雨近重阳,准拟登高尚渺茫。会见明朝天气好,不教孤负菊花黄。”方岳说:“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又是江南离别处,寒烟吹雁不成行。”……后来诗人韩淲还在《风雨中诵潘邠老诗》中,借这句诗,续写成了一首七律: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在重阳这个美好节日里,仔细品味历代诗人笔下的那些佳篇美什,总是能够唤起心中许多难以表达的热烈共振和真挚共鸣。当我们阅读这些不同年代的心灵之歌,总能真切感受到那份跨越流年的厚重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