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公益埠有个约会
公益埠对我来讲,既陌生又熟悉。如果说陌生,但我已去过无数次,连我自己也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了;如果说熟悉,我却从未见其庐山真面目,每一次都是行色匆匆,如水过鸭背。而每一次到此,我都自我约定下一次好好游览,可惜总是不能如约赴会。不知不觉,时间一晃十年过,直至上个月,终于兑现了对自己的承诺。
冬日的晨光暖暖地洒满了一地,我怀着深深的思恋,一个人驾着车子,驶上了往公益埠的高速公路,两旁的风景在身边闪过,我无暇顾及风景的美与不美,只想快点到达公益埠。半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公益埠,一踏入境地,就闻到了一股古老的历史韵味,但古埠经历百年洗礼是一副什么模样呢?我一边走一边四周环望,笔直的骑楼街纵横贯通,呈井字形排列,宽阔整齐,来到这里,我似乎对“井井有条”这个词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古老的街道经改造升级,铺设了沥青,一条条交通标线跃然其上,还加设了人行道、排水及电气线路,一种古今交融的气息扑鼻而来。古街两旁是两至三层的商住合一骑楼式建筑,加上苏杭街、中兴街、上环街、中环街等街名,让我仿佛穿越到一百年前酒庄、银号、绸布店林立的商业繁华闹市。看看眼前,如今公益埠的工商业更加发达繁盛,茶餐厅、奶茶店、杂货店、商超比比皆是,街边小食林林总总,船舶修造、日用化工、五金制品、彩色印刷等企业和广告随街可见。看着琳琅满目的小食,我忍不住买了几个砵仔糕,边吃边走,甜洌清香的味道从嘴边溢出,百年古埠的印象入心入肺。走着走着,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于一体的青砖老房突现在眼前,我抬头仰望,老房门额的大石板上刻着“百岁坊”,石板顶上是精细的浮雕,雕画有花草、麋鹿、祥云和铜钱,色彩鲜明、雕工精美、质朴高雅、寓意深刻。
离开“百岁坊”,我步行来到上海街,一座红墙绿瓦、风格独特的建筑,突破了我对小镇的认知。这座小镇上的“庞然大物”就是胥山中学的胥山纪念堂,纪念堂的大门呈拱形,大门两侧各立有数根希腊式爱奥尼亚石柱,楼顶四个角建有四座中式的绿瓦攒尖金字凉亭,楼顶前方立有一个西式的拱形圆顶钟楼。据介绍,纪念堂是90多年前,伍氏宗亲为纪念先人伍子胥,由台山侨商筹集资金建成,曾作为族人培育英才的胥山中学的校舍,还见证了当年江会日寇投降的历史。如今这座久弥风雨的建筑,依旧在展示着令人陶醉的别样风情。庄严雄伟的气场,让我看到历史的厚重,集中西文化和美学精髓的建筑风格,让我领略了“自立自强、爱国爱乡”的侨乡人精神。
胥山纪念堂正对潭江,我迎着风来到江边,江面的轮船满满地装着货物,发出隆隆的响声,飞快地行驶,冬日的江面又增添了几分生机。清澈的江水倒影着岸边的厂房、树木、古屋和行人,映照着公益埠的昨天和今天。曾经的繁华和现今的辉煌,在我脑海里回旋,我相信公益埠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