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天
魏纯明
2022-11-7
今年冬天,我为冬天每个节气,写了一首七律,抒写心志,用藏在诗里的中国人的浪漫,用古典诗歌诠释传统节气内涵,描绘彰显中国气韵的优美画卷,开启一场诗情画意的审美之旅,抒写体现自我情怀的生命之思,让传统节气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立 冬
水冰地冻始冬途,急笛寒风更相呼。
落木无边鸡化蜃,大河不尽我追鱼。
门飘冷雪能醒骨,窗有残光好读书。
三友请来吟与醉,自家燃起小红炉。
“立冬”时节到。秋深叶落已立冬。“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一场诗意的冬雨开启一段秋收冬藏的旅程。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11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这个时节是农耕社会的一个重要时刻,人们更鲜衣以相揖,喜庆热闹,谓之“贺冬”。朔风拂户牖。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个时节,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的气温刚刚进入结冰的临界值,如果恰逢夜间下一场小雨,第二天早晨便会发现水面上结有一层薄冰,山区小河边的小草受低温影响,也会挂上晶莹的冰花,向人们昭示着冬日的到来。寒炉温美酒。“立冬补冬,补嘴空”,立冬这天,人们不稼不穑,杀鸡宰鸭,剁馅包饺子,乐享人间美味。秋冬气始交。秋冬交替,雨量渐少。立冬的到来,提醒我们“三秋”已进入尾声。但此时,秋天还在展示着它的最后一抹绚烂,用枫丹与菊黄,来完成这次季节的交接。秋深叶落,立冬已至,休养深藏好个冬!
小 雪
飞雪如花惊岁岁,虹藏不见去天涯。
升降无气凝千动,闭塞成冬冻万家。
小室寻常忙中过,轻霜斑驳鬓边加。
人看满路琼瑶迹,更把诗篇咏物华。
“小雪”翩然来。小雪万物藏,正是积蓄时。“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公历每年11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40度,“小雪”便翩然而来。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走低,逐渐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特别是黄河以北地区,清冷的西北风会携初雪而来,但雪量往往不大,故称小雪。此后,冰雪涂抹出了冬日的白色标识。簌簌洒窗扉。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簌簌洒窗扉。”地白风色寒。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的时段。但我国各地的冬日景观却大相径庭。梅雪都清绝。小雪时节,天气虽冷,但胃里却是暖暖的。初入严冬,天气阴冷,正是温补御寒的时候。“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在银装素裹的冬日,天地静谧而温馨,而素月、飞雪与梅香,又将送来晶莹梦幻的纯净与美丽。
大 雪
大雪多年见未曾,何时方始是严凝。
寒号不叫悲潜影,老虎求交正得朋。
挺出荔兰宜岁末,低垂小麦盼春兴。
此生莫笑功名晚,血化黄河彻底冰。
庭霰今朝落,松间玉花翩。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大雪节气,白雪追逐朔风轻舞翩跹,仲冬的身姿悄然降临。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自此日起,气温显著下降,天空中的水汽凝结为雨雪冰雹,叩醒沉睡的大地。大雪节气共分为三候: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时寒意正盛,寒号鸟收起了尽日的鸣叫;而正所谓盛极而衰,随着阴气达到极盛,世间阳气也逐渐回升,老虎交尾、兰草抽芽,自然的循环又进入新的周期。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万物顺应天时而生,人也在昼夜阴阳的流转中参悟生活的真谛。俗谚云,积雪如积粮。大雪不仅为农事点上了休止符,更奏响明年农作的序章。大雪节气,全国各地丰富的习俗,共同绘制了冬日里的多彩民俗画卷。大雪时节气温剧降,正是冬令进补、休养生息的好档口。清晨瓦上雪微凝。大雪节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万里雪飘中,满世喧嚣归于宁静。让我们在这宁静中寄怀天地、寄情世间,踏雪寻梅寻暖灯一盏,照亮行路漫漫。喜见飘零雪,应知兆有年。时至大雪,片片鹅毛,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带来一冬的滋养,孕育来年的希望。
冬 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岁又来。
蚯蚓身蜷添弱线,麋麇角解动浮灰。
水泉唱韵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九九窗间留字画,茧期蝶梦盼春回。
冬至日舒长。冬至,至极中有暗涌与生机。公历每年12月22日前后,冬至来临。此时“冰益壮,地始坼”,太阳行至黄经270度,正是隆冬时节。天时转日长。“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此时节,土中的蚯蚓仍蜷缩着身体冬眠,随着阴气渐退、阳气渐升,麋开始解角,山中泉水渐渐流动。冬至时节,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小,但气温还不算是最低。此后寒气将不断积累,加上西伯利亚寒潮的降温作用,所以冬至后的小寒、大寒时节气温将更低。窗间九九图。“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我国民间有“冬至数九”的习俗,就是从冬至日数起(也有的从冬至日的第二天数起),每九天算做一九,一共九个九,前后八十一天。到了明清时期,“画九”“写九”的习俗在士绅阶层颇为流行,使“数九”反映的暖长寒消之气候更加形象化,这便是“九九消寒图”。阳生春又来。“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好日子,值得庆贺。对于中医养生来说,“阳气初生”的冬至也是重要的节气。“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预示着冬日已深,也呼唤着初春的到来,且让我们暂停匆忙的脚步,回望一年的收获与精彩,憧憬来年的美好生活。
小 寒
小寒节至茶当酒,汤沸柴炉正约时。
旋驾归鸿藏弱羽,始巢喜鹊占高枝。
雉鸡鸣叫犹无睡,大水冰封总不迟。
朔雪凛风严凝切,心熔冷日梦春期。
雁归年将至,雪伴寒梅香。伴着蜡梅的孤雅幽香,在大雁北归的振翅声中,小寒节气准时赴约。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公历每年1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度的时候,即为小寒日。冷气积久而寒,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晓日初长,小寒天气。“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刮西北风,经常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波动幅度较大。小寒前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最低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摄氏度,华南南部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冬日,万物静默敛藏,但这方寂静中,也蕴藏着向阳的生机与萌动。“禽鸟得气之先”,时令流转中细微的变化,被禽鸟敏锐地感知着。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初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小寒时节,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北方的喜鹊体察到阳气,开始为来年修筑巢穴。雉鸟也因感知阳气的生长,开始雌雄合鸣。三九戏冰,腊八煮粥。暗香浮动,探梅时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小寒时节,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虽不喜寒冷,却最耐得严寒,在小寒时节踏雪寻梅,看寒梅风中凌霜傲雪,自是一件雅事、乐事。“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欲交”。最冷的时候也会让人想到寒尽之时的温暖。
大 寒
万物收藏不出门,叠街冰雪玉梅村。
母鸡孵化星篱落,征鸟横飞气吐吞。
水泽腹坚锦鱼暖,阳和怀远故人温。
春来冬去无多日,辞旧迎新酒一樽。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寒雪消处春意升。大寒时节,已至年关,越来越浓的年味冲淡了冬日的寒冷。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公历每年1月20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即为大寒。万物蛰藏,冰雪未消。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大寒期间,寒潮南下活动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非常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到处呈现冰天雪地的景象。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即进入大寒时节,母鸡感受到寒冷中的春意,开始准备抱卵育雏;二候征鸟厉疾,指鹰隼猛禽杀气盛极,变得迅猛凶戾、更善猎击,为御寒加紧觅食;三候水泽腹坚,意为湖水冰冻到了极致,连河心也变得坚固,也成就了冰面嬉戏的欢乐。养精蓄锐,防风御寒。“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中医认为,大寒时节,食宜温,护腰养肾;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心宜平,节制喜怒,护心护肺。冬去春来,辞旧迎新。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个“年”指的是农历新年。因而,大寒时节的一些民间习俗都透着浓浓的“年味”。随着大寒这一节气渐渐走完,过年的气氛日益热烈。过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接近,让人充满喜悦的期待,是大寒的主旋律。大寒已至,冰雪未消。人们在苍茫天地中寻觅一份心安,在遥遥归途中守望世间温暖。伫立于风冷云寒之际,让我们共同静待即将绽放的春意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