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 笋
旧历重阳过后至次年的谷雨时节,是山里竹笋开始孕育并在泥土里慢慢长大直至勃发生长的时间。山里人靠山吃山,一直以来,竹笋是山里人的衣食之源。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山里人少鸡鸭鱼肉,在耕作之作余,便提一竹篮,扛一把山锄上山掘笋。一天下来,能掘得鲜嫩的冬笋几斤至几十斤不等,若是春笋,那便是上百斤或几百斤地挑回。山里人对竹笋进行蒸煮或淹制等处理,可以现吃,也可以保藏起来作为平日里的下饭菜,婚丧喜庆时,还可作为上酒桌的一道佳肴,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制成笋干等拿到市场上销售得钱来补贴家用。
冬掘冬笋。记得我第一次上山掘冬笋,茫茫然地看着长满野草的竹林,不知从哪里下锄。有经验的掘笋好手告诉我:一看竹叶,毛竹叶子翠绿茂密,如少妇之秀发,给人以飘逸之感的,是“当年竹”(即生命力旺盛期间的毛竹),才长笋。毛竹的生性是旺一年衰一年,旺年生机勃发,才有“生育”能力;二看竹枝,掘冬笋的关键是要找到“当年竹”的根,顺根掘去,一定不会空手。找竹根,要看竹枝伸长的方向,竹枝的指向,便是竹根的走向;三看“暴根”,竹根在地下伸长有一个规律,总是深深浅浅,有时突出地面寸许,象要透口气似的,这就是所谓的“暴根”。“当年竹”“暴根”的那一部分呈深绿色,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
循着竹根掘笋,犹如土里掏金,每下一锄都充满了希望。那山锄握在手中,轻重得适当,太轻则不能去土,太重则伤竹根破笋。竹林下的掘笋好手挥起山锄象蹈家手中的道具,有力度有节奏有弹性。有时或许是因土壤肥沃疏松,那带着黄色茸毛的竹笋节节生长,发现与收获的欣喜能倍增劳作的力量,手中挥动的山锄仿佛格外的轻快;但有时也许是竹根精气未发,费了好大的劲也不见那冬笋的影子,扫兴之下,人也觉得格外地累。但掘笋的好手们一般是不会被眼前看不到收获而气馁,他们有自己的观察与判断,暂时虽没有笋出现,但只要根旺,掘下去就一定有盼头!果然,有时往往就差那几锄头的功夫,冬笋就接连出现了。急功近利,于掘笋之道似乎也行不通。
春掘春笋。阳春三月,一场雨后,满地春笋争相破土而出。“惊蛰争出,谷雨争长”,这句谚语是对春笋在那个节气里生长的生动写照。有道是山涧竹笋嘴尖皮厚,那时节,不管地皮多厚实,也不管树根石头如何的重压,照样顶开,那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刚出土的春笋,黄褐色,带着愣愣的须,挂着晶莹的露珠,煞是惹人喜爱。掘春笋比之掘冬笋费劲少些,除留作种竹外,见一个掘一个,掘一担,也只须个把钟头,但这是山里人的功夫。假如你是掘笋新手,那春笋似乎会与你捉迷藏,有时即使踩在脚下也不觉的,等到返回时,却蓦然发现它正探着头哩!难怪山里人说它会“瞒人眼”(即明摆着的东西,但你就是发现不了它)。我常想,生活中不正有许多象春笋那样的“瞒人眼”的事物吗?我们要准确地发现它,确实还得具备好的眼力呢。
远离竹林下的生活已有许多年了,回头看生活上的点滴收获,忽觉得生活就象掘笋一样,看准了,努力地掘,是一定会得到回报的。这是上山掘笋留给我的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