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孝”风生
2020-09-24叙事散文张小刚
谈“孝”风生“忠、孝、仁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基本标准。单单是一个“孝”字,就无比的深邃与厚重,所以孝的故事才会广为流传,孝的真谛才会时时上演。孝是从骨子里长出的,因此不会因外界因素而有所改变,换句话说,容易改变的
谈“孝”风生
“忠、孝、仁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基本标准。单单是一个“孝”字,就无比的深邃与厚重,所以孝的故事才会广为流传,孝的真谛才会时时上演。
孝是从骨子里长出的,因此不会因外界因素而有所改变,换句话说,容易改变的就不是骨子里长出来的。孝是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内心深处良心与感悟的交融。远古时的舜堪称孝顺的楷模。
相传舜出生在现山东省一个叫诸冯的小山村,幼年丧母,剩下舜与父亲相依为命。后来舜的父亲又娶了一房叫仁女的媳妇,然而仁女就像智叟不智一样,人品与名字大相径庭,为人继母的仁女并没有因舜孤伶,而施恩于他,反而治舜于死地而后快。上行下效,仁女的亲生儿子象比仁女有过之无不及,母子二人对舜百般地虐待,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中,然而舜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包容。后尧帝征询继承人,由于舜性格谦和,为人厚道,忠孝仁慈,得到尧的赏识,并最终当上了华夏大地的君王,所以舜才被后人传为孝的典范,著称于世。
孝是一种美德一种用心和爱筑就的美德之树。我有一个文友叫高迎舂,一肚的好文章。且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由于共同的爱好是你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的散文严谨、诗意、精悍、朴实。有着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他还精通摄影,爱好收藏,会打网球,虽年过半百仍能倒立劈叉,就连小他20多岁的我来说都自叹不如。然而对我触动最大也是我最敬佩的就是他对母亲的孝心。父亲的早故,让他如潮的孝心全部倾注到母亲身上。高迎春老师有弟兄五人,但他是侍候母亲最多也是最尽心的。从为母亲布置了爱的小屋到亲手改装的座便器,从给母亲洗手洗脚到背母亲登上泰山极顶,处处无不体现着他对母亲那份真挚的孝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母亲瘫痪在床四年,他一直陪在身边,给母亲做可口的饭菜,给母亲擦拭全身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何等漫长,由于侍候的用心,母亲并未长褥疮,就连在医院硌下褥疮也治好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2006年7月9日《德州日报》刊登了他呵护母亲的事迹,引起强烈反响,真是“母因爱而伟大,子因孝而可敬”。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现代的人已不太注重这些老律陈规了。村中有一农民,70岁老母瘫痪在床,衣食不能自理,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到他一个人身上。六月,天气闷热且蚊蝇肆虐,老人独自居住的小屋更是阴暗污浊,并气味难闻,其子不愿越门一步,就连给母亲送饭也是别出心裁,将饭盒和馒头用红缨枪从窗户挑进屋中,供母亲取食,此“壮举”,真可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与高迎春老师比起来是何等的龌龊与渺小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人想孝敬老人时,往往已是人去楼空,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对于奶奶和姥姥我是很有愧疚的,她们同经历过阴晦贫困的年月,命运坎坷多舛,她们将所有情感与疼爱全部给了儿女和我们这些隔辈的孙儿们。她们没有奢望我们长大后的回报,也没奢望死后坟茔上多几支香烛,作为孙儿辈的而我们,从骨子里埋下孝敬她们的种子,只等翅硬株壮后将第一份甜蜜来慰藉老人干渴的心灵。但奶奶和姥姥像商量好一样,都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以至于多年之后,无奈和愧疚还常常来敲打我这脆弱的心门。
本以为父母还很年青,身体还很硬朗,不经意发现如雪的银丝已悄然爬上父母的双鬓,岁月的刻刀将父母的双手及额头勾勒出条条细痕,生活的重担将父母挺拔的身体压的弯曲憔悴。这都同时传播着一个信号——父母老了。
大概是积劳成疾吧,母亲自去年冬天右手暗红发紫隐觉麻木,我和妹妹要母亲去县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好让我们的悬心复位。健康查体在城市绝对不容置疑,而在贫困的农村只不过是人们的奢望罢了。母亲坚持在小医院就诊,为人子女的我们明白,母亲是心疼昂贵的检查费,这无疑触及我们的底线,于是我和妹妹私下商定由我们俩出钱去大医院给母亲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不管母亲任何理由的推脱。
元代郭居敬对孝颇有见解,他辑录《二十四孝》中有许多感动天地的故事。东汉姜诗,疑妻欺母,将妻赶出家门;晋代郭巨,为让母亲吃饱饭,竟埋掉亲生儿子,将粮食省于母亲吃;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母溺器……这些人作为孝的楷模,深受后人的敬仰。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不知有多少人面对这些“畜生”还自叹不如,也不知有多少人因家有老父而不远行,不知有多少人因家有老母而急急归。
[ 本帖最后由 张小刚 于 2010-8-8 10:39 编辑 ]
“忠、孝、仁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基本标准。单单是一个“孝”字,就无比的深邃与厚重,所以孝的故事才会广为流传,孝的真谛才会时时上演。
孝是从骨子里长出的,因此不会因外界因素而有所改变,换句话说,容易改变的就不是骨子里长出来的。孝是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内心深处良心与感悟的交融。远古时的舜堪称孝顺的楷模。
相传舜出生在现山东省一个叫诸冯的小山村,幼年丧母,剩下舜与父亲相依为命。后来舜的父亲又娶了一房叫仁女的媳妇,然而仁女就像智叟不智一样,人品与名字大相径庭,为人继母的仁女并没有因舜孤伶,而施恩于他,反而治舜于死地而后快。上行下效,仁女的亲生儿子象比仁女有过之无不及,母子二人对舜百般地虐待,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中,然而舜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包容。后尧帝征询继承人,由于舜性格谦和,为人厚道,忠孝仁慈,得到尧的赏识,并最终当上了华夏大地的君王,所以舜才被后人传为孝的典范,著称于世。
孝是一种美德一种用心和爱筑就的美德之树。我有一个文友叫高迎舂,一肚的好文章。且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由于共同的爱好是你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的散文严谨、诗意、精悍、朴实。有着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他还精通摄影,爱好收藏,会打网球,虽年过半百仍能倒立劈叉,就连小他20多岁的我来说都自叹不如。然而对我触动最大也是我最敬佩的就是他对母亲的孝心。父亲的早故,让他如潮的孝心全部倾注到母亲身上。高迎春老师有弟兄五人,但他是侍候母亲最多也是最尽心的。从为母亲布置了爱的小屋到亲手改装的座便器,从给母亲洗手洗脚到背母亲登上泰山极顶,处处无不体现着他对母亲那份真挚的孝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母亲瘫痪在床四年,他一直陪在身边,给母亲做可口的饭菜,给母亲擦拭全身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何等漫长,由于侍候的用心,母亲并未长褥疮,就连在医院硌下褥疮也治好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2006年7月9日《德州日报》刊登了他呵护母亲的事迹,引起强烈反响,真是“母因爱而伟大,子因孝而可敬”。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现代的人已不太注重这些老律陈规了。村中有一农民,70岁老母瘫痪在床,衣食不能自理,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到他一个人身上。六月,天气闷热且蚊蝇肆虐,老人独自居住的小屋更是阴暗污浊,并气味难闻,其子不愿越门一步,就连给母亲送饭也是别出心裁,将饭盒和馒头用红缨枪从窗户挑进屋中,供母亲取食,此“壮举”,真可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与高迎春老师比起来是何等的龌龊与渺小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人想孝敬老人时,往往已是人去楼空,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对于奶奶和姥姥我是很有愧疚的,她们同经历过阴晦贫困的年月,命运坎坷多舛,她们将所有情感与疼爱全部给了儿女和我们这些隔辈的孙儿们。她们没有奢望我们长大后的回报,也没奢望死后坟茔上多几支香烛,作为孙儿辈的而我们,从骨子里埋下孝敬她们的种子,只等翅硬株壮后将第一份甜蜜来慰藉老人干渴的心灵。但奶奶和姥姥像商量好一样,都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以至于多年之后,无奈和愧疚还常常来敲打我这脆弱的心门。
本以为父母还很年青,身体还很硬朗,不经意发现如雪的银丝已悄然爬上父母的双鬓,岁月的刻刀将父母的双手及额头勾勒出条条细痕,生活的重担将父母挺拔的身体压的弯曲憔悴。这都同时传播着一个信号——父母老了。
大概是积劳成疾吧,母亲自去年冬天右手暗红发紫隐觉麻木,我和妹妹要母亲去县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好让我们的悬心复位。健康查体在城市绝对不容置疑,而在贫困的农村只不过是人们的奢望罢了。母亲坚持在小医院就诊,为人子女的我们明白,母亲是心疼昂贵的检查费,这无疑触及我们的底线,于是我和妹妹私下商定由我们俩出钱去大医院给母亲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不管母亲任何理由的推脱。
元代郭居敬对孝颇有见解,他辑录《二十四孝》中有许多感动天地的故事。东汉姜诗,疑妻欺母,将妻赶出家门;晋代郭巨,为让母亲吃饱饭,竟埋掉亲生儿子,将粮食省于母亲吃;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黄庭坚涤母溺器……这些人作为孝的楷模,深受后人的敬仰。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不知有多少人面对这些“畜生”还自叹不如,也不知有多少人因家有老父而不远行,不知有多少人因家有老母而急急归。
[ 本帖最后由 张小刚 于 2010-8-8 10:3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