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长醉
五十多只大缸,分六列排着,缸内盛满了掺红曲的糯米。糯米刚从热气蒸腾的木桶中捞出,摊凉装缸,缸内早有清冽的山泉倾心相拥,红曲缤纷而至,与糯米亲密交缠。一个月后,这些糯米……
一
五十多只大缸,分六列排着,缸内盛满了掺红曲的糯米。糯米刚从热气蒸腾的木桶中捞出,摊凉装缸,缸内早有清冽的山泉倾心相拥,红曲缤纷而至,与糯米亲密交缠。一个月后,这些糯米与红曲将蜕变成诱人的精灵。
这是一个比较宽畅的空间,虽密闭,但空气通畅,氛围和谐。最初的一周,酿酒人每天早晚两次搅拌,为的是让糯米、山泉、红曲无间融合。接下来的一周,一天一次,依然是搅拌,每一粒米都与红曲交锋后紧紧依偎。等确认缸内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酿酒人不再搭理它们,缸们进入了相对静默的时期。它们表面缄默,暗里却较着劲,都想先涨红脸孔,尽早从缸中抬头挺胸,完成自己的传奇。
我说的宽畅空间,是畲乡龙峰村的杭州畲味莪山龙峰红曲酒酒厂,是村书记雷天星去年组织办起来的集体酒厂。酒厂的陈凤凤带着我们一缸一缸看过来,大部分缸内平静,干燥,毫无动静。有几缸却已红霞满布,缸四周淌着白色的泡沫,缸中心已一片红色汪洋,有气泡汩汩冒出,犹如火山熔岩滚腾的前奏,俯身细闻,浓郁气息直入鼻腔。陈凤凤说,这一批糯米是十几天前装缸的,发酵快的就是眼前这个样子,那些没有动静的也很快会发酵,极可能明早起来就和眼前的一样生龙活虎了。
二
畲乡的红曲酒属于米酒类。这米酒,我们叫甜酒,我妈也酿得不错。江南一带的乡村,许多人家都会酿米酒。糯米蒸熟,摊凉,拌上酒曲,酒曲大多是买来的,白色的丸子,碾碎,与糯米搅拌,再装盆,盆面用白细纱布罩着,中间再开一个小洞,既透气,又可以观察。夏天两三日,冬季一周或十天左右,甜酒就香喷诱人了。
也有人自己做酒曲。河边地边山中,辣蓼草到处都是,绿叶细长,紫色细花,它们最适合做甜酒曲。但红曲酒所用的红曲不是,它们在我眼前呈现的是暗红色的碎米。
陈凤凤从家里拎出一大袋红曲,外面用锡纸包裹着,有50斤左右。这些红曲怎么来的呢?陈凤凤很耐心地向我解释:夏至前10天至白露前这段时间,都可以做曲。先取上等优质红曲做曲娘,磨成粉(或碎成粒),将粳米或糯米煮成稀饭,放在盆内晾凉,倒入曲粉(曲粒)搅拌成糊状,再放在小缸或木桶内发酵,头两三天,每天早晚搅拌一次,一周静置发酵。发酵时间需10天或半个月,温度控制在30℃上下。
我问,这就成红曲了?她摇摇头:不是,这还是曲娘,用上年保存的曲娘来做今年需要的曲娘,要做成红曲,还要蒸饭、风冷、接种,再成曲,晒曲,然后就是眼前这个样子。每年做曲的第一坛,我们都留着下一年当曲娘用。
按我的理解,每年应该先采摘做曲娘的植物,然后制作成曲娘,但红曲酒不是,它的曲娘是代代相传,这似乎很神奇。雷天星说,畲乡的红曲娘至少有500多年历史了,谁也不清楚第一代红曲娘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制作曲娘的关键在温度控制,温度高了,曲味变质,做出来的酒就会酸;温度过低,曲质量差,出酒率就低。一坛曲的好坏,取决于曲娘的优劣,这技艺极有讲究。
雷天星指指陈凤凤,笑着说:她是我老婆,她母亲是畲族人,她从14岁开始就跟母亲学做红曲酒了,我们家做酒40多年了。去年开始,我家已不做酒,我们专心做村里的酒厂,整个技术都由她把关,她是县级非遗传承人,技术好得很。
虽然夜幕已经将龙峰村完全笼罩,但我依然能觉出陈凤凤脸上的腼腆笑容。
三
桐庐的大山中,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库星散。如果从飞机上俯瞰,山中绿波就如躺在天地间的绿宝石,在阳光下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它们滋润着大山中的田地,也是山民们的衣食父母。
龙峰村海拔700余米,常年云雾四绕,林中时有山泉细淌。这些山泉,就是山塘水库的主要水源。50多年前,龙峰山上的守林人发现了一口山泉,流量比较大,但泉流无声,它只和守林人默默做伴。
来龙峰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雷天星觉得自己家的酒厂应该扩大规模,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守林人喝的那口泉。他立即上山,发现山泉依旧汩汩,只是泉边荆棘与荒草丛生。他将泉眼四周整理砌石,再做成一个能装20余立方米水的泉池,接上水管,山泉行走1000多米后,他又在中途建了一个大蓄水池,用以净化沉淀。山高路远,山泉经过2800米的路程,轻松跃入他家的水缸。这水啊,不,应该是泉,清澈明亮,细品,有微甜味,炎夏,舀出一碗泉来饮,解渴。
雷天星发现,自从引来山泉,他家做出来的红曲酒质量与往年大不一样,无论口感、色泽皆是上等,再加上陈凤凤的手艺,几万斤酒很快就脱销。
水是山泉水,那么做红曲酒的米从哪里来呢?四周山峰逶迤,水田高低错落,雷天星指着村前那个大盆地:这里辟出了60多亩田来种糯米,糯米产量高,这些田差不多每年能出5万多斤米。一般来说,1斤米,3斤酒,我们自己种的糯米每年大约能出15万斤酒。
糯谷的秆,比一般的稻子坚挺高大,糯谷的粒,也比一般的稻子结实饱满。金秋时节,那些长长的低着头的稻穗,就如人群中营养丰富的健壮少年,惹人爱怜。三四月份下种,八九月份收获,它们在田野间与天地交流,经风沐雨,这半年时间里,足以让它们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得到足够的培养。
从糯稻秧苗下田那时起,只要有时间,雷天星就会去稻田转悠,看着不断来村里游玩的游客,他知道,那些逐渐茁壮的禾苗,与山上流淌下来的清泉,与日日为邻的大山,与头顶的日月星辰一样,都是能给畲民带来甜美日子的好伙伴。他在算时间,进入立冬以后,龙峰村最热闹的日子就要来了。
四
龙峰村畲家风情博物馆大门前的草坪上,挺立着一个近3米高的大酒坛,坛面上有表示畲族“平安幸福”之类的特殊图腾符号,醒目有趣。有时,表达意义并不用太多的语言,一个具体的象形物件胜过一切。哈,这个时候来畲乡、来龙峰村,不就是为了一口红曲酒嘛!
11月19日,龙峰村村口的大道上空,红灯笼、红色中国结高挂,红色棉布飘带在风中飞扬,龙峰村用热烈装扮着自己,用热情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人们陆续进村,来参加开酒节。一个月前装缸的红曲与糯米,已经化成了美酒的精灵,要与人们欢乐共舞。
好酒配佳肴。畲乡人聪明,他们将开酒节融入长桌宴中,将每年三月三的长桌宴延伸至丰收的秋季,持续欢乐。
长桌宴,畲语的发音是“琼多燕”,琼,不就是好酒嘛!八个人一桌,长长的条桌上,畲乡传统十大碗上来了:畲家龙须、山哈和菜、龙峰黄花、糟腌鲈鱼、走油扣肉、白鲞扣鸡、酒糟带鱼、煎酿豆腐、腊肉笋干、菜心肉圆,哈,原汁原味,足斤足两,老底子的传统。比如这道腊肉笋干,也叫高节竹笋,在锅内倒入腊肉片,和笋干一起翻炒,再放入料酒、鸡汤、味精调味,最后放入杭椒和小米椒点缀,咸鲜的腊肉与爽脆可口的笋干搭配,互相入味,笋干嫩脆,腊肉也不腻,味蕾被深度触动,嘴巴根本停不下来。
雷天星自然是总指挥,看着来往穿梭的人群,他笑了:今天的长桌宴一共一百桌,客人80%是游客,东南西北,味传四方,我们畲乡的文化会得到更有效的宣传,红曲酒也会卖得更好。
“高山流水”将长桌宴推向了高潮,或许这是红曲酒最好的传播方式。村民早早就从竹林里伐下数根翠竹,截成长短不一的数段,中间剖开,竹节打通,用泉水将竹子洗净,然后接成排。姑娘们着畲族节日盛装,排着队,唱着畲歌,来到客人面前。她们双手托着竹节,竹子由高往低斜着,一节搭一节,游客在下端张开嘴,上端的红曲酒迅速淌过几个竹节,流入游客嘴中,此谓“高山流水”。边上游客的助阵声,一浪高过一浪。而能将嘴巴伸到竹节下的,一般都是酒量比较好的。但即便酒量再好,也经不住几分钟的流动,不容你歇气,你得如夏日饮啤酒那样大口大口喝下。
妹子的山歌永远停不下来,但你的嘴必须停下来了,此前,已经喝过三碗拦门酒的你,此刻又与红曲酒,不,应该是红泉狂欢了一阵,而当你挺直身子站立时,大地与天空都开始摇摇晃晃了,看景看物,两眼迷茫。耳边歌声不断扬起,你心里却清楚得很。在这样的日子里,在这样的地方,醉就醉了吧。
竹海碧波,莪溪淙淙,稻田泛金,富春山里的闲居。
红曲酒,黄金粽,黑鸡蛋,畲族乡民的馈赠。
山不见沟山醉了,水不见底水醉了,云也停脚云醉了。在桐庐畲乡,畲歌追云,烂漫长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