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平 凡 老 师

2020-09-24叙事散文陈守品

平凡老师记甘肃省凉州区和平街小学教师周淑英在教育战线上,平凡的老师实在太多了,也许正是这太多的原因,所以很少有人关注。我常有这样的感叹,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他们和你一起默默地工作,直到有一天,当你与他们闲喧时,你才会被他们“平凡


记甘肃省凉州区和平街小学教师周淑英

在教育战线上,平凡的老师实在太多了,也许正是这太多的原因,所以很少有人关注。我常有这样的感叹,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他们和你一起默默地工作,直到有一天,当你与他们闲喧时,你才会被他们“平凡、质朴、豁达”的性格所吸引,才第一次走近她们,重新认识这些熟识的“陌生人”。凉州区和平街小学教师周淑英就是这众多平凡人中的一个。

从腾格里沙漠边缘走来

1993年5月5日,从凉州的北方,涌起一道无边广阔的黄云,人们远远望着这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观,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许多人看它迅速地变浓,慢慢地向高天平移。等人们反应过来,那黄墙已推近到了凉州。刚才还风和日丽,刹那间大风呼啸,昏天黑地,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整个城市被呑没。人们眼睛睁不开,狂风挟裹着正在行进的人们乱跑。耳边只能听见狂风的怒号和各种灯箱杂物被折断拔起又被重重甩在地下的粉碎声。这场风暴夺取了仅凉州区就有八个小学生的生命。
这风暴吹过了兰州,吹到了北京,听说还漂洋过海,吹到了日本。有专家调查组调查这黄风的源头,却发现它就来自凉州以北的腾格里大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是他们恣肆的尖叫给人们敲听了生态恶化的警钟。周淑英的家就在这两大沙漠交汇的地方-----甘肃﹒民勤。自小的时候,她的二爹没有子女,善良的父母把她过继给了她的二爹,是二爹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哺养成人。民勤自然条件差,生活艰苦,但生活再艰苦,他们也要把这女娃培养成人。在两位老人的精心呵护下,周淑英长大了。幼小的她没有因为艰苦的生活环境而缀学,反而越学越有劲。高三毕业,虽然她在班上成绩很不错,可面对那么强烈的竞争,好强的她还是没能考取理想的学校。恶劣的环境,贫穷的生活已不能再支持她继续读书。这时,学校要招收教师,她去了,当了家乡学校一名民办教师。工作后,她把满腔的热情都寄托在自己学生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教的班在整个学区总是名列前茅。教学的同时她十分舍不得自己学过的知识,只要有时间她就拿起学过的课本复习。在当了三年民办教师之后,学区要送一批民办教师去进修,周淑英以她较好的工作表现和较高的文化课成绩考入了武威师范民教班。两年的刻苦学习,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分配的时候,幸运的她遇上了好人,没有再回到她那个黄沙满地的家乡,而是被分配在了凉州,从此,她摆脱了黄沙遮眼风呛喉的民勤,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凉州工作,成了一名大家羡慕的公办教师。如今的周淑英,一谈起家乡,一谈起民勤,心里总有许多酸酸的感觉,每次回家,看到沙漠不断向前推移,淹没了许多的土地,看到一个个半截埋在沙堆的院子,看到那些破旧的房子里仍然坚守的老人,看到他们从很远的地方用驴驴车拉水吃的情况,心里总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难过。也许是岁月的艰辛,使她更珍惜今天的岁月,更热爱现在的工作,她常常把许多事看的很淡,却把一份感恩的心埋在心底。
很早以前我就听人说“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我当时以为民勤人心眼太多,因为听到许多编排民勤人的小故事。可后来看了一本有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书才知道,所谓“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是说民勤人能吃苦,只要民勤的苦能吃的,那天下任何地方的苦也能吃的,可民勤恶劣的自然环境却不能让外乡人在那里生活下去。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我对民勤人的许多看法。当看到这个相处了十几年而没有走近过的民勤女同事,才渐渐地走近她,从而重新认识和了解她。

热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

每到一个地方工作,周淑英总觉得孩子亲。有许多有关孩子的事,在别人看来觉得难以做,不好做,但她却默默地做着。在农村工作时,因为缺水,有的孩子不洗脸。周老师看到了,一边教育孩子,一边亲自打来水给孩子洗。谁都知道水的金贵,可周老师更知道孩子也要有一张干净的脸,宁可自己到远处去取水,她也要把学生的脸洗净。有时学生离家远,来到学校跑得满头大汗,周老师就烧些开水让学生喝。现在她所从事的学校厕所底板的缝子比较大,经常有小学生小便时不小心掉在厕所里。衣服湿了,裤子湿了,还臭气熏天,没法继续学习,周老师不怕脏,不怕累,总是默默地洗了,把学生领到自己的房子里,等衣服烤干了再让学生穿上。有的小学生吃坏了,来不及上厕所,把裤子弄脏了,她悄悄地洗了,晾干。这样的事很多,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小事,使学生对周老师产生了很很的依恋,觉得周老师不仅是自己的老师,那关心程度就如自己的母亲。在周老师当班主任期间,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表示对周老师的感谢,有时我们也能听到学生家长对周老师高度的评价。说实话,能让学生家长高度评价的老师,工作做不到一定程度,那是很难的。
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有一件事,那是我亲眼所见,亲自感受到那份真情。周老师所带的四年级要分班,教导处每班抽一组。可学生谁都不愿意被分出去。分班结束,刚好我们家属院里一位同事的孩子分出去了,孩子哭着嚷着不离开周老师,不离开这个班。我的同事没有办法,找关系,托熟人,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留在了周老师的班上,孩子这才露出笑脸。可事不凑巧,升六年级时又要分班,把同事的孩子又分出去了,孩子又哭的不行。家长又托人说情,可不管怎样,这次学校不能再换人,以致于家长都求到教育局局长跟前了,学校还是不同意。家长无望地守在学校,拉着我的手说自己回不了家了,到家里去一看见孩子哭的那个样子,自己也哭的不行。孩子说周老师对自己太好了,实在不愿意离开周老师。几天之后,看到孩子那哭伤伤的脸,把大家都看得心酸。心酸之余,我想到的是周老师那颗对学生善良的心,温暖的心,关爱的心,如果没有对学生那一颗热爱之心,又怎会换来学生的眷恋之意呢?

做平常人,当阳光老师
说实话,学校里的竞争也是相当激励的,由于平行班多,女同志多,所以对学生的成绩评比也就更鲜明,特别是评聘职称问题更是突出。虽然谁都干着相同的工作,可学校的考评总会把名额落在某些人的头上。在学校里,周老师也算是老教师了,每年职称下来,她总是默默地等待,不嚷,也不叫,周老师知道,自己的名次还没有上去,说明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得让领导满意。可领导的理由很多,每年总有这样那样的人得到照顾。也有很多同事通过各种渠道来争取这名额,可周老师却表现出一种超然。我有时不理解,这种超然是从哪里来的?后来,接触的时间长了,我才明白,对生活有了一定感悟的人,在生活中受过苦难的人,面对着现在的社会和现在的生活,总抱着一种感激和感恩的心,她们总觉得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能评上职称,那是领导对自己的关爱和垂青,评不上,一则说明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另一方面评上职称不就是多几个钱吗?正是她的豁达,她的超然,使她在几十年的工作中默默奉,和众多同事搭班,都说她人实在,没有心眼儿,乐于助人,为人又是那么的谦和。也许正是她的超然,她的扎实的工作,领导也觉得再评不掉她的职称也实在过意不去。有一年,她的成绩悄然上升,出乎意外地把职称评掉了。这是她没有想到的,但这似乎又是必然的,只是这必然来得时间太长了些,但比起那些临退休了还没有把中职评掉的老同志来说,她觉得已经很幸运了。
如今,四十多岁的她仍然是学校的顶梁柱,每年都是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仍然还是那么辛苦,仍然是那么默默无闻地工作。有时老师们聚会了,玩了,她玩的很好,却不是经常参加,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在民勤的老家还有老妈妈,村子里由于风沙掩没,剩下的人家已经不多了。前几年周老师就想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可母亲总说自己习惯了那里的生活,那里的人,在老家里待着舒服。可这几年母亲年岁渐高,周老师还是把母亲接来和自己一起生活。同时,她的公婆年级也大了,再也苦不动了,他们也把老人接回了凉州,所以,下班后她还要照顾三位老人。在单位,她是一位好老师,在家里,她是好媳妇,好女儿。多少年了,她就是这样默默地工作和生活着,在她的身上,明显的突出了一个“和”字,在单位和同事和谐相处,在家里伺候公婆,她笑眯眯的眼神里,总是透露着一种善良和宽容。说实话,在现在的城市,能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儿女并不多,特别是工作的女性那就更少。她们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个性,能在生活中照顾老人吃清吃淡,确实很少听到,但让周老师喧来,和老人相处一室,那份自然而然的孝顺与恬静,却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大家庭般的温暖,使人感受到那份为人子女的那份至爱与真情!
说来也奇怪,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她一直在当班主任,并且班主任工作做的很好,可谈起那些名师来,周老师笑了,说来也怪,打开自己的百宝箱,里面还真没有什么荣誉,唯一一张荣誉证还是2007年获得的凉州区优秀班主任证书。她也没有多少故事,没有象许多名师那样,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没有在节假日招生办班,也没有为了学生而废寝忘食,晕到在讲桌上。这些动人的故事在她的身上都没有,她只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亲密和善的待人,无怨无悔的照顾孩子,关照老人。怀揣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平常人,扎实而快乐地工作,这就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周淑英。
周淑英,高挑的身材,瘦俏的脸,带一幅精致的小眼睛,标准的模特儿形象。多了一份了解,也就多了一份感受。女儿考大学走了,但她一如既往,仍然保持她平和的生活基调。望着她那沉稳的步调,多象一匹从沙漠中走来的驼,不骄不躁,沉稳大方,一步一个脚印,坚忍不拔,正随了每日校园清脆的铃声,走过平凡而忙碌的每一天。


作者:凉州区和平街小学陈守品 [ 本帖最后由 陈守品 于 2011-3-1 14:0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