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奔向未来 ——读陈伟军《少年奔跑在田间》
陈伟军的《少年奔跑在田间》从儿童这一特定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与美好远景,从城市到乡村,让以顾小森为主人公的中华小小少年郎从学校课桌书房旁走向广阔的社会,从城市到农村,从村民的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火热生活照亮了中国少年梦想飞翔的翅膀。
劳动生活教育也是小小少年郎必不缺少的重要一课,但是在一些文学作品里,特别是儿童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如此集中、全面地展现这类主题显得难能可贵。如此生动活泼的儿童文学作品理应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目标与方向。
如果脱离实际生活,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正如“花生是挂在高高的树枝上”的凭空想象就是顾小森这样一个生活在城市,整天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少年小书童,产生的来自书本知识所带来的臆想与天马行空的猜想之中。
在顾小森这个少年郎的心目中,城市与乡村还是各有一番天地,乡村已不是我们成长的过去的乡野田园,而是别有洞天,充满了诱惑。这种天翻地覆观念上的改变来自于火热美好的乡村生活馈赠顾小森宝贵的来自关于乡村带给他的知识的启迪和劳动的别样体验,这是书本知识所无法给予的,这样的精神财富才是人生更为值得珍视的。
在顾小森所谓的“冒险之旅”中,更是充满了各种奇遇与惊险。公交汽车上误把阿宽伯伯当作坏人,后来还成了最为亲切的长辈,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在极富人情味的乡村,奇遇到骑猪的林图图,让人捧腹大笑……
更引人入胜的是顾小森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完成一个又一个挑战:“一周内辨清田里的作物名称”“学做一道家常菜”“帮阿宽伯伯田地守夜及割稻”“帮祥根叫卖爷爷种的瓜果蔬菜”……这一系列的挑战,其实就是顾小森成长的过程,充满了童真童趣,写得兴趣盎然,引人入胜。
顾小森的奶奶扎根农村做乡村医生,“四只眼”这个外号也形象地说明了村民对奶奶的亲昵和认可;还有大学毕业后的姐姐顾晓芸帮助村民建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更热心帮助村庄的瓜果蔬菜外销,收获着一份对乡村的拳拳挚爱之情。
书中还有可爱的阿秀、祥根、阿宽、图图、皮克等人物,让我们在火热的生活中感受到成长的意义,更感受到火热生活照亮了少年的心田。
(本文发表于《中国应急管理报》2023年2月16日)
附:
1、《少年奔跑在田间》内容简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酣睡在泥土里的花生,是大自然的孩儿们。愿少年奔跑在田间,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中的一切!
2、创作背景一:今年五月底,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自2022年9月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冲上热搜,成为教育部要求、举国学生参与、百姓关注热议的新内容。
3、创作背景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乡村旅游等成为关键主题词,而二十大正是展望乡村振兴丰收硕果的契机。
城市少年顾小森成绩优异,却从不劳动而缺乏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以为花生挂在高高的树上。比他大十二岁的姐姐顾晓芸大学毕业时不顾爸爸妈妈反对,执意想留在乡村开设民宿、带动村民致富,在她心目中,曾是“上海知青”后来一辈子坚守在农村当乡村医生的奶奶是最好的奋斗榜样。顾小森在暑假时接受特殊“任务”去他并不喜欢的乡村,想凭借与姐姐的感情、同学皮克送给他的“秘笈”在一周之内让姐姐“回心转意”回城里。顾小森的一次大胆破坏行动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姐姐顾晓芸终于知道顾小森此行的目的,提出只要顾小森做到五件事就和弟弟一起回城。顾小森满心欢喜地答应,其间遇到勤劳能干的阿秀、顽劣调皮的林图图,以及淳朴善良的阿宽伯伯等村民。他先后接受了“想办法帮村里的西瓜销出去”“一周内辨清田里的作物名称”“帮阿宽伯伯田地守夜及割稻”“帮祥根叫卖爷爷种的瓜果蔬菜”“学做一道家常菜”这五项任务,而在这些劳动、互助的过程中,他越来越了解农村,内心的状态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顾小森从纯粹地完成任务,进而变得主动而积极起来,收获着知识的扩展、友谊的升华以及内心的成长。
小说将写作视角放在“劳动教育”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之下,聚焦当下学生视野不够宽阔、家长普遍关心成绩、忽视在劳动和火热生活中汲取知识。通过一群少年奔跑在田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成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