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魅力
古时,九江先后被称作柴桑、江州和浔阳,向往归田的东晋诗人陶渊明就出生在这里,不知他心中的桃花源是否有家乡柴桑的痕迹……
霜降到来之时,江西九江依旧是绿树繁密、鸟鸣啾啾。
古时,九江先后被称作柴桑、江州和浔阳,向往归田的东晋诗人陶渊明就出生在这里,不知他心中的桃花源是否有家乡柴桑的痕迹。
访白鹿洞书院
九江的魅力,在于其从来不会让到访者有任何失望。不管你有怎样的精神需求,它都能在第一时间满足你——想寻一远离喧嚣处,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就这样出现在我眼前。
正值午后,白鹿洞书院见不到游客。往里进,远远看见桂花树下静卧一只黑猫,它完全忽视来自远方的陌生的我,依旧专注地望向某个角落。原来,它在凝神端详一片轻轻浮行的树叶。
书院四面环山、清邃幽静,想必也正是因为这份静寂,才让唐代诗人李渤选择在此隐居读书、养白鹿自娱。至今,白鹿洞书院还存有纪念李渤等人的先贤祠和石雕白鹿。南唐在此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北宋初年,九江人在此建起白鹿洞书院,乃书院定名之始。两百多年后,理学兴盛,复兴书院成为潮流。理学家朱熹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白鹿洞书院至此名声大噪,成为南宋之后中国书院教育的典范。
白墙、黑瓦、棕门……处处都彰显一份宁静。但假如只为求得静寂,那并不是兴办书院的目的,也辜负了书院“以文化人”的初衷。就像陶渊明的田园之颂,说的是农桑之事、田园之美,但一切则是来自于他躬耕的切身体验。无论是书院还是其他文化讲坛,单凭空泛的说教不可能感染人、教化人,更不可能深入人心。在白鹿洞书院,我读到了千年前的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也读到了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华文化的正大光明,来自于无数个个体的自省反思,来自于各个群体的自觉约束。
中国古代的书院全都深藏在大山之中,但向善向美的思想,依旧能够沿着清澈的溪水慢慢流向山外,流向市井人家;依旧能够随着清风飘向山外,飘向众声喧哗的里巷街市。在午后的白鹿洞书院,我不仅读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内涵,也找到了天下人间烟火气中的生命意蕴。
黄昏赏姑塘
我认为所有的黄昏,不管春夏还是秋冬,都是遥想明日的最佳时段。秋季的黄昏则更显重要:它在一天之中过于短暂,但越是稍纵即逝的紧张时刻,就越会拥有丰富的联想。每天的黄昏看似相同,但由于身处环境的不同,又会读到不一样的明日。
站在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上看黄昏,有着特别感受。120多年历史的西式风格老楼,与1600年的内陆大湖,在一支竹箭飞起的距离中互相对望。于是,晚秋中的九江黄昏,便有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
最早在姑塘设立分关,是在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与此同时,撤销了之前的湖口关,重新设置了九江关。书上记载说“湖广开往江西的船只,若在九江纳税,开到姑塘,就可验票放行”。曾经困扰明清两个朝代多年的九江关设置问题,因姑塘的独特位置而终于得到解决。
漫步姑塘海关旧址,尽管黄昏中的建筑看上去有些模糊,但是以灰白色条石为基础的房屋依旧给人异常牢固的感觉。房屋的外墙采用一种类似麻石的石材,用手摸非常粗糙,再近前细看,粗砺之中却带着精致的细腻。屋顶是坡顶,淡青的颜色,倒与房屋形成和谐色调。走廊的栏杆也是石材的,摸上去凉冰冰。院子地面的条状青石间,钻出翠绿的青草,让这座百多年历史的建筑,寄托了怀旧的悠长情绪。
在姑塘海关旧址展厅,我看见了一幅犹如清明上河图一样的画卷,那是号称“绕山一圈三里,围湖千米十湾”的姑塘古镇。街上商贾云集,会馆、茶楼、客栈、商铺一间挨着一间,即使入夜也是灯火盏盏。直到1938年,日军为了占领九江、直逼武汉,在姑塘登陆,并用猛烈的炮火彻底摧毁了这座繁华的古镇。
不堪回首的过去早已远逝,但姑塘海关旧址的保存依旧在时刻提醒我们,历史不能忘怀、不能美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的屈辱再次出现。
遥望鄱阳湖
我站在当年征税厅内的条形窗户前,努力向外眺望,眼前除了安静的鄱阳湖面,再也看不到任何建筑了,只有远处鞋山上面高耸的钢架信号塔。当地人告诉我,从鞋山再往南,就能见到长江了。
我就那么向远、再向远方眺望……可最后的目光,还是落在眼前的湖面上。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端详鄱阳湖,而且是站在姑塘海关旧址的视角来注视,这份注视中也就有了更多沧桑的意味。
我在中学地理课本里就知道了鄱阳湖,它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吞吐型季节性湖泊,在丰水期水域面积可以达到3150平方公里,一年出鱼6000万斤。“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盈千累万的诗篇更让鄱阳湖有了文学意境。
黄昏中的鄱阳湖,因为今年的干旱天气,导致水位下降,露出部分干涸的湖底。当地朋友给我看过一个小视频,有鱼儿搁浅在河滩上。鄱阳湖已经十年禁止捕捞,环境持续向好,岂能因为一场大旱影响生态?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不认输,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鄱阳湖水位。就在我离开九江之时,朋友再次给我转来一个视频,他告诉我,鄱阳湖的水位已经开始回升,重点水位检测平均超过7米。视频里,我看到鱼儿开始向有水的地方奋力游去,它们腾起的水花令人激动。我还听见当地人热烈欢呼的声音,欢呼声伴随鱼儿腾起的水声,共同响彻在鄱阳湖的水面上。
从午后到黄昏,黎明很快就要到来;从历史到现实,只有挥汗躬耕,才能拥有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武歆,现为天津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陕北红事》《密语者》《树语》《延安爱情》等九部,在《人民文学》《当代》等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