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蕴胸
还有哪句名言,能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匹配读书良效呢?然而,谁又在有生之年,真正啃透了万卷,且消化得水米不剩呢?所以,到了果城南充,我急切地奔赴“万卷楼”的所在,想从中获得点滴的启迪。
万卷楼的得名,缘于陈寿。陈寿,字承祚, 南充人,幼时勤于读书,成年创作洋洋65卷,多达36.7万字的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记叙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如此成就,史来罕见,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当之无愧。
近处,一方碧水,缘路而幽,仿佛身着彩绸的孔雀,漾着微涟的笑容,尽现好客之姿,走在仰山的路上,心儿便愉悦而兴奋。前边,是石砌的讲经坛,循循善诱的老者谯周,左手执卷,右手捻须,正对着孜孜仰视的撑腮学童陈寿,娓娓道来着什么,构成一幅今世不可多得的传习场景。这一老一少逍遥自在的规律作息,勤奋问学,远胜今日手机一族。
沐一缕古贤的清风,染一陌苍林的秀润,冒着烈日,我一级一级地向上攀,想一鼓作气登上那遐迩闻名的万卷楼。表面看,那是一架天梯,直刺苍穹,实际上,14台249级,得考验拜谒者的虔诚,不然,寻常凡夫很难瞻仰陈寿的风采。我是仰慕者,我有上进心,不停地翻动着双腿,竟然一气爬上来的。
背依巍峨的玉屏山,面临浩荡的嘉陵水,斯楼倚岩而建,三重檐飞,气势雄放。伟哉!远望之,不翘自高,挺拔恢弘,俨然肃穆而庄严的宫殿。近端详,石狮护卫,石阙迎迓,分明宏伟又高昂的庙宇。佛学巨擘、书法大师赵朴老手书的“万卷楼”金匾,蕴着佛的无形力量,让你静默。“重修万卷楼迎来万卷史籍再放万丈光芒辉耀北斗,泛览三国志仰慕三国文化遍及三千世界源起南充”的喻旨,把万卷楼、南充城融进了遥远又氤氲的三国文化里,让人沉浸其间,迷醉其中,而难以自拔。登上“读书破万卷”的层楼,远眺“蔚然千里绿”的翠景,习习闲淡风,浓浓书卷气,熏染得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激灵。
转折上楼,是第一层的“陈寿其人”馆,这里既叙安汉历史沿革,更述陈寿生平事迹。楚汉荥阳一役,刘邦大将纪信“代汉诳楚”,被项羽一怒烧灰,刘邦感其忠义,在纪信家乡西充置安汉县。陈寿在蜀中大儒、西充谯周门下,少小机警,敏于时务,寒暑易节,读而不躁,终成“学而优则仕”,始任姜维帐中主簿、内廷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但宦官黄皓当道,陈寿不屈被贬。陈父病故,承祚守孝在家,他又因侍婢调药,迭遭清议,多年埋没在家乡。晋初,太学罗宽引荐,张华举荐,陈寿做了孝廉,后升著作郎、治书卸史、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这段时间的顺水行船,让春风得意马蹄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陈寿,激情恣意挥洒,著述纷至沓来,《诸葛氏集》《益都耆旧录》《官司论》和《三国志》横空出世,因“不虚美,不隐恶”,持史有据,公正严谨,成为信史,受到彼时和后世的顶礼膜拜,悉心研读。
出了生平馆,映入眼帘的是开阔庭院中的陈寿铜像,峨冠博带,神情肃穆,手抱竹简,长须飘拂,仿佛家国经,天下事,故史汇,成竹在胸。两侧轩廊壁画,是秦汉线刻的三气周瑜、单刀赴宴、白帝托孤、刮骨疗毒等故事,与院中饱学老者遥相呼应。
勤学受益,宏著成名,在第二层的“陈寿其书”堂,就得见“并迁双固”的金字黑匾,褒其勋绩与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比肩。驻足细瞻,果然就见到《三国志》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洋洋洒洒,汪洋恣肆,巨细毕陈地介绍陈寿的人生经历、著史辛劳、后世影响。中间那尊高达3.3米的三足大鼎,上布夔纹,下绕雷纹,三国鼎足之势的寓意,连小学生都能品得通。四围墙上,16幅斑斓多姿的壁画,从“黄巾大起义”,到“三家归一统”,通过漫画般的勾勒,既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又包罗当时一览无余。
再上三楼,是“安汉珍品”阁,匾书“万卷流芳”,可谓一语中的,里面多是汉、晋时文物,你看左手抱鼓,右手执桴的说唱俑,仿佛就是历史的提醒者,告诉你陈寿的非同凡响,泽被后世。还有斧、矛、钺、剑等凝固彼时狼烟的兵器,水磨、碓窝、水碾、翻车等时人生活用具,以及每走一里,木棍自动击鼓的记时车,明辨方向的指南车,庞大的东吴海船,和蕴含诸葛巧思的木牛流马。在我看来,这些艺术的,生活的,交通的,征伐的背后,是先民夙兴夜寐,冥思苦想出来的人生智慧,是书本与自然相拥相扶的万卷书,通明啊,古圣先贤书读得好,一点都不迂,一点都不泥,智慧啊,这是理论与实践兼赅,认知与行为统一的典范之作。
二○一五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