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点面灯
正月十五点面灯
尤屹峰
正月十五是民间的叫法,官方叫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等。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在此夜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延续至今。因此,官方每年在元宵节这天都要举行隆盛的赏灯节。
在西北民间,正月十五这一天虽然也是除春节之外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但不是赏灯,而是点面灯,俗成点灯盏。
点面灯或许与地域偏僻、闭塞,尤其是与贫穷有关。老百姓点不起华贵的彩灯,也无花灯可赏,为了不使这一盛大节日过于单调或者寂寞,便用点面灯方式来欢度。但考察中国汉民族的所有节日来源,基本都与抗争自然侵害、祭祀、祈福或者纪念人们战胜自然灾难、解救自身生命有关。
正月十五点面灯也不例外。相传,很久以前,扬州地方连年丰盈,百姓富庶不爱惜粮食,常把吃剩的米面剩菜倒掉,时间一长堆积成山。女人也常用面疙瘩给孩子擦屁股。三伏天气,剩饭腐烂,臭气冲开南天门。玉皇便派火帝真君下凡查看,最早决定五月初五即端午节凌晨火化扬州城,因信息泄露,家家在门上插上了艾蒿杨柳,门前燃起了火,火化扬州城的天神们以为扬州城里人遭了报应,天火着了,家家门上长了蒿草柳树,人都死光了,便没有查看火化回天宫给玉帝做了汇报。哪知道,这是人们用火帝真君给张屠夫母女留下的暗号,使了“障眼法”,骗过了他们。玉皇大帝知道这一情况非常生气,又命令火帝真君下凡密访,确定在正月十五入夜时分火化再次扬州城。
火帝真君这次下凡查看情况时化装成一个全身生疮、走路艰难的老太婆,遇到张屠夫母子,张屠夫心地善良,原本用独轮车推着母亲往家走,看到这么可怜的老人,就让身体还健康的母亲下来陪他一起走,而让满身生疮流脓的老婆婆坐上推到家里,晚上给他吃喝。原本母子只睡一铺炕,他自己睡在灶火门跟前的草铺上,让婆婆睡在炕上。火帝真君感到张屠夫母子心地善良是好人,不忍心把这娘儿俩也烧死,便将玉皇大帝决定在正月十五圆月升起时分火化扬州城的消息告诉了张屠夫母女,并让他们点上面灯作为记号,火化时留下他们。火帝真君走后,张屠夫母亲让儿子还是赶快把消息告诉他舅舅家,嘱咐不要再给任何人说。他舅舅又让孩子告诉了他舅舅家。谁家娃都有个他舅舅家,一家传一家,正月十五天刚黑,家家在院子里、房子里点起面灯,火帝真君率领神仙下凡火化时,每到一家对暗号,都点着面灯。走遍整个扬州城,没遇到一家没点面灯的,无法火化,就都回了天堂。从此以后,就留下了正月十五点面灯的习俗。
究竟什么时候兴起点面灯,已无可考,但至少沿袭了几百上千年。面灯,民间叫灯盏,通常在正月十四(有的十三),将荞面(没有荞面,可用莜麦面、糜面、玉米面或者黑面替代)用开水烫成蒸馒头软硬,放在热锅里或者热炕上发面,面行起,先揪一小疙瘩面,搓捏成圆柱形,左手拇指和食指笼在圆柱形的中间,右手食指拇指配合,捏成下稍细上稍粗的圆柱形但又将腰捏细,上面捏一个圆深窝,圆窝边沿用剪刀剪成稠密的锯齿形状。也捏麦垛形状,草栓子形状,大谷穗形状,以祝愿今年粮食丰收,麦垛高大,麦栓满满;还要按照家里人口,给每一位按相属捏一个别致的灯盏,如儿子属羊,捏一只公羊,女儿属羊,捏一只母羊,或者鸡、猪、牛、马、猴、蛇、龙等,以便祝福长寿平安。手巧者可捏出各种心里喜欢或者崇拜的动物的形状。捏好之后,就摆放在蒸笼里蒸熟,用围裙(民间叫护巾)苫好,以防屋子干燥灯盏干硬不容易咬吃,又怕开裂,漏掉倒进去的燃油。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吃罢晚饭,用刃子或者切刀,将细竹棍截成两寸长短(或者折较粗壮的胡麻秆),一头缠上新棉花,蘸上清油即食用油,没缠棉花的一头插进灯盏窝里,灯盏窝里倒上清油,全部摆放在大洋瓷碟子或者大木盘子里,厨房锅灶收拾完毕,月亮上来,将炕桌放在当院,将灯盏端出放在炕桌上,将灯捻子一盏一盏点燃(无风,预示着今年会风调雨顺,有风吹得点不着灯盏,预示着今年可能会有恶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一家人跪在桌前,家主祷告给天地神灵敬献灯盏,祝愿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安详,烧表奠酒奠茶磕头毕,在当院零时用砖头或者土坯(胡基)搭建的窝台里放上两盏灯,其余端到上房或者上窑里的供桌上,跪地烧表奠酒奠茶磕头,以示给宗族故亲点灯照明,希望家神们保佑儿孙们心明眼亮,健康幸福。之后,在供桌上摆放两盏灯盏,便依次在厨房灶神像前放上两盏,在各个房间、粮仓的麦栓子上、在磨盘上、在牛羊棚里都放上灯盏。然后,端上公用灯盏在屋子里的角角落落用新笤帚一边拍打清扫,一边说道:“找什么呢?找蚰蜒哩,找所有蛐蛐牛牛哩,将蚰蜒、一切蛐蛐牛牛清扫得干干净净,不要钻到娃娃(我)的耳朵里,不要咬娃娃(我)。”同时,还把孩子的耳朵揪起,在孩子的眼前和耳朵门上一边照一照,绕一绕,一边说叨“蚰蜒、虫虫不要钻到娃娃耳朵里,钻进去全部赶出来,让娃娃耳聪目明。”这一切做完之后,母亲就给每个人分灯盏,除了自己相属的那一盏,还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性格分给不同形状的灯盏。大人一般都是有锯齿或者没锯齿的普通灯盏,孩子们一般都是形状独特、点了花花的灯盏。灯盏分完,大家都盯着自己或者他人的灯盏,看谁的灯盏熄灭得早,谁的灯盏燃得时间最长,灯火燃得最高、燃得最亮。民间有个说法,谁的灯盏燃得越亮,说明谁的眼睛最亮;谁的灯盏燃得时间最长,说明谁的寿命最长;谁的灯盏燃得最旺,说明谁这一年或者一生最精神最健康。还看谁的灯花结得最大、说明谁在这一年或一生钱财最多、鸿运当头……正由于有这样的说法,孩子们便偷偷往自己灯盏窝里反复倒油,有的由于不慎重,反而将灯盏弄灭,脾气大善于计较的,会大哭大闹起来。
民间正月十五点面灯的习俗,至少也沿袭流传了千年,其中大概蕴含了这么几种内容。一是表达对自己生命的珍视,与天神斗智斗勇的抗争精神。二是在医疗水平不发达时代,人们无法战胜疾病,只能向上苍表达一种祈祷和祝愿,以平衡和满足自己暂时的心理。三是在百虫复活之前,用这种简单的火燎驱逐的方式,祈愿百虫不要伤害无力无助的孩子,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但最重要的一项大概是,用点灯的方式祈愿自己和一家人心明眼亮,无灾无害,百病不生,健康幸福。
愿望永远是良好的。正月十五点面灯表达的是闭塞落后山区人们的一种古老而朴素的文化心理,表达对人生幸福的良好祝愿。其有值得研究揭示的民俗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