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街
2020-09-24叙事散文乔举平
老 西 街 乔举平长长的街巷,凹凸不平的街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街泥。街两旁一家挨着一家低矮的铺面,秦砖汉瓦的房屋,瓦沟里生长着经年的野草,兀自在四季的风中摇曳。铺店的门面全是黑旧的门板,早晨一块块卸下,露出里面的杂样百货、柴米油盐,幽暗的
老 西 街
乔举平
长长的街巷,凹凸不平的街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街泥。街两旁一家挨着一家低矮的铺面,秦砖汉瓦的房屋,瓦沟里生长着经年的野草,兀自在四季的风中摇曳。铺店的门面全是黑旧的门板,早晨一块块卸下,露出里面的杂样百货、柴米油盐,幽暗的店堂里是满脸堆笑的掌柜,用当地方言招揽顾客,傍晚门扇紧闭,把一条街道关在街灯昏暗的夜里。
因为经受了太多历史的风霜雨雪,许多的老房子早已墙体倾斜,摇摇欲坠。街上四通八达的小巷弯弯曲曲,向更深处延伸,平添着几许神秘,不时看见一两个人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然后急忙关紧自家的门扉,摇摇晃晃地走着,享受着闲散的快乐与幸福。日落时分,家家户户炊烟四起,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走进老西街,时光仿佛停滞,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悄然而生,老街默默的数着岁月变迁的滴答声,无声地倾诉着自己祖祖辈辈的血与泪、悲与愁、喜和乐。老西街沉默着,独自怀想着先祖曾经有过的辉煌,在狄人游走过、权贵显摆过、贤哲奋斗过、百姓呼号过的大街旁思索着、憧憬着,昏昏入梦,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临洮城老西街的景象。
我从乡下进城工作的时候,老西街还是老样子。我闲了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去那里闲逛,虽然满街破旧和寒碜,但我还是喜欢那里弥漫的古旧的气息,漫漫岁月带不走的痕迹。我常常从街东走到街西,然后再走到原来的街口,思绪总是飘向很远,甚至十分遥远的年代。
临洮远古时期为戎、狄、羌之地,古称狄道,始有县的建置已达2300多年。公元前384年即周安王十八年便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直到西汉,三国时属魏,西晋时为狄道郡,唐代设临州辖狄道郡,宋代设熙河路熙州临洮郡,金、明代设临洮路临洮府,清代设临洮州,其路、州、府、郡治地均为狄道县。
老西街就是历朝历代临洮城的主街道,那也是商贾云集,生意红火的街市。上演着一幕幕商业竞争,发家致富的悲喜剧。这里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许多的商旅过往,许多的货物周转,好多家的生意都出现了鼎盛和繁荣。你不要小看这残破门板后的店铺,它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梦想。
我在昔日的老西街走过,我看见灰盐市口花花绿绿的纸火铺,好多的花圈摆到了门口,有英俊稚气的童男、面若桃花的童女、温顺高大的纸马,想那亡者一定是有福了,有坐骑,有仆人,还有花不完的用不尽的冥币。如今与时俱进还有了汽车,电脑电视,不管活着贫富境况如何,死后都能在极乐世界尽享荣华富贵。
街上有着铁匠铺,炉膛里烈火熊熊,赤身裸体的师徒汗流浃背地在打制铁锨、斧头和镰刀。一疙瘩生铁在大锤此起彼落的捶打下,逐渐变成了生活必须的门扣、菜刀、和铲子。完成的产品被立马放进了一旁的凉水桶里,哧啦一声冒起满屋水雾,一件东西总算完成了。铁匠铺的门前是打好的产品,摆的满满当当,由着顾客精挑细选。
还有加工铸造铝制品的作坊,一张张半成品的铝皮,在师傅的裁剪下,用榔头敲打制作成水桶,烟筒,铝锅,精美而漂亮。从早到晚,作坊里响彻敲打马蹄铁的声响。用旧报废了的铝锅、铝盆、铝茶壶,交到这里,重新烧制冶炼,把融化了的火烫烫的铝汁倒进模具,亮闪闪全新的器皿又摆到了人们眼前,有时候我会看傻眼,这多像玩魔术啊。
有时候我会随便走进偏巷里去,最有意思的要算是七拐巷了。七拐巷,顾名思义,就是有七个拐角,而且都是直角,没走过的人,就仿佛走进了迷魂阵。走进巷子,家家门扉紧闭,有深宅大院,有寒门小户,各抱地势,参差错落,窄小的巷道,巷子中央淤积着各家泼出的脏水,在发酵在流淌,散发着让人欲呕的气息。
在我的印象里,拐来拐去的巷子深处,还有一个大涝池,黑黑的颜色,巷子里的水流入池中,满满当当,死水微澜。水面飘浮着垃圾和杂物。要是晚上有人走过,不小心掉入其中,那就得一命呜呼。我是常常羡慕城里人的,看到这样的环境,我还是觉得乡下的好处了。起码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村子里是没有这样一池臭水的。
小巷的天地是窄小的、局促的,有的深深打着旧时代的烙印,比如光明巷和广福巷,在更早的年代里是一直叫做“黑暗门”和“寡妇巷”,解放后有了新名称。这是古城记忆里的一块隐痛,总让人不堪回首那黑云压城,兵荒马乱的日月。 小巷里的人习惯把自己关在院子和屋中,各人自扫门前雪,两耳不闻窗外事,把一颗颗渴望沟通的心灵封闭,喜欢独自过自己的光阴。阳光灿烂的日子,偶尔会在巷口看见几个扎堆儿下棋打牌闲聊的人,也只有在这时,似乎才能看到那种久违的温暖与融洽,才能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宽容。
我总会看到有一两个发须斑白的老人,独自沉思在街巷的阳光下,眼神迷离的观望着这小城的喧嚣与匆忙,或许在辨认着自己年轻时的足迹。风雨如磐,岁月如歌,看朝阳的升起、叹残阳的隐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老西街则像这年届古稀的老人一样充满着叹息、充满着寂寥和无奈……
解放后,粮食市的西大街拓宽修好后,老西街就逐渐的冷落和凋敝下来,人们走在街头在抱怨,在愤懑。老西街的建设势在必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老西街拓宽取直。年深月久的老屋被拆除,一座座小楼伫立在街上,明亮的玻璃窗映射着朝阳。
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所有的机关单位都分配了劳动任务,紧张繁忙,热火朝天。我也是当时的参加者。拉砂填沟、平整路面,洒下汗水,换来美好。老西街宽了,平了,再次铺上了沥青,街两旁的铺面整齐了,下班后走在自己亲手劳动过的长街上,心里别是一番欣喜自豪的况味。
今天,我又走向老西街,街旁的许多民房已经拆迁,一片瓦砾,七拐巷那里早已是楼房林立,改换了面目。好多小巷虽然还在挖掘机的轰鸣中苦苦挣扎,许多民房还在高楼大厦的夹缝里茕茕孑立,但小巷的日渐没落,正如大街的天天拓展一样,终究会成为历史的必然,老西街一定会年轻亮丽起来的。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1-4-3 13:16 编辑 ]
乔举平
长长的街巷,凹凸不平的街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街泥。街两旁一家挨着一家低矮的铺面,秦砖汉瓦的房屋,瓦沟里生长着经年的野草,兀自在四季的风中摇曳。铺店的门面全是黑旧的门板,早晨一块块卸下,露出里面的杂样百货、柴米油盐,幽暗的店堂里是满脸堆笑的掌柜,用当地方言招揽顾客,傍晚门扇紧闭,把一条街道关在街灯昏暗的夜里。
因为经受了太多历史的风霜雨雪,许多的老房子早已墙体倾斜,摇摇欲坠。街上四通八达的小巷弯弯曲曲,向更深处延伸,平添着几许神秘,不时看见一两个人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然后急忙关紧自家的门扉,摇摇晃晃地走着,享受着闲散的快乐与幸福。日落时分,家家户户炊烟四起,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走进老西街,时光仿佛停滞,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悄然而生,老街默默的数着岁月变迁的滴答声,无声地倾诉着自己祖祖辈辈的血与泪、悲与愁、喜和乐。老西街沉默着,独自怀想着先祖曾经有过的辉煌,在狄人游走过、权贵显摆过、贤哲奋斗过、百姓呼号过的大街旁思索着、憧憬着,昏昏入梦,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临洮城老西街的景象。
我从乡下进城工作的时候,老西街还是老样子。我闲了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去那里闲逛,虽然满街破旧和寒碜,但我还是喜欢那里弥漫的古旧的气息,漫漫岁月带不走的痕迹。我常常从街东走到街西,然后再走到原来的街口,思绪总是飘向很远,甚至十分遥远的年代。
临洮远古时期为戎、狄、羌之地,古称狄道,始有县的建置已达2300多年。公元前384年即周安王十八年便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直到西汉,三国时属魏,西晋时为狄道郡,唐代设临州辖狄道郡,宋代设熙河路熙州临洮郡,金、明代设临洮路临洮府,清代设临洮州,其路、州、府、郡治地均为狄道县。
老西街就是历朝历代临洮城的主街道,那也是商贾云集,生意红火的街市。上演着一幕幕商业竞争,发家致富的悲喜剧。这里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许多的商旅过往,许多的货物周转,好多家的生意都出现了鼎盛和繁荣。你不要小看这残破门板后的店铺,它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梦想。
我在昔日的老西街走过,我看见灰盐市口花花绿绿的纸火铺,好多的花圈摆到了门口,有英俊稚气的童男、面若桃花的童女、温顺高大的纸马,想那亡者一定是有福了,有坐骑,有仆人,还有花不完的用不尽的冥币。如今与时俱进还有了汽车,电脑电视,不管活着贫富境况如何,死后都能在极乐世界尽享荣华富贵。
街上有着铁匠铺,炉膛里烈火熊熊,赤身裸体的师徒汗流浃背地在打制铁锨、斧头和镰刀。一疙瘩生铁在大锤此起彼落的捶打下,逐渐变成了生活必须的门扣、菜刀、和铲子。完成的产品被立马放进了一旁的凉水桶里,哧啦一声冒起满屋水雾,一件东西总算完成了。铁匠铺的门前是打好的产品,摆的满满当当,由着顾客精挑细选。
还有加工铸造铝制品的作坊,一张张半成品的铝皮,在师傅的裁剪下,用榔头敲打制作成水桶,烟筒,铝锅,精美而漂亮。从早到晚,作坊里响彻敲打马蹄铁的声响。用旧报废了的铝锅、铝盆、铝茶壶,交到这里,重新烧制冶炼,把融化了的火烫烫的铝汁倒进模具,亮闪闪全新的器皿又摆到了人们眼前,有时候我会看傻眼,这多像玩魔术啊。
有时候我会随便走进偏巷里去,最有意思的要算是七拐巷了。七拐巷,顾名思义,就是有七个拐角,而且都是直角,没走过的人,就仿佛走进了迷魂阵。走进巷子,家家门扉紧闭,有深宅大院,有寒门小户,各抱地势,参差错落,窄小的巷道,巷子中央淤积着各家泼出的脏水,在发酵在流淌,散发着让人欲呕的气息。
在我的印象里,拐来拐去的巷子深处,还有一个大涝池,黑黑的颜色,巷子里的水流入池中,满满当当,死水微澜。水面飘浮着垃圾和杂物。要是晚上有人走过,不小心掉入其中,那就得一命呜呼。我是常常羡慕城里人的,看到这样的环境,我还是觉得乡下的好处了。起码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村子里是没有这样一池臭水的。
小巷的天地是窄小的、局促的,有的深深打着旧时代的烙印,比如光明巷和广福巷,在更早的年代里是一直叫做“黑暗门”和“寡妇巷”,解放后有了新名称。这是古城记忆里的一块隐痛,总让人不堪回首那黑云压城,兵荒马乱的日月。 小巷里的人习惯把自己关在院子和屋中,各人自扫门前雪,两耳不闻窗外事,把一颗颗渴望沟通的心灵封闭,喜欢独自过自己的光阴。阳光灿烂的日子,偶尔会在巷口看见几个扎堆儿下棋打牌闲聊的人,也只有在这时,似乎才能看到那种久违的温暖与融洽,才能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宽容。
我总会看到有一两个发须斑白的老人,独自沉思在街巷的阳光下,眼神迷离的观望着这小城的喧嚣与匆忙,或许在辨认着自己年轻时的足迹。风雨如磐,岁月如歌,看朝阳的升起、叹残阳的隐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老西街则像这年届古稀的老人一样充满着叹息、充满着寂寥和无奈……
解放后,粮食市的西大街拓宽修好后,老西街就逐渐的冷落和凋敝下来,人们走在街头在抱怨,在愤懑。老西街的建设势在必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老西街拓宽取直。年深月久的老屋被拆除,一座座小楼伫立在街上,明亮的玻璃窗映射着朝阳。
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所有的机关单位都分配了劳动任务,紧张繁忙,热火朝天。我也是当时的参加者。拉砂填沟、平整路面,洒下汗水,换来美好。老西街宽了,平了,再次铺上了沥青,街两旁的铺面整齐了,下班后走在自己亲手劳动过的长街上,心里别是一番欣喜自豪的况味。
今天,我又走向老西街,街旁的许多民房已经拆迁,一片瓦砾,七拐巷那里早已是楼房林立,改换了面目。好多小巷虽然还在挖掘机的轰鸣中苦苦挣扎,许多民房还在高楼大厦的夹缝里茕茕孑立,但小巷的日渐没落,正如大街的天天拓展一样,终究会成为历史的必然,老西街一定会年轻亮丽起来的。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1-4-3 13:1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