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水目山的镜子

2020-09-24抒情散文杨木华

水目山的镜子杨木华虔诚地踏下进入地宫的石阶,视线一级一级渐渐沉入地表深处,内心的渴望随着外面光线的缓缓消失,一点一点浓烈起来。这些肃穆的塔林底下,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一转弯,当身后的最后一抹光线消失,终于看清眼前石壁上,导引的小灯闪闪烁烁
水目山的镜子

杨木华

  虔诚地踏下进入地宫的石阶,视线一级一级渐渐沉入地表深处,内心的渴望随着外面光线的缓缓消失,一点一点浓烈起来。这些肃穆的塔林底下,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转弯,当身后的最后一抹光线消失,终于看清眼前石壁上,导引的小灯闪闪烁烁,在幽暗神秘的地道中,给人无限诱惑。紧紧跟着解说员的脚步,听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在甬道中回荡,感觉自己进入的了另一个世界。甬道内壁,全是带编号的小佛像,解说员讲,那是将来供有缘人认领供奉的。没来得及细看,甬道一拐,一个十多平米的小厅出现眼前。厅中间,一个琉璃塔安详地站在那里——那就是供奉佛祖舍利的地方,周围的四个圆孔,专供人们瞻仰用,我凑过去细看。小塔内部,水银包裹下的火红颗粒,穿越千年的漫漫时光,承载佛家慈悲的普渡情怀,在神奇的出土故事里,依旧熠熠生辉。看过舍利子,我们继续前行,最后停在一面玻璃幕墙前。指着墙后那个石板储物架,解说员讲起了水目山的来历、创建的当家人及众弟子。最高处,摆放着一个骨灰罐,古朴端庄,往下一层一层摆着众多的骨灰罐。祖师带领自己的弟子,似乎在继续着自己未尽的佛法讲座。走过幽暗的甬道,我们从另一条路出地宫。回到地面,四野青山寂寂,阳光炽炽,没人说破我们已经走过千年的时光!看看山脊上,据说有一百四十多座的小小佛塔,不进地宫,根本无法想象,佛塔之下会有悠长的甬道宽阔的地宫。一塔一世界,一宫一乾坤,众多的塔林,折射出多少外人无法揣测的沧桑故事……

  出塔林,我们回转停车场驻车,准备去下庵看“寺抱塔”奇观。从停车场步行,在石阶旁的石砌挡墙边,我发现一道石缝中竟然有蜜蜂进进出出。停下细看,原来这里住了一窝蜜蜂。蜂去蜜来,出口早已黝黑光滑,看来,蜂儿们住的时间很长了。一时间,我竟看得呆了——如果,如果能够做一只水目山的蜜蜂,沐浴在经声佛号中,该多幸福!目光洞穿石壁,内部的蜂巢蜜饼似乎清晰呈现,可蜜蜂与每一朵鲜花亲吻的故事,谁能明白?

  拾级而上,旅途的辛劳不知不觉消散在四周浓郁的春色里。朋友指着塔说:“那里就是寺抱塔”。佛塔巍然,可寺在哪里?前次来水目山,我就是听说过没见到。顺着一位陪我游览的当地朋友的指向,佛塔脚下,石制的柱蹲依旧成排成行,静默在旧日时光里,供游客凭吊,诱骚客遐思。而我的脑海,始终无法重建塔从寺中直冲云天的图景。朋友指着靠墙的展板说:“那里看去!”走过去一看,一帧古老的黑白照片上,那座消失在岁月里的八角瓦顶老屋兀然凸显,古塔真真切切从屋子正中冒出。寺抱塔,湮灭在历史深处,早已停驻在发黄的黑白照片里。我们所看见的,不过是外在的遗存。有风吹过,佛塔寂寂,只有清脆的风铃,叮铛地应和着……

  从塔旁轻轻走过,我们继续向上,进入下庵的大殿。那些建造寺庙的神奇传说纷至沓来,神奇的故事蜂拥而至。传说之外,指着大殿,同行的当地友人说起自己的故事。读小学时,老师带他们来这里野炊。那时没有公路,快乐地爬上水目山,晚上就着自带的简单被服,在大殿里排成地铺。一群简单的孩子,就那么简单地住下了。那时,没有恐惧,没有烦恼,唯有属于童年的简单的纯真与快乐!朋友说毕,一脸肃穆——我们的心里,刻满了对逝去流年的眷恋。大殿里发生的故事,何止朋友童年的这一件,古柏苍苍,佛像巍巍,身边的故事他都看在眼里。


  下山时,公路边的圣诞树,用一树的金黄,把水目山点染得更加纯净神圣。上山时没有注意,盘上公路坡陡弯急,在每一个急弯外延,都立着一面大的凸镜。从镜面的反射之中,驾驶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对向是否有车来。用这样的凸镜作交通标志牌,驾车来水目山多了一重安全保障,也不用一路鸣笛,水目山少了一份嘈杂,多了几分空灵。我是乘客,只关注镜子映照的路。在一面面的镜子里,走过的路清清楚楚,将要走的路一目了然。这给已入不惑之年的我,一种属于水目山的禅意——往后看,人生起起伏伏的波折成为过往,往前看,四十岁后的生活明明朗朗。

  水目山发生的故事,水目山都看在眼里,只是,他不说。在上山下山的路上,设立那一面面禅镜,似乎照见我们的过去和未来,似乎照见我们的前世今生。

  水目山的镜子,照见些什么,你就亲自去参悟吧! [copyright][/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杨木华 于 2011-4-10 21:0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