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星光 ——长篇小说《从军记》细节谈
闪亮的星光
——长篇小说《从军记》细节谈
谭国伦
一部长篇小说的成功因素是很多的,在文学论坛中也是各吹各的号各找各的调,没有统一标准的成功因素。但在笔者看来,小说的成功不外乎主要人物的个性化、故事情节的曲折化、环境铺垫的真实化、细节之处的感染化。一般作家都会在人物、情节、环境上做文章,而高明的作家会在其中的细节上狠下功夫。一位作家说过: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如果抹去了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太阳的光辉是由无数光亮的细丝组成,灿烂的夜空是由无数闪烁的星光组成,正因为这样,才有强大的光辉和璀璨的绚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其实许多作品,人们记住的都是细节。著名军旅作家文清丽的长篇小说《从军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第1版)的细节处理,就如同本部作品里的灿烂的星光一样迷人,让该部小说呈现了多姿多彩的美。
细节的本义,是“细小的事情或情节”。在《从军记》里,关于细节与人物个性的关系,细节与故事情节、与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重要性不谈,浅谈细节在小说中体现出的重要作用。
一、细节,表达了血脉亲情之间爱的流淌。
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说:“真心对你好的人,都在细节里,人会说谎,但细节不会,爱是细节,不爱也是。”一个人爱不爱你,全体现在细节里面。小说中的主人公李晓音擅自做主退学,让父亲和全家人都很生气,父亲气得甚至女儿去部队找哥哥当兵都不送一下。但是,“爹”生气之外又怎么做的呢?“李晓音一行走到村口了,爹却抄着小路从刚长出的麦地里追上来,双手插进裤筒里,说‘……爹打你骂你,但爹知道,你看的书多,肯定有出息。爹追出来就是说这话!’(第16页)”。天下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母亲呢?给李晓音上学的青辣椒多泼了些油,在自行车后座上放了给四哥新磨的面(第8页)。后文中还表述了“爹”对李晓音擅自将全涛带回家的不满,并说“‘你要跟他结婚,就不要回家。臊死先了,我没脸见人。 ’说完,扭头就走。(第150页)”这里,我们看到了农村父亲的倔强,也看到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有最完美最幸福的婚姻(第150页)。外冷内热的农村老汉栩栩如生,也体现了做家长的强势,这种强势和外冷内热的性格也明显传递到大哥和二哥的身上。但是父亲的这种强势在爱女的面前,往往是不堪一击。当李晓音和林特特擅自领取了结婚证,将林特特带回家里以后,父母比她退学还恼火,但看这个女婿还符合他们的标准,坚持按照农村的礼数办了这门婚事。“有规矩,万事才不乱。(第190页)”这是老汉一辈子的生存法则。
“林特特说他把那三千元悄悄放到爹的枕头底下了,李晓音说这可不是彩礼。……,李晓音边说,边整理行李里妈妈给他们带的晒干的黄花菜、花椒,发现那三千元被装在最里侧的口袋里。”(第194页)。“‘妈,你有将军儿子在座,有县长儿子在座,还有一个师职干部女儿在,怎么能轮到你老太太掏钱?饭店工作人员就把我们笑死了。’李晓音说着,把账结了。……妈回家以后,李晓音发现枕头下放着两千元,泪水瞬间淌了下来。(第305页)”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母慈子孝的,父辈和儿女之间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是血浓于水的真情。
从全书中可见,主人公李晓音是个工作能力超一流,而生活能力很差的人,孩子上学、装修房子、工作调动等都没有自己的头脑,但是,她遇见了一个好的大姑姐林诗诗。林诗诗对这个弟媳妇的爱简直是超越了一个母亲,并且事无巨细。林诗诗和李晓音之间的交流,林诗诗对李晓音的爱护,其中的细节更是举不胜举。真正的细节是藏在生活里的,时间久了,便成了习惯细节里的温柔,有心者不用教,无心者教不会。如果没有林诗诗的出现,李晓音的生活肯定会是另一种状态,那么,她的工作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情感,是小说本质的感染力,那么细节就蕴藏在这些情感之中,通过细微的温暖来传递。
二、细节,彰显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贾平凹当年讲小说创作,说故事尽可虚构,细节必须真实。作家深入生活,许多时候是找细节的。《从军记》里的很多细节不仅是作家寻找来的,更多的是刻骨铭心的体会。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景洁这个人物是非常完美的,集人民军队优良作风品质于一身。从她的身上,突出地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第一,在李晓音的观察中,景洁是三位班长中唯一没有改军装的(第54页),在部队,各种军需用品的设计都是要考虑作战训练需要,其次才考虑美感和其他方面,改军装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私自改军装也是违背军队建设条令条例的,这一点上说,景洁是非常遵守部队纪律的好兵。第二,班长被誉为“军中之母”,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排头兵,其作风形象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班的精气神。景洁以其自身训练成绩获得了训练李晓音这批女兵的资格,“军中之母”意味著,班长不仅要严格训练士兵,对战士还有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她对全班战士都是爱,对后进战士爱得更多。这里有秦小昂的表述:“我时常奇怪,班长骂的是你,可最关心的也是你。睡觉给你盖被子,吃饭给你夹菜,最不能让我接受的是,她每次看你,眼神都是热的。我还发现,她虽然嘴上在批评你,可语气能听出来是疼爱你的。那眼神像什么呢?对,就像我吃饭时,我妈看我的眼神。(第63页)”女性都敏感,通过第三者表述,这样的细节,侧面也反映出女兵的小心眼儿小嫉妒。把景洁的母性心理刻画得非常完美。第三,景洁独特的带兵之道。景洁看到李晓音把男军棉袄改得不美观和结实,又帮李晓音重新缝了一遍。“第二天下完操,她才发现衣服有人帮她重新缝了一圈,用绿色的布把露出的棉花包进去,针脚细密。……‘唉,笨人就有笨福,无论我多么优秀,班长就是视而不见;笨笨的你,稍微有点成绩,班长就表扬你。你说这公平吗?昨晚我发现班长在水房缝衣服,没想到缝的是你的衣服。’(第77页)”这里不仅写出了景洁对战士的爱,还体现出不一样的带兵之道。同样,景洁带兵没有那些高大上的空洞理论,而是用质朴的真心话来激励每一个战士:“站在你的角度,我可能做错了;但是站在班长的角度,你应该会感谢我。咱们农村孩子当兵就一条路,一步都不能错。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我必须这么做。祝你成功。(第82页)”为了李晓音的前途,景洁可是大费心思。人民军队有这样的班长,怎么能不强大呢?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战友战友亲如姐妹。战友之间有了矛盾说开了就好,互帮互助依然不讲代价。李晓音因为入党和刘蕾产生了矛盾,但在教李晓音学跳舞上,刘蕾的脚被李晓音踩得又红又肿(第165页),这里教李晓音跳舞的还有后来成为将军的田心怡。如果说战友之间仅仅是互帮互助,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友情的内涵也太简单了。作家同样用一个细节升华了“战友”的高度和内涵:“忽遇一栋房屋倾塌,刘蕾迅速拉开她,幸亏躲避及时,没有受伤。战友就是为你挡子弹的人,……她自以为老跟她做对的刘蕾,在危难之际救了自己一命。(第287页)”中国军人就是舍身忘死,舍身取义,把生的机会给战友,把死的危难留给自己,那个在云南边境前线排雷英雄杜富国不正是在这样的吗?
当然,在该部小说中,作家通过细节表述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的地方还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三、 细节,刻画了社会大环境对人民军队的考验
人民军队也是由革命军人组成,军人也是人,不是神仙和百毒不侵的金刚。那么,作为人就有七情六欲,有社会普通人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开始,军队经营还没有脱钩。在这样的环境下,军人如何成长,如何坚守自己的清贫?如何守好革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利益观?人民军队是否能够保持英雄坚定的革命本色?虽然该部小说没有明确突出这一矛盾,但实际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作者用“窥一斑见全豹”的手法来表现。在小说中的人物里,秦小昂、李晓音、全涛三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或多或少都有较为明显的例证。
秦小昂从战士到干部,是有能力的,对战友也是很仗义的。她的观念中毫不隐瞒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实中也是这样做的,放弃了追求她的部队军官郑光明,嫁给地方房地产开发商彭老板,因为把物质看得太重,第二段婚姻也差点因此而失去。
李晓音同样有美好物质生活的需求,但是她没有秦小昂那么强烈。“有的同学买了大哥大,彩色笔记本和台式电脑,惹得其他人纷纷效仿。李晓音也未能免俗,写过一套‘女才子丛书’,还为一名越剧演员写过传记,挣钱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和数字传呼机,就悬崖勒马,重新回归纯文学。(第209页)”后来,李晓音还给企业家彭老板写过人物传记,这里,可见李晓音和她的军人同学们都已经为金钱而写作了。鲁迅先生说过:“只顷刻之间,而仍可借一斑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足以说明社会上的金钱物质享受思想对部队的冲击有多大,但是作家并没有展开,一带而过让读者“窥一斑”。
更有甚者的是全涛,这个从农村走来的朴实青年,在部队努力钻研新闻写作,提干以后,也被地方金钱物质所侵蚀。在和李晓音借钱的时候,李晓音发现他已经是华而不实的部队干部了,张口闭口生意,什么住的是“四室两厅,帕萨特已经旧了,准备换宝马,最新款的。(第262页)”满身的金钱物质铜臭味,让人怀疑,这还是李晓音喜欢的那个朴实的农村兵吗?甚至请李晓音喝茶,最后以“他在商场买东西,差三百元,让她打给他,他就在商场等着。李晓音信以为真,把钱打过去。(第263页)”最后秦小昂点出本质:“他认为你不值得他为你花那次请你喝茶的三百元,所以变相要走了。难道你不明白?(第263页)”后文也没表全涛还款之事情。足见市场经济环境下,军队一些干部战士已经迷失了做人的本质,忘记了军人的本色。
读到这些细节处,揪紧了读者的心。暗示着这是军队建设中和地方思想观念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怎么化解?作家没有讲,只是通过几次采访,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非凡成就。在读者心中,李晓音已经悬崖勒马,肯定会走向更远的高处,那么秦小昂呢,全涛呢?她们是不是最后要成为离开军队的变质者?甚至成为军人不耻的败类?但是没有,秦小昂虽然物质欲望比较强烈,但她没有做对不起军人本色的事情,正常在部队工作,只是自己要求提前退休而已。全涛呢?在李晓音出席全军新闻出版工作的表彰大会上,全涛竟然和李晓音同台领奖!一起成为师级干部,在李晓音的心目中:“看来,还是他赢了,他终究赢了。他没有学历,没有背景,但他仍然走在她的前面,高昂着胜利者的头颅。(第451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以秦晓昂、李晓音、全涛为代表的共和国军人,经受住了那个时代的金钱物质享乐思想的考验,保持了人民军队优良的本色和品质。
细节的表现力分为感染、炫染、扩张力和画龙点睛等作用。在本部小说中,小说通过细节来达到扩张力和代入感,由此将读者的心悬了起来,促使读者关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把作家、主人公和读者的情感紧紧系在了一起,这就是细节传递给读者的阅读情感。
贾平凹曾这样描述细节:“……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写景时有了详略得当,有了细节描写,读者眼中的美景也就立体起来了。
以上细节只是小说《从军记》中几处比较明显的举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更仔细地深读精读。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作家通过细节彰显了人物个性,突出了社会矛盾,渲染了时代环境。有着妙不可言的功效,为该书增光增色。尤其是作家在处理小说中的细节时,始终都是以平实的语言,一笔带过或者几句话,没有用震撼人心的语句去大开大合地铺陈,只要有心的读者,就会从中品味出细节带给阅读的美好感觉。看似简单地处理,但每一处细节都发挥了其应有的功效,同时,作家也是充分地尊重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袁枚说:“须知米豆千詹,不若明珠一粒也。刀枪杂弄,不若老僧之寸铁杀人也。”好的细节确有这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