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畔沐暖阳
成都周边的风景,跟锦官城的故事,一样繁多而别出心裁,新津黄龙溪,就值得一品。
丽日之下,坐在黄龙溪边,沐着冬日暖阳,远避滚滚红尘,享受难得安逸。看啊,凄冷的静流中,两艘轻舸,在渔人的划拨下,悠闲徐行。微澜的轻漪里,波光粼粼,仿佛桃源韶光,尽泻圣辉。于是,香茗在手,我们就可以循着那一泓不太明澈的溪中水,远眺向往昔。
上溯到东汉,这地就建址了。建安24年的公元216年,此处属武阳管辖。《仁寿县志》载有“赤水(即黄龙溪)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掐指算来,快1800年韶光。
按捺不住好奇,我从弯月一般的公路入口,开始品读这静默的活物。只见厚厚的条石基座之上,木砌着四方四正的雕楼。楼面满铺满盖着喜兴的红灯笼,呈递着祥瑞。顶上透光遮阳的四方通亭,架起硕大皮鼓,一击之下,声闻十里。横亘两楼间的通廊,依靠四根擎天木柱。柱腰与顶,都有穿心花枋,形成十六只翩翩起舞的粉蝶,惹动凡思。通廊正中,红釉背景,斗大金书,“黄龙溪”,诱你进前。
近前,却是农家门枋,青瓦檐下的横匾,镏金的“竹苞松茂”,格外醒目,本意松竹茂密,林丛葱茏。我却讲起纪晓岚关于个个草包的“竹苞”拆字戏谑,引得正在照像的游人,匆忙逃走。
由此进去里许,为笔直小巷,青砖铺地,矮墙依附,两边一楼一底的仿古店铺,一家挨一家,蔚为大观。门前的矮墙洞,欢迎的桃源津,有写“千树梨花百壶酒,一庄水竹数房书”的,也有“奇花异草蚕丛迹,翠竹青松属地春”的,雅致蕴藉,叠昭文采。于是,古玉,钱币,象牙,角梳,手串,项链,豆花,腐乳一类东西,琳琅一街。
小巷尽头,奇景与众不同,躺着巨大的凹陷之地。原来这是一处九龙合围,同望巨鼎的佳构。环墙之上,龙生九子,各呈姿态,赑屃(bìxì)负碑、螭吻望守、蒲牢盘钟、狴犴守拱、睚眦(yázì)化刃、饕餮(tāotiè)潜器、鲅夏匐阶、狻猊(suān ní)伴鼓、椒图衔环,各自盘附两丈高的石柱首。石围栏上,浮雕周延,每个柱关,云纹缠绕,这出水石台的庞大重鼎,神话传说的九子柱,再加上古镇浓郁的氛围,让多少人搔首弄姿,揿下快门。
从嵌着“黄龙溪”大字的歇山式石坊出来,一条斜坡,逐级而下,欢腾的流水,直奔河边。槽沿的小石桥,桥畔的小石磨,宛如村姑村童,嬉戏般伫立,人们情不自禁就去踩一踩,摸一摸,寻味儿时的美好。
幽深迂回的街道里,琳琅满目的民居,木制为主,明清范式。主街上的青石路,平滑溜光,蕴含沧桑。古朴暗旧的吊脚楼,飞檐翘角,势显张扬。阔街两边,数不清的商铺或酒肆,贩卖着或古旧或陈朴的东西,能腹实,能润眼,能娱耳,能开心。所有这些,在柔软的阳光里,都镀着一层金,一层古韵,一种逸趣。
古镇的吃食,醒目的招牌,让你寸步难行,又大快朵颐,比如焦皮软糯的袁肘子,滑刷爽口的黄辣丁,清水碧绿的嫩豆花,馨香麻辣的土豆豉,椒香酥脆的猫猫鱼,外焦里嫩的臭豆腐,酸辣赶口的肥肠粉,油香浸鼻的芝麻糕……好多人逗留在牛皮糖制作现场,迈不开步。一个精壮的小伙子,往门枋伸出的木臂上,循环往复地缠绕,牵拉着雪白的饴糖,跟西北的拉面,有相同的阵势。我想起古诗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看来,为了去脆增韧,师傅们可谓尽心竭力了。
最有名的,还是闻名遐迩的“一根面”,多少人都围在仿清街尾转角面馆,驻足观看。一根面又叫长寿面、长久面,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只剩这里。人说,一根面加两个蛋,寓意长命百岁,三个蛋表示千秋长寿,四个蛋祝福万寿无疆。新郎新娘要吃,得分别从两端向中间吃,直吃到嘴对嘴合二为一,暗寓长久好合。做法不复杂,先将面、盐、水拌和,揉卷,再饧,拉条,直到将胳膊粗的面搓到小指头细,一圈圈盘好,想吃就可以下锅了。面艺师捏住面头,远远一扔,化出波浪曲线,面便源源不断地抛入沸锅,仿佛游龙入水,猛龙过江,煞是好看。其实,这里的卯窍在于和面的比例,饧面的时间,盘面的油浸等,有了这些保证,“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的柔韧弹牙、越嚼越爽的面条,才历久不衰,食客盈门,荣膺“十大非吃不可的古镇美食”。
古味十足而又淳朴安闲的小镇,吸引了无数影视人的目光,纷纷在兹拍外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芙蓉镇》《家春秋》《海灯法师》《秦淮世家》等上百部影视片,都曾垂青此地的风光人情,以镜头语言凭吊古物,寻觅人文,品玩老街,寄情山水,演绎民风,丰富情节。
站在黄龙溪渡口前,感慨这个包涵丰厚的小镇,这里的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这里的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千年古树伴古镇等奇观,真的让人遁入羲皇,步入桃源,发觉时光太匆匆,要潜心理解古镇厚重的积淀,哪怕拾得关于她的一丝一缕,至少是一个双休,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整月。
温和的冬阳尚未褪色,与这朴雅的小镇挥手作别,只要有时间,我还会再来寻找,因为这里有西蜀的历史,中国的过去。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