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征文参赛作品+《故乡的年(下)》

2023-06-29抒情散文《葫芦河》
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征文参赛作品+《故乡的年(下)》樊文举  春 联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这一风俗遍布整个华夏大地,不是我们村独有。春联贴好后,整个村子就好像变成了……

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征文参赛作品+《故乡的年(下)》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樊文举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春 联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这一风俗遍布整个华夏大地,不是我们村独有。春联贴好后,整个村子就好像变成了一片吉祥的海洋,处处涌动着喜庆,笼罩着幸福。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从表层看,过年贴春联,除了表达人们憧憬未来、热爱生活之情外,再就是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如此简单。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 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宫廷,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由此可见,春联的前身即“桃符”,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春联到底源于何时,暂且不论,但它肯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枝,一直滋润着中华大地。不管是儿时,还是现在,过年时,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是要贴春联的。只是现在与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过去大家基本上都称它为“对子”或“对联”,现在统称为“春联”,只有极少数老年人还叫对子或对联。二是过去的春联都是由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写的,而现在基本都是从街上买来的。买来的春联大多是印刷品。单从纸张质量、字体、样式等方面来看,当然是印刷的要漂亮得多,但却少了写春联的意境和氛围。但无论是手工书写还是印刷,都从未改变人们对春联的喜爱和春联的基本内涵。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小时候,我们村没有几个识字的人,更别提会写毛笔字了,所以从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吴老师家门前总是门庭若市。家家拿着裁好的红纸找吴老师写春联。也有个别拿着绿纸或黄纸的人,这是因为他家的老人去世还未满三年,按照村里的习俗,他们家过年是不能贴红色春联的,只能贴绿色或者黄色的春联。我想,这可能与古训老人去世后,儿女们得守孝三年的原因有关吧。吴老师也是一大早在自家院子里向阳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好墨汁、毛笔,还有一两副已经写好的春联,无声地告诉大家——开始写春联了。同时,他还会在桌子旁架起一个火炉,备好茶具、茶叶和水,摆上馒头、油饼,好让村里来写春联的年龄大的人喝茶聊天。吴老师手持毛笔龙飞凤舞地为乡亲们写春联时,全村的“年”好像都跑到了吴老师家。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中途,吴老师休息时,还会给大家讲一些关于春联的故事。公元964年除夕,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一个名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自此开始,由桃符替代了“神荼”和“郁垒”,除避邪驱灾外,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但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据《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一书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副春联应是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公元723年,比公元964年整整早了240年。吴老师还告诉我们,“春联”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非常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有一年,他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新春。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可奶奶给我们讲的古经中,对春联是这么说的。很久以前,东海有座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个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还有一棵大桃树,桃树上站着一只大金鸡。大金鸡每天清晨打鸣时,夜间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得经过桃树赶回巢穴。因此玉帝就派“神荼” “郁垒”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妖怪。后来,因妖怪们都十分害怕“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挂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二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也就是现在的对联。不久前我才知道,奶奶讲的这个古经出自于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我一直想不通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怎么会知道上古奇书《山海经》上的讲的故事。如果奶奶还活着,我一定会追问其根源的,可惜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据我推测,最大的可能就是奶奶也是听别人讲的。至于是谁讲的,就无法知道了。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记得上高中后,我家的春联就由我来写了,虽然字写得很丑很丑,但总比求人方便的多。另外,因那时村里绝大多数人不识字,也几乎没有人评价春联上的字写的是好还是丑,只要是在喜庆的红纸上写上吉利的黑字就行。其实我承担下这一重任,也是出于偶尔。记得那时,我们村上过高中的也就两三个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年,我拿着裁好的红纸在去吴老师家的路上,被半道遇见的一个人大大地嘲笑了我一顿。他说,你一个高中生还求人写春联啊,自己不会写吗?唉,真是世风日下啊,现在的高中生还不如过去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吴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小学四年级。瞬间,我羞愧难言。就下定决心写春联不再求人了,自己写。自此,一看见春联,我就把它悄悄地熟记于心,回家后整理在一个小笔记本上,以备过年时写春联用。前前后后,我的那个笔记本上共记录了近三百副春联。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不管谁铺开摊子写春联,绝不可能只写自家的,一定还会有左邻右舍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早上,我和弟妹们就开始着手折纸、裁纸,再把自己记录的、从新一年的老皇历上找来的春联词,按照自己的心愿为每个屋子选上一副。为了与众不同,弟妹们坚决不让把我们已选做自家春联的词再写给别人家,大多时,我也就很情地愿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其实,我们家每年的春联词大致都是一样的,诗情画意较强的句子比较多一些,这可能与我喜欢诗歌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想来,那时能痛快地接受他们的建议,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和睦,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也许自己当时存有与他们一样的心理。其实,那些词基本一样,都是喜庆吉祥的话,没有一句不好的。接着,我便战战兢兢地提笔、蘸墨、咬牙、下笔,先为自家写。也算是热身,或者临阵磨刀吧。妹妹在一旁帮我压纸,弟弟将写好的春联摆放在炕上、地下等空闲的地方,等墨晾干后,再一副一副地卷起来。不多时,“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吉星永驻幸福家,瑞日高照平安宅”“出门见喜”“身体健康”“牛羊满圈”“吉祥如意”……像一朵朵鲜花似的铺满了炕、地,以及房台。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大多时,我家的春联还没写完,四叔、五叔、左邻右舍就都拿着裁好的红纸来了。左一个说写的好,右一个说进步大,他们夸着夸着,我还真有点飘飘然的感觉。不管是真得进步了,还是大家的奉承,总之听这样的话,心中是很舒服的。还有一点,使我感到心中最自豪的,那就是将全村的“年”为我家挣来了一部分,不全在吴老师家了。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家人的春联,仅“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多则六七副,少则四五副,还有“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的)、“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位置的)、“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比如粮仓、牛圈、鸡舍等)、“斗方”(为正方菱形,多贴于家具上)等,写完一家的春联,至少得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待笑着送走最后一个来我家写春联的人时,一般是下午六七点了。这时,我才觉得腿子快要僵硬了,但心中却塞满着幸福。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贴春联,我们村基本上是从大年三十下午三四点以后开始。春联一上门,全村变得红彤彤的。心中泛滚的不仅仅是喜庆,还有许多的期盼和希望,都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不停地向每一个人招手。小小一副春联,一二十个字,却饱含人情世故,古今中外,天地万物,真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精髓。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元 宵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又到元宵,又想起娘捏的荞面灯盏。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我们村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要“点灯盏”。记忆中,灯盏大多是用荞面加少量白面做成的像油灯一样的一种食品。儿时,娘捏灯盏时荞面中掺和的大多是黑面,不是白面。因为那时白面实在太少了,娘认为用白面捏灯盏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如果没有荞面,可以用糜面、豆面或者玉米面,还可以是它们中的几种掺和在一起。娘说,做灯盏之所以选用粗粮杂面,是因为粗粮杂面质地好,点灯盏时盛在灯盏窝窝里的油不会渗出来。用少量白面或者黑面是为了增强面的粘度。点灯盏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十六日结束。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又到了元宵节,又想起娘捏的荞面灯盏,就问妻会不会捏荞面灯盏。妻想了大半天说,大概流程是知道一点,但如何和面,面的软硬程度如何把握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一点儿都不知道。听后,我感到很是遗憾。恨自己当初没有向娘和奶奶问清这些事。而今,奶奶走了已三十多年了,娘走了也有五六年了,可以说再没地方去问这些事了。妻又说,上班这么忙,就算会做,那有时间做。也对啊,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节奏越来越快,真是没有时间去干这些。尤其是在城里,城市越大,这种感觉就越强烈。今年元宵,我想捏灯盏的原因有二,一是想让女儿知道荞面灯盏是怎么做的,亲身体验一下点灯盏的感受,记住老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二是想营造一下节日的氛围。可惜我的这个夙愿无法实现。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据史书记载,正月十五元宵节点灯习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是古代民间以点灯方式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正月十四开始“试灯”,十五 “正灯”,十六 “落灯”或“倒灯”。东汉时期,佛教文化传入中原,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皇宫、寺院“燃灯表佛”。于是,正月十五点灯的习俗便随着佛教文化在我国的流传扩大,以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全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在中原大兴,正月十五这天,全民开始 “燃灯供佛”。从唐代起,元宵张灯成为法定之事。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儿时正月十四一大早,娘就准备一盆荞麦面,再掺和上两碗黑面,倒入开水搅拌。搅拌均匀后,装在面盆里,盖上一块干净的布,放在奶奶房间的热炕上,再用被子捂住发酵。这时,我们就围着奶奶要她讲古经。奶奶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人,大家经常组织起来去打。有一天,一只神鸟迷了路,落到人间,被不知情的人误以为又是什么凶禽就射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后十分震怒, 传旨天兵天将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凡间的人通通烧死。玉皇大帝的女儿心底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下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听了这个消息后,大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个老汉提议,从正月十四开始,到正月十六这三天,每家都点亮油灯、燃放爆竹。这样,玉皇大帝就会以为人都被烧死了,天兵天将也就不需再来放火了。大家听完点头称是,随后分头准备。正月十五这天,玉皇大帝往下一看,见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两个晚上都是如此,以为是燃烧的大火,便不再追问此事。人们保住了性命。正月十五点灯的习惯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古经讲述的不仅仅是元宵节的来历,而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律,人和自然才能和谐共生。这说明我们的先祖几千年前已懂得了“万物一体,共存共生”的道理。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奶奶把做灯盏叫“捏灯盏”,这可能与做灯盏主要靠手捏的工序有关吧。吃过午饭,娘就开始捏灯盏。将发酵好的面端到案板上揉,我们叫揉面。面被揉的次数越多,面筋就越大,粘性也就越好,捏灯盏也就容易多了,而且蒸熟后也越好吃。接着将面滚成圆柱形,用刀切成长约三四厘米的小段,小娃娃的拳头那么大。随后在手心里滴一点清油,均匀地涂在小面团上,小面团的表面就变得光滑柔韧。这时,就要按个人的意愿将其捏成不同的形状,不过大多数呈麦垛形。即上面呈小半球状,下面成圆形,中间呈柱状,但比上下细一些。奶奶说,把灯盏捏成麦垛形是为了祈福一年来风调雨顺,多收粮食,不挨饿。在小半球当顶要用手指戳一个小窝窝,指头蘸上清油,把小窝窝涂抹光滑,不能有裂缝。点灯盏时要往这个小窝窝里面倒油,如果小窝窝壁上有裂缝,油就会渗出来。娘总是把这个小窝窝戳的很小、很浅。她怕太费油。正月十五点灯盏大约得用一碗清油。儿时,一碗清油,够我们一家吃两个月呢,或者更长的时间。这样,灯胚就算做好了。接着,用小剪刀的刀尖在余下的小半球表面一个紧挨一个地剪出小面叶,柳叶一样,尖尖的,一层一层地排列着。有粗的也有细的,有横着的也有竖着的,有一行一行的也有一片一片的,有的像鱼鳞似的排列,有的像三四条绳子并排排着。在娘手中的剪刀下,就组合成了不同的美丽图案。每每这时,四婶总说她手笨得很,不会剪,就抢着去揉面。接着得捏月份灯盏,要捏十二个,代表十二个月。月份灯盏捏起来比较简单,几月的灯盏就在灯胚的半球上,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捏一个褶子即可。每每捏月份灯盏时,我就嚷着要捏,娘也会同意。这个虽然简单,可我高度重视,比娘捏相属灯盏还要认真仔细百倍。相属灯盏是按照家人的属相,为每人捏一个,至于捏的像不像,好看不好看,就得看捏灯盏人的技艺了。娘的手总是那么巧,捏啥像啥,活灵活现。不管是月份灯盏还是相属灯盏,都要在正上方中央用手指戳一个小窝窝,这都是一样的。等“灯盏”捏好后,娘就把它们放到蒸笼里蒸。灯盏快要蒸熟时,奶奶最关心的是月份灯盏。揭开锅盖时,她要把一月到十二月的灯盏一个一个地细看,看灯盏的小窝窝里有没有水。那个月的灯盏窝窝里有水,她就高兴地说今年几月雨水好,不干旱。如果那个月灯盏窝窝里没有水,干着,她就唉声叹气地说,几月怕又没有雨。奶奶的这些说法都应与家乡西海固过去“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有关,那时生活在西海固的人,没有一个不视雨如粮、视雨如命。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正月十五晚饭后,开始正式点灯盏。先是将蒸好的灯盏按家中的人数、牲畜、粮食品种、面缸、米缸、菜缸、水缸等等,凡是能想起的都进行统计,再按统计数字将“灯盏”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端到院子中央,摆在炕桌上。这时,天地万物好像融于一体,都有了生命和灵性,都等着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灯。接着,四叔端来一碟子灯芯和半碗清油,先在每个灯盏的小窝窝里插上一根灯芯,再用勺子舀上碗中的清油,小心翼翼地往一个一个的灯盏里添油。灯芯是提前做好的。是将胡麻秆或者麦秆截成一寸多一点的小节,在一头缠上新棉花,放在清油碟子里浸泡过的。然后才一个接一个地点燃。所有的灯盏点燃后,整个院子里灯火辉煌,到处锃亮锃亮的。这个晚上应该是一年中院子里最亮的一个晚上。那时村子里还没有通电。灯盏点燃后,要在院子中央的炕桌上稍放一会,叫“献天”。等“献天”结束后,才能将它们端到各自的屋子里去,或者既定的位置。人人都有两个灯盏,一个是麦垛式的,另一个是相属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人要点两盏灯,是代表一个人具有善良与丑陋、正义与邪恶的两面性,还是有别的什么用意,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来。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当灯盏被端到屋子里时,我就和弟妹们静静地凝视着自己的那两盏灯,比谁的灯盏亮,谁的灯花大。因为奶奶说正月十五的灯盏是有神性的,这天晚上谁的灯盏亮、灯花大,这年谁就会有好运气。到底是什么好运气,谁也说不清,包括奶奶,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灯比别人的亮、灯花比别人的大。如果羊圈的灯盏亮,奶奶就笑着说这只母羊今年怕要下羊羔呢,如果小麦袋子上的灯盏亮,四叔就会笑着说今年小麦一定会丰收的,如果放在草垛旁的灯盏亮,娘和四婶就会高兴地说今年不用再拔柴了……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我们村,还有送灯盏和偷灯盏的风俗。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不满三年,这家人是不能捏灯盏。老人说,在用手指戳灯盏窝窝时,会戳瞎亡人的眼睛,邻居要给他们家送灯盏点。给邻居家送灯盏,数量都是单数。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偷灯盏,一般是小孩去偷别人家放在门外,或者寺庙里没有人看守的灯盏。据说娃娃在灯盏还没有灭的时候吃了它,眼睛就会变得更加明亮,而且一年不会生病。所以正月十五的晚上,娃娃们总喜欢去偷别人家的灯盏吃。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此时的我,好像变得十分的自私,只专注地注视着自己的那两盏灯,看着眼前燃烧着的两团火焰,一种回归自我的感觉就徐徐而来,整个人好像都融入了盏灯,或者融入了整个夜空、宇宙,静静地燃着,燃着,努力地去照亮心中的每一个角落,乃至万物。其实,现在想来,我也不是自私,因为只有让灯照亮了自己,自己才能去照亮别的东西。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也许,今后元宵节再很少有机会点灯盏了,但我心中一直亮着一盏灯,是娘曾经捏得那盏,我年年元宵节只悄悄地为它加点油。只要心中的这盏灯亮着,就不会迷路;只要心中的这盏灯亮着,就不怕寒冷;只要心中的这盏灯亮着,就不怕天黑与坎坷。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燎 疳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在老家西海固,正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堆柴火,待夜幕降临时,在门前的空地上点燃,大人娃娃在火堆上跳来跳去,祈求新的一年里吉利平安。火光将整个村庄照得彤红彤红的,场面十分热闹壮观,我们称之为“燎疳”,将正月二十三称为“燎疳节”。因为古人认为火不仅能够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力量,还在想象之中赋予了它可以驱散邪恶、祛病消灾的超自然之神力和神秘色彩。燎疳与过年期间举行的其他活动一样,都有祛除晦气,寄寓生活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景。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又到一年一度的燎疳节。但因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燎疳活动的劲头日下。但每到此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燎疳的情景。记得正月二十三一大早,我和弟妹们就出门去拾柴火。那时西海固地区年年干旱,庄稼歉收,柴火短缺,拾柴火是村里家家户户每天的必修课,加之此时为初春时节,旧草早已被拔完,新草还未长出,山坡上基本无草可拔。虽然奶奶说燎疳最好的柴火是蒿草,可我们心里清楚,山坡上那还有蒿草。一出门,就直奔村子里大树比较多的地方,尤其是柳树较多的地方。冬天,不知是气候太冻,还是地层太干,柳树的好多细枝丫会枯死,北风一吹,就掉落地上,我们叫它“干梢”。一到柳树林子里,就四处找干梢。有时,我和几个弟弟还会爬上大树,抓住树干使劲地摇,将那些还没被风吹下来的干梢摇下来,妹妹们在地上拾。三弟出门时偷偷地带来的长棍子,这时可大派用场。他一手抓住树干,一手拿着棍子在树稍上一阵乱打。干梢就像冰雹一样的往下落。当然,也有被打断的活枝丫。这时,也顾不上管那么多,我们只想着能多拾点柴火。出门时奶奶和娘不让爬树,不让带棍子的叮咛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如果拾不到干梢,就开始漫山遍野地找喜鹊窝。因为喜鹊窝大多是树枝、茨杆和一些茅草垒起来的,而且在阳光下晒了多半年,是上好的柴火。如果能找到一个喜鹊窝,就是一大筐子的柴火。但喜鹊窝大多在大树的最高处,正常情况下是勾不着的。这也是弟弟出门偷偷带棍子的另一个原因。但每当弟弟往下捣喜鹊窝时,我心中就会泛起一丝很不仁道的感觉。为了自己的所获而毁掉了喜鹊的家,它们晚上回来后无家可安,该是多么的可怜和凄惨。但为了“篝火晚会”,这种感觉不一会就随风灰飞烟散了,只可怜那对无家可归的喜鹊了。大多时,我是不愿去捣喜鹊窝的,一方面是总感觉这种行为不仁道,另一方面是太危险。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拾柴回来时,娘和四婶正在厨房煮“干吊菜”。干菜是秋天时,将一些腌制不完的萝卜叶子、甜菜叶子、白菜的边叶用草绳一小股一小股地扎起来,串成一串子,挂在墙上风干的干菜叶。奶奶还会把一些小萝卜切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片,用缝鞋底的绳子串起来挂在墙上晒干。等腌制的菜吃完后,再把他们取下来煮了吃。我想,那时村里正月二十三煮干菜,一则可能是因家中腌的菜基本上都吃完了,二则可能与燎疳有关,因“疳”与“干”同音。但到底有没有这个因素,无法考证,也就无可得知。我们拾柴回来后,娘和四婶会给我们每人拌一碗热腾腾的干吊菜吃。就是把煮熟的干菜切碎,撒上盐,滴几滴清油,再放点蒜泥拌一下。我最喜欢吃萝卜片干菜了。萝卜片干菜吃起来柔筋筋的,甜丝丝的,劲道足,香味浓。甜菜叶子也不错,有一丝甜甜的味道,但白菜叶子绵绵的,没有任何味道,不好吃。萝卜叶子就更不好吃了,除满嘴的涩味外,还略带一丝苦味。我们一边吃干菜,一边嚷着要奶奶讲关于燎疳的古经。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奶奶说,很久以前,人间风调雨顺,庄稼年年丰收,但人们不懂得珍惜,胡乱浪费。这种恶习震怒了天庭,玉皇大帝决定正月二十三晚上放天火烧尽人们的所有财产。这一消息被吕洞宾得知,他巧设计谋,让人们这天晚上家家点燃火堆,在上面跳来跳去。正月二十三晚上,玉皇大帝往人间一看,见人都被火烧得四处乱窜,就再没有下令放天火,于是人们逃过了一劫。这一做法流传下来,便成了现在的燎疳。为了进一步制止人间的浪费行为,玉皇大帝派人将庄稼的穗子捋去了大半截,只留一小点。于是以前全身是穗子的庄稼,仅剩下现在顶端的一小点了。只是天上的这位神仙捋到荞麦时,他的手指被捋烂了,流血了,染红了荞麦秆子,就没有再往下捋。所以荞麦秆子是红色的,荞麦至今全身挂着荞麦粒。可见,勤俭节约,制止浪费是我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但上天的惩戒,该是我们一辈一辈应时刻敲响的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燎疳”究其来源,应始于古代的“燎祭”。“疳”即疳疾,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疾病。燎即古人烧柴祭天。“燎疳”是古代人驱邪祛病的一种巫文化形式,即焚烧疳魔之意。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步演变成“燎岁”的习俗。《诗经小雅·庭燎》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曰:“功业已就,天下已顺,乃燎于上帝,告以天命。”光绪《甘肃新通志/平凉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夕,剪纸人刺孔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人跳跃,已而焚纸人,曰‘燎疳’”。 光绪《灵州志》载:“二十三夕,家户堆蒺藜于门外,以火焚之,撒以盐,老幼越跳,名曰燎疳;既而扬其灰,名曰‘六谷花’,以占丰年。”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下午四五点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将除夕时贴的对联、门神扯下,放到早晨拾来的柴火中。并帮大人们清扫屋子、庭院的卫生,将一些无用的破旧衣物、杂物经大人同意后,连同灶房里的葱皮、蒜皮一起丢进柴火堆。手里捏着一年中的最后几个鞭炮,一分一秒的等,等夕照后的夜幕降临。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天色刚刚黑下来,随着大人们的一声“点火”,我们就冲到门前的空地上。柴火在夜色里急速地跳动着,窜出一团团烈焰,趁着风的方向燃烧起几米高的火光,照得大人娃娃的脸像三月的桃花绯红绯红的。可能是为了人多热闹,这时前后左右的邻居会抱着自家准备的柴火赶过来,把它投进火堆中,大家一起笑,一起说话。待火焰稍微低下来时,大人说可以跳火了。话音刚落,我们一群男娃娃就一个接一个地从燃烧着的火堆上跳过去,身轻如燕。因为老年人说,只要在正月二十三跳了火堆,就会除掉一年的疾病。大人们在一旁不停地喊,要朝着同一个方向跳。不然,就会出现碰撞,或者掉进火堆,这可是很危险的。随后,一些胆大的女娃娃也就按拉不住跟着跳了。接着,大人们也跟着跳了,有的还抱着小娃娃一起跳。他们一个个笨拙的身影,尤其是娘等一帮年龄大一点的妇女的姿态,把大家笑的死去活来的。接着,四叔拿来奶奶的衣服,张叔拿来张家奶的衣服,王叔拿来王家爷的衣服……他们拿着老人的衣服在火堆上来回挥动着,挨个儿燎一遍。这时,火焰已经小多了,有些淘气的娃娃会把剩下的鞭炮丢到火堆中。随即一阵霹雳叭啦的响声,火堆会被炸得火星四射。大家也会被吓得一跳,女人娃娃们急忙后退几步,接着又是笑声响起,身影闪烁……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柴火烧尽时,大家就请村里最有经验的老农张叔、王叔,由他俩用铁锹把燃剩的带火星的灰烬轻轻的扬起,无数闪闪烁烁的火星从天而降,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萤火虫漫天飞舞,又似一串串飞窜的烟花绚丽夺目。待张叔和王叔扬起火花时,我们就大声喊——荞麦花,燕麦花,豆子花……被扬起的火花,在夜色中盛开着,在空中荡漾着,像一朵朵盛开的庄稼花儿艳丽迷人。这时,大家根据看到的火星的形状类似于哪种农作物的花,七嘴八舌地争论今年那种农作物会丰收。奶奶说,如果火星多、小而圆,麦子丰收;火星小而不规则,荞麦丰收;火星大而圆,豆子丰收;火星大而不规则,玉米丰收……当火星都落下时,我们一群娃娃们就开始蹦蹦跳跳地用脚踩,大人们用铁锨挖土扑,以防引发火灾。等地上没有一丁点火星时,燎疳才算结束,大家才带着开心与快乐依依不舍地回家。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总的来说,燎疳是人们对美好、幸福、健康生活的一种期盼。燎完疳,年也就过完了,大家再不能闲着了,打工的又要出门去找工作,种地的也要开始准备繁忙的春耕。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今夜,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全部回到了久别的老家,回到了村口、门前的空地上,冲进了那一团熊熊的烈焰。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PR5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