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孔庙半扇门
“在我们曲阜,你随手捡一块用来赶鸡子的砖角,那都可能是文物!” 初到曲阜,一位年轻的朋友不无炫耀地告诉我。
是的,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沾上了文物的灵气,抓一把土带到海外,说这是来自中国曲阜,那便绝对是文物了。这里有着驰名中外的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孔府、孔林,自当世上独一无二,而孔庙,却是天下众多。海内自不必说。即便在海外华人圈中也多有尊孔祭孔的场所。除曲阜外,有许多孔庙也建得非常壮观,比如北京的孔庙,在雄伟建筑鳞次栉比的京城内仍不失为一大引人注目、牵人驻足之处。
然而,普天之下难计其数的孔庙,唯曲阜孔庙独尊!它的建筑风格和封建帝王宫殿一样庄严,一般威仪!它和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著名建筑群。
孔庙,顾名思义,是为了祭祀孔子而设的庙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极其深远,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也被公认为影响世界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三岁时就死了父亲,家庭生活极度贫困。贫困的环境磨炼了他,形成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顽强刻苦精神。20岁以后,在鲁国做过一些小官,同时学会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功。30岁左右,就已通晓“六经”。51岁时,任中都宰。52岁升任大司寇。55岁,他官离鲁,周游列国14年,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到处碰壁。68岁时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典籍和教授门徒的事。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传之于世的著作《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的原意就是“编排(夫子的)语录”,它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汇集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核心思想是“仁”。强调“正名”,主张“有教无类”;崇尚中庸,反对主观和墨守陈规;相信天命同时重视人为,提倡后天学习,要求多闻、多见、多思,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纵观孔子一生,活得并不顺畅,可谓颠沛流离,起伏不定。在世时,并没有受到重用甚至没有受到重视。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第二年,鲁哀公将其三间故宅改为孔庙。以后,除少数几个特定时期外,历代诸多帝王都在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又下令大修孔庙,形成了现在这样一座南北长近一公里的九进院落。内有殿、堂、坛、阁四百六十多间,以及门坊、碑亭等诸多景观。
那天早晨,我们起得较早,到达孔庙时,这里刚刚开门,庙内尚无游人。我和我的同伴双双徜徉在这历史文化游廊间,侧耳倾听两千余年中国文化在这里碰撞、敲击、呐喊 、呼号,似看见,一个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青年,在这里秉烛夜读,又从这里出去周游列国,虽遭碰壁而不悔,最终把他的思想播撒在一个阔大无垠的国度里,生根发芽,直至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人与思想相比,再长的寿命也只是一瞬。孔子活了72岁,尽管在古代他已属长寿,但与其流传数千年的思想相比,实在是人生须臾,短暂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啊!当然,孔子在世时也断不会想到自己身后会留下这么大的一片辉煌!汉高祖刘邦途经曲阜,以太牢(猪、羊、牛三牲)祭祀孔子。唐王朝尊他为“文宣王”,宋王朝尊他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圣先师”,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不断加封,直至登峰造极,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清帝并非汉族出生,但入主中原后,顺治帝定都北京,尊孔超越历代汉皇,达到鼎盛。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啊啊啊,不能再封了,再封的话皇帝就得把金銮殿让出来了!且慢,这是什么所在?比金銮殿还气派,还威严!瞧这十根雕龙石柱,高浮雕托起一群灵动的巨龙,栩栩如生,昂首飞旋!这是在紫禁城内也没有的龙柱,这是天下无堪匹比的龙柱,这就是孔庙大成殿前的雕龙石柱!孔庙龙柱居然超越皇家宫殿的龙柱,在皇权至上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这本身就是违背了孔老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谆谆教诲!因此,每当皇帝来孔庙祭孔时,孔府后人一定要用红绫布将龙柱包裹起来,防止被皇帝发现,招来不测之灾。这说明,弄虚作假是圣人及其子孙都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也说明,至尊无上的皇帝,其实也很容易被欺骗,不过花几匹红绫,便可遮住天子的双眼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其实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显然有为褒扬而夸大其辞的成分。而说孔庙集儒学之大成却是毫不为过的。这里曾集中供奉过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圣迹殿里还藏有明代石刻连环画120幅,记述着孔子的业迹,大量的碑雕石刻,记录着儒家的学术经典…… 也许是因为集儒家之大成,所以到后来连孔夫子的夫人也“集”进来了。这位夫人,称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先孔子7年去世,对她,古籍上少有记载,尊孔之初也未尊及她。直到1008年,宋真宗怎么想起来追封她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因改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她也就被改尊为“至圣先师夫人”了。有了封号,就得有相应的待遇,于是就有了富丽堂皇的寝殿。寝殿和奎文阁、大成殿并称为孔庙三大建筑。 “推恩”和“株连”是历代封建帝王惯用的两手。要褒奖一个人,便把恩惠推及到他的全家乃至上下几代;要惩罚一个人,则不惜株连九族,以求斩草除根!孔老夫人死后几百年,忽然跟着孔子沾光,被无数人众乃至“真命天子”尊奉起来,这是她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数千年间,尊孔与反孔也有过一点反复。最早的反孔应该追溯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吧。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禁止儒生们“出则巷议,入则心非”的言行,下令焚烧全国除医学、农学类书籍之外的所有书籍。也就是说所有的“社科类”书目都要烧掉。当时,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收藏起了《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一批儒家典籍。始皇帝的野蛮倒成就了孔鲋保护古代文化的功绩。于是,后人又在孔庙专门修座鲁壁来纪念孔鲋。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又来过一次“空前文化浩劫”,一个红极一时的女造反派,率领几个追随者,跑到曲阜,对准一些世界级文物,“英勇无比”地抡锤就砸,眼都不眨一下…… 当然,这些全都是小插曲,没有影响两千多年儒家文化长河的流淌。
有趣的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是不停地改朝换代,但孔子后裔的封号——衍圣公却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并没有因改朝换代而影响孔庙的香火,且越是改朝换代,孔庙香火越盛!为什么?两个字——正统!正统,是孔子倡导的思想。“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尊孔了,就是正名了,就是正统了。原来,孔老夫子成了诸多皇帝登基的踏步云梯,成了统治天下的一块金字招牌,用鲁迅的话说,是“敲门砖”!可以断言,如果孔老夫子当年做上了帝王,那怕是统一天下的大皇帝,他的后人也就不可能长期坐享其成、王位一传几千年了。中国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也就存在300年左右。一个新的朝代要代替旧的朝代,总是要对旧朝代进行批判,铲除其生存和复辟的土壤。而有用的东西,新朝代是要采用“拿来主义”,继续发挥其利用价值的。正统思想无论对哪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有用的法宝。这,也许正是孔老夫子毕生追求而活着时并未得到的东西。也许,孔老夫子毕生追求的目标并非如此,但后来的人需要他如此,他也便只好如此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