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籍的敬意
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生活中的确是这样。如果人生没有书籍,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将多么狭隘,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无趣和乏味?几十年来,我无数次地去书店、去旧书市场,买回来了数以万计的书籍,通过阅读、欣赏和品味,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悟出了不少的道理和韵味。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书籍,对于喜欢读书、藏书的人来说,就好像是自己家里的亲人,缺了它还真不行。高尔基在其《论青年》中写道:“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我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对书籍的感悟,却与高尔基的观点大同小异。
一直以来,我对书籍心存敬意。这主要的原因是,书籍是滋养我们心灵的沃土,可以使人们深切的认识到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心灵的思想得到成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来自两方面:书籍,以及经验。当他没有从书籍里获取思维时,那么,他剩下的就只有那点儿经验了。当一个人过度依赖经验,那么在他做决断时,经验、感觉、直觉混淆在一起,以致分不清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感觉、哪些是直觉、哪些是思维,正确与错误就更加分不清楚了。
书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与伦比的,它充分的展现了人们拥有它而发挥作用,发挥人们自身不具备的荣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了解书籍浓郁的知识,这样被书籍洗理的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更充足的滋润。人们是从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经历才会变得充实,才会让心灵更加美丽,才能更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我们的心灵就犹如盛开的鲜花,书籍就犹如丰富的营养肥料,美丽的鲜花离不开肥料的滋润,我们也是,有了丰富的营养,我们的心得到充分的洗理,再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一颗被书籍洗涤的心灵是纯净的,一个被书籍滋养的灵魂是充实的、是幸福的。
据研究表明,每天只需要读六分钟的书就能够减少60%的紧张焦虑感。心理学上也在研究一些好的著作对于读者的不同方面的影响。所有的读者,不管是喜欢外国文学的,还是喜欢中国文学的,抑或是喜欢爱情诗集甚至于爱看土地测量类图书的……所有的书,都给读者带来了一段无法比拟的旅程,但是你在旅游指南里可不能遇到这些。
我上中学时曾经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里,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保尔·柯察金——一个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道路障碍前,凭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及亲友的鼓舞,勇敢地与疾病搏斗。保尔是一个苦孩子,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欺侮,处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但是,他敢于向不公平的屈辱的社会地位挑战,敢于起来改善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命运。保尔·柯察金勤奋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一直都在激励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类书籍汗牛充栋。典雅的古文古诗,如同缕缕和风,滴滴细雨,至今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多么清新的和风,多么柔和的细雨。润物细无声,孕育了生命,营造了和谐,铺展了生机。
买新书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尤其是买了这么多看起来既深沉又有内涵的文化书籍之后,感觉旁人注视自己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恭敬。我捧着这些书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把它们一本一本摆在书架上,心里盘算哪些书以后写东西用得着,哪些书以后吹牛用得着,哪些书可以增加自己的修为和学问……。买书读书,除了书籍的内容,是一个主要指标之外,我还会十分注重书的勒口,勒口就是书籍的窗口,通往世相。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当然是前勒口。书籍的封面设计、装帧也很重要,也是吸引包括我在内的广大读者之眼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我替我所购买的书籍准备了三间房子,房间里没有窗户的墙边都做满了书柜,从地面一直到天花板。各类书籍,它们竖立在那儿或坐在那儿,等待着,默默地不做声。它们虽然有一点拥挤,但它们不呼叫、不企求。只是静悄悄立在墙边。仿佛都睡着了,可是它们的每个名字又像是睁开一只眼睛在看着你。你的目光若只是一瞥而过,你的手若只是一触即往,它们也不会乞求着呼唤你,也不会拥上前炫耀自己。它们在等待着,直到你去把它们开启,然后它们才开启自己。
晴耕雨读是令人生羡的生活状态,随心所欲,随遇而安,耕养家,书养心,两全其美地生活。与书消磨的时间,构成休憩的片刻流连,我们需要这样安静思索的瞬间。春秋岁月,晴耕,雨读,都是收获。工作之余或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静悄悄地走向书柜边,成千上万双眼睛,成千上万个名字默默地、耐心地迎着搜寻的目光,宛如苏丹宫殿里的女奴在迎候自己的主人,谦卑地听候使唤,同时对自己被选中、被享用而又感到欢欣。于是,犹如手指触动了琴键,我仿佛是找到了内心旋律的音调。
书籍这沉默的洁白之物,柔弱地偎在你手上,它简直就是一把锁着的提琴,蕴涵了上帝的一切音符。如果我打开一本,读一行字句,咏一个诗节,可是在这一时刻它的声音却不那么清晰。我会有点失望的感觉,几乎毫不留情,把这本书放了回去。再去寻找合适的,如果这一时刻正合适的书终于找到了。仿佛我忽然被人拥抱起来,我的气息融进了陌生人的气息之中。当我把书拿到灯下,而它,这个被选中的幸运儿,仿佛放射出内在的光芒。魔术开始了,在梦境的轻云薄雾中,幻影袅袅升起。宽阔的道路伸展开去,遥远的地方擢走了你那熄灭之中的感觉。
作为一个喜欢买书藏书之人,我每赴一地,必因读书而神往久之,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香港等地的书店或旧书市场,我都去过,但行前一定会手携数编,一路览读,并默识想象。每到一地,俗世的风景名胜适成读书访书的印证或背景,而其读书访书的历程与抒写则成为绝佳的风景。在这些书店或旧书市场,每当我看到自己心仪的书籍,仿佛是在其话语传到我的嘴唇以前,它们有的是已经游荡了许多世纪;有的是年轻人,有的是昨天才出生,昨天才从一个嘴上无毛的孩子的困惑与苦难中成长起来。但它们说的是富有魔力的语言,不论是这一个还是那一个,都震荡我们的呼吸,令人心潮澎湃。而且,它们一面令你激动,一面也在安慰你;它们一面引诱你,一面又在平息你刚刚被挑起的欲望。于是你自身渐渐地沉浸到它们里边去,你会沉静下来,进行体验,泰然漂游在它们的旋律中,漂游在这世界彼岸的属于它们的那个世界。
世人对书籍的敬意,历史上有一些经典事。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忘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后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此”而改现名。如果说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湖湘文化的皇冠,那么它的四座藏书楼便是皇冠上的明珠。富厚堂藏书楼守护人王席珍老人,她"视书楼若命、曾府如家",与父亲王子陵守护富厚堂藏书楼近四十年,王子陵为人忠诚老实,看护书楼十分尽力。一次,因曾宝荪七叔(即曾广钟)因笃信耶稣烧了些所谓异端的书册及章回小说,王子陵难以阻止,急得几日几夜寝食不安,他苦苦哀求,方救出一部分。在曾府家人全部外出、无人监管他的情况下,王子陵仍然兢兢业业,"看护书楼,亦如自己生命"。觊觎富厚堂书籍的人实不少,尝借词窥视接近,但都被王子陵婉言拒绝,使觊觎者知难而退;或请地方绅士排解,得免于书册散失。王席珍十三岁开始协助父亲料理书楼,王子陵对女儿费尽心血培养,他隔三差五到书楼看看,指点迷津。1931年,王席珍经曾府同意协助父亲管理书楼,女承父业,成为书楼第四代管理员,从此与曾府及书楼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2010年8月10日,王席珍老人逝世,守护富厚堂藏书楼80年。
由于曾府后人及王子陵王席珍父女的守护,这一百多年来,曾府富厚堂藏书未因战事动乱而流失,未因风雨霉虫而损毁,未因主人不在而散失,未因管理不善而质变,使曾府资料保存完整,利用书楼中丰富的曾氏家藏史料编成的《曾国藩全集》被美国报纸给予极高的评价:"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中国发射一枚新的导弹或卫星相比拟",这里面浸透了王席珍父女等四代书楼管理员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还有一种对书籍敬意的方式,即有一些人“偷窃书籍”,但这种方式不可取。出版界的一位朋友同我说起过这样一件趣事。法兰克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书展,在书展上,每个参展的出版社都要使出各种宣传手段,来推销自己的图书。但是,戈尔德曼出版社的宣传却别具一格,他们展示了一份“被偷窃次数最多的十大德文书籍”名单。结果,这份名单一下子吸引了大量书商前来订货,这使戈尔德曼出版社成为书展上最大的赢家。书商们可能不相信出版社的广告,但他们只相信一个事实:被偷次数最多的书通常是读者最喜欢的书,它们也必然会成为最畅销的书。
一生之中,读书阅人,增知识、长智慧,遨游在书的海洋,看伟人指点江山,与智者谈思想进步和提高,与同行谈天说地,聊聊你我,与文人墨客谈讨千古文章、诗词歌赋。跟着历史学家的脚步,穿越时空的隧道了解古代文明,和考古专家一起探索发现那沉睡千年的古城恒源,让福尔摩斯带你去破获各类扑朔迷离的惊天奇案。与科学家交谈,探索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尚未知晓的秘密等。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了解,书籍逐渐的发展到轻便、历久,易于记载、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心存对书籍的敬意,我们的灵魂会得到洗礼,人类社会会更加进步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