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故乡一半城
2004年11月,那个寒冷的早晨,是我离家打拼的日子,但心里却十分的不乐意,灰蒙蒙的故乡上空,夹杂着火电厂那熟悉的煤炭燃烧后的气味,伤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告别父母,心里酸酸的冷冷的。大巴车把我拉到曲靖,又从曲靖坐火车来到向往的军营,转眼,我已在省城生活了近二十年。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我离那个魂牵梦绕的小山村却渐行渐远。
部队的日子充实、累但快乐着。因为部队是离开学校后,来自天南地北,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一群人成为战友,聚在一起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守土卫疆的地方。但每逢佳节之时,对家和父母的想念越发深刻,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一直持续整个军旅生涯。军营驻地我们称为第二故乡,这个定义很贴切,故乡永远是生育我们那片熟悉的土地,地位不可撼动,奋斗的军营只能排在第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故乡是出发的起点,军营是成长蜕变之地。
每年探亲,我总是急不可待的离开昆明,匆匆往家赶,对于省城的街,昆明的巷的确没有认认真真的逛过,在大街小巷到处有官渡粑粑、过桥米线、豆花米线的城市,还不如一碗炸洋芋,或者是吃碗砂锅米线来的自然真切。人的味蕾不会说谎,故乡的味道在舌尖停留的那一刻是幸福的,因为家的味道让我感到满足。那个小山村,我熟悉那里的一切,对它的亲切感从未消退,因为这里有爱着的已经走远或者还在的亲戚朋友。我喜欢来时的路,因为家乡的那条路,是我走向外界、充满无限可能的路,因为那条路有美好的希望,有最初的梦想。
“分水岭雄奇,松鹤寺秀美……这里有遍地墨金,这里有秦朝古道……”上高中时,音乐老师教唱的歌曲却忘了怎么去唱,歌词把故乡的景物概括得很生动,但我从百度上却没有找到这首歌的出处。罢了,且不去归根问底,于故乡能记住的不仅仅有名胜古迹,还有更多的景物。因人而异,感受不同。于我,是房子旁的两棵留在心底的杏树,童年,春天的杏花如现在城市里的樱花那样开得娇艳,夏天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姐姐在树下乘凉的情景历历在目……
感慨时间催人老。如今,快到了四十不惑。我的前二十年在故乡长大求学,后二十年在省城工作生活,真是一半故乡一半城,相隔260公里的故乡,每年我如游客一样,或三五天小住,或短暂的节日团聚,又被迫回到省城工作,多了一分“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的感慨。
工作给我提供了生活下去的筹码,但不仅仅是全部,260公里外的小山村的人情冷暖我同样关注,在一次次的同行中,一些亲人离我而去,我在深深怀念曾今和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同时,我又不得不匆匆赶路,去照顾和关心更多的亲人朋友。以前总傻傻的认为时间很长,转眼已经是油腻大叔,在你不接受自己渐渐老去的时候,很多00后已经成为了你的同事。
每次通过家乡的亲朋的口中得知小山村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让我欣喜狂热,没有走出村子的人们,或从村子走出又回去改变存在村庄面貌的人们,这样的村民是值得称赞的。村子的面貌在变,新农村、水泥路、路灯、柏油路、各种惠农项目……我高兴,因为它是走在变好的路上,如同一位曾经贫穷的亲人,如今变得富有,我为他点赞,为他祝福!
许多时候,我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哪里人?是故乡人,我除了一口乡音和房屋外,已经找不到证明我是故乡人的证据。说不是省城人,我的身份证地址是最好的佐证。也许过分纠结这样的问题是无趣的,城市于我,它主动接纳一位外乡人在此打拼,故乡于我,他热情的欢迎我回来,亲朋围坐把酒言欢。在一半故乡一半城的感慨中演绎着自己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生活,一路风雨一路歌,一半故乡一半城,不是讲述,而是感触。记住来时的路,是为了更好的走好现在的路以后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