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著名评论家高丽君评《陇山塬》小说:皆往人海去 而我在山林
当一本沉甸甸的小说摆在眼前,由衷祝贺的同时,更多是感慨。长篇小说是一个庞大的叙事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心力,还需要体力;不仅是才华的练习场,更是一场马拉松般的精神损耗过程。一名为碎银几两打拼的年轻人,走出家乡寻找出路的创业者,能在讨生活之余,坚持十多年写下几十万字,无论怎样,都值得送上敬意。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表达了这样的真理: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活得不平凡。《陇山塬》也是如此。尽管文笔相对稚嫩,情节构建也有瑕疵,人物形象的塑造粗线条,但把它看作一部偏远山区普通青年成长励志篇的话,个体经历的真实与曲折、艰辛与丰富,也能呈现一代人关于童年和青春、困境与努力的记忆,引发出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乡村底层人物改变命运的摹本,一个家族开叶散枝的记述,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陇山塬》的时空线索是和时代变迁同频共振的,与社会生活相随相伴的;因而这部以现实主义为主旋律的作品,在书写自我经历的同时,又有为普通的乡村群体立传的可能;当人物的命运轨迹从一味求稳到敢于追求,漫漫的成长过程也是无数乡村青年不断追索的背影。
一、从乡村记忆到逆转人生
一个人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故乡始终是镌刻在心间的情结;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成熟,必然要经过无数的磨难挫折,《陇山塬》也一样。围绕主人公赵强及其家族成员,作者从物质贫困、精神懦弱、乡村局限、命运困境等角度娓娓道来,讲述了他们之间一个个令人欣慰心酸、好笑无奈的小故事。虽然在谱系记录上进行了分体叙述,但主人公那种战胜原生家庭和熟悉环境而不懈追求的经历,在作者耐心细致的诉说下,真实而诚恳,立体而多面。其中蕴含着的改变自我、改变命运的主旨,既避免了对乡土伪诗意的窠臼,也避免了田园挽歌般的悲伤情调,有《人生》《山海情》的动力和痕迹,因而是正面的、明亮的、积极向上的、鼓舞人心的,也具有代表意义的。它力求让读者明白,为了摆脱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贫困,一个西海固儿子娃逆转人生的梦想,是可以奇迹般实现的。当扶志就是扶决心、扶观念、扶梦想的口号变为鲜活生动的事例,当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那么这就是一条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路径。不过,作者将它文字化了。
二、从家族自传到时代频率
一个热爱故乡的人,当然会把家族作为写作的初心基点和精神支柱,正如路遥说的那样,“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西海固的人们,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世世代代能积极顽强地生存下来,可面对新的观念却不思改变不思进取,还会用一套 “伪理论”去支撑自己的行为,是个顽疾。他们有诸多的优点,也有改不了的缺点;有喜欢的事在乎的人,却被浅薄的认知迷住了双眼。随着作者的笔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叙事版的动态家谱图,一段段亲历耳闻的成年旧事、深埋于心的细节片段,这些俗世烟火中,有西海固的风物钩沉、方言俚俗,更有时代的兴衰沉浮、沧桑剧变。
新时代背景下,普通乡村青年的人生之路又在何方?作为乡土写作的热爱者,作者不断从乡土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努力描绘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以及人们从精神层面的追求。《陇山塬》中,作者将个体经历巧妙的位移嫁接转介,塑造了一系列家族成员的群体形象。这些西海固底层劳动者群像,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及特点:赵福的不甘平凡孜孜追求,赵强和命运的挑战与妥协,母亲的隐忍大度和认知局限,张芳芳的敢于追求爱情与担当责任……母亲这个角色尤为真实,特别是婆媳关系的描绘和勾勒,读来同感颇多,似乎就是身边人的真实写照,令人欣慰又心酸、心疼又遗憾。
作者用两条接地气的经线组织情节,诠释了赵氏家族在血泪死缠滚打中,不同的人生理解和追求;“富”“强”两弟兄为美好生活奋斗过程中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与当下思潮相契合的,与时代脚步相吻合的。随着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描绘,凸显了一代年轻人离家在外打拼追索的过程,有力地印证了“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余华的经典语句,也是一代人的心声。就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的追求与梦想,也正因为这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才成就了一个“大大的梦”。
在《陇山塬》里,随着众多生活场面的变换和发展,故事线索也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呈现出共同进退的局面。作者用糖葫芦式的框架结构来链接风土人情、婚丧嫁娶;除了西海固鲜明的地域特点给予读者或熟稔或新奇的阅读体验之外,倒叙手法,插叙补充,更令故事丰富复杂、跌宕起伏。特别是现代章回体的表述方式,读来环环相扣,富有魅力。
乡土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说到挑战性,那就是在场性、时代性和如何表述的问题。和经典长篇小说相比,《陇山塬》还有诸多欠缺,如情节的衔接过度有些生硬,对时代风云的描绘也显粗旷。某种程度上,文学就是细节的呈现,闲笔闲话,拉家常的叙述,貌似无用的闲笔很重要。回到文学现场与文本内部,更需要以小见大,以浅入深,包括建构体系、框架模式都需有创新性的探索。尤其是乡村人物的性格特征包括语言描绘,就有普通话语系和方言语系的转化问题,个人倾向于加强方言语系的力度,因为地域色彩分明的语态呈现,更会为乡土小说的质朴厚实、生动活泼增色添彩。
彼得·德鲁克说过,“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劣势,却不知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陇山塬》这部小说让我们认识到:在平凡的世界里,总会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生活的不幸、爱情的萌动、社会的变迁、命运的抗争、生命的无奈、精神的洗礼等等交织在一起时,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作为文学爱好者,当人人往金钱欲望名利上靠拢,也有不少年轻作家行在乡村写在山林,以浪漫情怀的理想姿态行走在路上,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