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遗风
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不少于十个大年除夕,小山村除夕之夜的鞭炮和烟花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年三十夜,无论央视的联欢晚会有多精彩,也无论是麻将或上大人鏖战得有多激烈,每到十一点半左右,家中的男角都会从电视机前或牌桌子上站起身来,把一箱箱的烟花和一盘盘的鞭炮搬到场院,将烟花挨个地摆,把鞭炮滚动着打开,在地上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静候着那一刻的到来。
约十二点差一刻的时候,不知是哪一家,“啪啪啪——嘣”,鞭炮率先炸开,“嘘——嘭——哗”,烟花也紧随着冲天而起。一炮引来万炮响。随即,小山村便会变成鞭炮的海洋,烟花的世界。此时即使站在对面,也听不清对方说话。刚才还漆黑一片的山林和田野,会被腾空而起的烟花照得一片煞白。
鞭炮一但响起,电视机前和牌桌子上就会空无一人,人们或聚在场院上,或站在屋檐下,或躲在大门里,壮人站在远处,老人依着拐杖,小孩捂着双耳,看天上五彩缤纷的花,听远近鸣枪打炮的响。偶有鞭炮断了响,烟花炸了箱,家中壮男便会试探着冲上去,或重新点燃,或排除险情,以持续喜庆、佑护家人。
说来也怪。在这一年一度的异响之中,竟未见猫跑狗跳鼠窜,也难闻牛哞羊咩鸡鸣,吓呆了?睡着了?习惯了?有神灵点化?不得而知。
整个山村的放炮时间可持续半个多小时。据说,这点炮时间也有讲究。有的图个先,或许他就是第一个点的炮;有的图个准,十二时准点燃放;有的打个时间差,都放完了我再放,独享自家光和响。想想也是,最后放的鞭炮能听到的人最多,接近尾声放的烟花能看见的人最广。
鞭炮放过,整个山村会被火药味笼罩,有时可以持续数小时。我问老者:“是不是有史以来都这么放?”老者说:“以前穷的时候放得少,现在荷包里有了几个钱儿了,谁不放啊?图个吉利,图个热闹。”我粗略算了一下,一户人家放一千块钱的鞭,一晚就炸掉了数万元。老者说:“我们没算过这个账。”
山村放过鞭炮后,鞭渣是不扫的,炮箱也不移动位置,直至把年过完。第二天走进各家场院,都是红红的一片,脚踏上去有走进沙滩的感觉,软软的,绵绵的。炮箱都立在场院的边角处,酷似昨夜鏖战过入侵之敌一般。如若一夜小雨,场院上,檐沟里,水和泥一片殷红。
小山村叫杨家湾,男人都姓杨,地处太平顶山脚下,附近有张飞洞、打湿溪(旗)、晒旗、呼儿寨等地名。张飞洞为数丈崖壁上的一个岩洞,洞中至今搁有横木,据说是张飞卖肉时挂肉所用,因此该洞又叫“横梁洞”和“张飞卖肉洞”。还说,另几个地名也是刘备打此经过时,因打湿过旗、晒过旗、其夫人唤过阿斗所留。
由此我想到三国。关羽败走麦城欲奔西蜀,不敢走官道才走了回马坡,结果为绊马索所绊丢了卿卿性命。官道在哪里?官道应该过杨家湾。出麦城,过当阳,到临沮(远安),至回马河口。回马河口有一村庄名双路,双路真有两条路,往西北进回马坡,经窑河,过青峰,进望家山即可入川。此为小路。往北过南襄城,入枧口,经张飞洞、青龙沟、沙坪河、杨家湾、打湿溪、晒旗,出望家山也可入川。此为官道。
何许有人要问,既然官道在此,为何后人所修公路没走杨家湾而走了回马坡。我的解释是,因苟家垭设为乡镇,上望家之路只有经过苟家垭,才无须再为苟家垭另辟一条公路。值得欣慰的是,杨家湾现已修通了由南襄城而入,经周家垭而出的县级公路,每天都有班车穿行其间。
如果官路在此,杨家湾人爱放鞭炮,就有些说得过去了。看看整个沙坪河,也就杨家湾地势略显开阔,且有枧口和长长的青龙沟可依为屏障。或许,刘备大军由此经过时,在此庆祝胜利,或为什么人大办喜事,放了很多鞭炮,然后延续下来,而成为今天的习俗,也是极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