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的故事
岳母的故事
岳母生于民国25年,公历1936年。止2023年,岳母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永葆仁慈善良的性格走完了整整八十七个春秋。
岳母是在岩岍出生的,那时更多的人是以茅棚居住为主。她的兄妹同样也在岩岍出生。岍和洞的区别在于洞一般很深,而岍只是岩石表面的窟窿。
岩岍长约六米,进深不足三米。走进岩岍,从残缺的菱角中就可以识别出那就是灶台。因为有灶台做历史的见证,所以,走进岩岍依然还能感受到时代感,让人深感敬畏和惊讶。
岩岍是远远不够一家人居住的。舅舅告诉我,外祖父还在岩岍的外面用木料修了一间与岩岍同长,紧接岩岍上口的屋。深入其景,构思其状,说是一个温馨之家我想是不会言过其实的。
舅舅说,外祖父是行医之人,相邻几十里的人生病都是找他。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了,想必家庭一定是幸福的。但,好景不长,由于外祖父身处抗战时期,不得已被“抓壮丁”去补充了兵役。从此,外祖父的幸福之家渐渐开始有了变故。
“抓壮丁”是旧时官府强征青壮年男子当兵服役的一种手段。其实,早在1933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兵役法》中,就规定了“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和“孤独子缓征”的征兵政策,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贿赂”“指标买卖”“逃壮丁”现象屡见不鲜。到抗战最后和后来的内战中,只有在交战区和拉锯区由“抽”改“抓”,这是为了及时补充兵员最现实的操作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饱受了百姓的反抗和诟病。回顾历史,仅就抗战时期而言,其实“抓壮丁”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强制性“抓壮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到了抗战中后期,国统区大幅萎缩,前方抗战减员严重,加上很多百姓对抗战前景无法分辨,导致上阵杀敌的积极性锐减,宁愿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有报道说,乌克兰现在也在用这样的手段补充兵员。
外祖父走后不久,外祖母就带着四个孩子进城生活。进城的缘由据说是外曾祖母太过重男轻女。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外祖母进城后以帮人谋生,当时,能满足一家五口吃饱,应该就是外祖母的唯一奢望。
外祖母孤身一人进城的胆识和为生活奔波的辛劳是值得铭记的。那种辛苦,那种委曲求全的境况,如果是现在,或许无人能够坚守。
可能是生活所迫,也可能是他人所需,外祖母便在岳母几岁的时候寄养给了易家。岳母从此便由李姓改为易姓,取名桂芳。
岳母寄养给易家以后,因为都住在同一巷道,所以,与生母一直保持着联系。岳母的养父是湖南人,曾经是宫里的厨师,清朝灭亡以后,又以裁剪技术谋生。
岳母也曾和养父母一起到湖南老家生活过一段时间,由于外祖母日夜牵挂,而且常常以泪洗面,岳母和他的养父母不得不再次回到岳母的故乡。其实,这也足以说明,岳母的养父母一定也是忠厚仁慈之人。
岳母没有文化,这可能是时代造成的原因。进入老年以后的岳母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从她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没有文化可能存在愚昧,但天性是善良的、与人是真诚厚道的。事实,岳母不仅善良还很勤劳。
岳母嫁到田家时二十一岁,生有一女,抱养有一女直到出嫁,还抱养有一男直到岳父身故才回家。
岳母的养父母是岳母安葬的,而且就安葬在岳母的屋后,坟墓一直也是岳母在管理。为什么就安葬在屋后?我想,可能是因为岳母太过感恩养育,见墓如见人;也可能是因为岳母太担心养父母的孤独。
岳父对岳母很好,且善于经营。六十年代初,曾因“投机倒把罪”受罚,后平反无罪。那三年,岳母承受着各种压力,生活举步维艰。可能命运注定岳父岳母是分多聚少,岳父去世时,岳母才四十三岁,为了孩子,余生未再嫁。岳母的一生并不平坦。
养女出嫁、养子回家以后,岳母身边虽还有一女,但才满十五岁,那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年龄。在大集体时期,是需要依靠劳动力挣工分吃饭的时代,所以,岳父的去世,岳母和爱女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吃饭问题,不得已岳母只有将爱女早嫁。
当时,要想困境得到改变,唯一只有寄托岳父的亲弟弟。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出去当兵后,由于文化的限制和地域行政管理的变化却失去了联系。假如一直保持联系,或许对岳母一家所遭遇的困难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帮助。当2016年再次取得联系时,岳母的困境早已冻解冰释。岳父的弟弟也于2005年去世。
虽然,早嫁在七十年代普遍存在,尤其在落后的山区更是突出。倘若不是早嫁,可能岳母爱女的命运就会少一些波折;倘若不是早嫁,或许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少一些波折。
不知是早嫁惹的祸,还是本身性格不合,最终岳母的爱女还是离婚了,那时她的孩子都还很小。
爱女离婚以后,岳母又一次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做饭、养猪、种菜、洗衣、带孙子都离不开岳母。在岳母六十岁时,爱女再嫁,岳母才开始慢慢卸下家庭的重担。
勤劳的人总是闲不下来,家庭事务少了,岳母便去批发市场守公共厕所。五毛一个人,加上给门市打扫一下卫生,又捡一些纸板卖,一做就是五年。虽然有些低下,其实,勤劳的人是不在乎的。
岳母的收入我们从不管,那几年的收入她都是喊别人存银行,后来给她爱女时,只有两千元。她对数字的无情,似乎同蛇和农夫的故事一样无情。
不怕脏、能吃苦、闲不住的岳母其实一直都在创造价值。她退出守公厕以后,依然习惯捡一些垃圾,还要求我们给她一间屋做仓库。后来,孩子修屋给钱,孙子上大学给钱,孙子接媳妇给钱,曾孙出世也给钱。可以说,后来家庭中的每一件大事,她都在出力。
八十岁那年,岳母为捡一个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摔碎了股骨,从此,才开始停下她忙碌的步伐。
出院以后,岳母一直住在六楼,这是岳母整整七年没有下楼的原因。唯一一次下楼,是岳母临终以后,她安详地躺在担架上,众人抬着她,孝子喊着她。那天是2023年1月7日。
岳母走时很平静,安详的遗容完全可以解读为脱离尘世后的满足。是啊!岳母那几起几落的坎坷命运,又有几人能够承受?
治丧期间,感谢邻居和亲戚朋友的关心和厚爱!感谢辖区居委的关心和帮助!因为有你们,我亲人的葬礼才会如此隆重。
她从大山走出,最终又回到大山。我想,只是因为大山是她的出生地,她是大山的儿女,也或许,大山才是她惦念的故乡。
安息吧!我挚爱的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