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大院的春色
文化馆大院里的春色
青鸟
题记:不过是一个礼拜的光景,不过是一个礼拜没有到文化馆大院里走动,没想到大院的春色竟然这般撩人。桃花灿,李花粉,玉兰白,树荫下休憩的黄灰色猫咪,也睡得用小花枝都拨弄不醒。
和大院仅隔着一户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理,带孩子动辄就去了,如同窜门,几天没去,倒觉得有些不习惯。下午两点,周内,大院里很幽静,先走过坡上的停车处,接着三两步走一个斜下坡,经过一个大的停车处。这大的停车处,西边是去年才改造的,毁了以前的一个小花园,别的不说只是可惜了那两棵碗口粗的樱花,每逢春天,那盈盈的、饱满的粉红花枝就伸过来要勾你的衣服,或者热情的愣是要给你头上插几朵粉瓣,有的还调皮的伸出腰身,探头像门外的闹市挤挤张望,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景观,论是谁,有多惆怅或愁肠,一眼瞥见这怒放锦绣,内心都会被波澜。幽静多锦绣。现在建造成停车场,有点可惜了,但也增添了一点冷色的豪华现代感。车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
有必要介绍一下文化馆大院的分布图。文化馆曾经名为万寿宫,建于清,它的结构也多半是以皇家的结构建造的。五进门,东西两大部,正中是从前门一直通到阅览室门口的一米多宽中央通道。五进门分为前门、东西贯通的青瓦厢房、正殿(阅览室)、起居室厨房、杂物处。万寿宫是建造好了的,但慈禧并未从此经过,解放后政府改名为文化馆。
走过车场是一个跨东西两厢的长廊,长廊下是有关周至的非遗文化展示区,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周至皮影、周至曲子、集贤鼓乐等二十二项,这是值得欣赏的,是周之人的骄傲。多年前长廊下曾经是一长排青砖青瓦厢房,靠东边厢房有一排面朝西的南北厦房。那个时间厢房里住满了人,付平(已故)、张兴海、纪卓瑶、车乃递、倪运鸿(已故)……他们可都是拖家带口的,他们是县城的峥嵘人物,有驰名海外的书法家付平,颇有影响力的剧作家倪运鸿,老笔不辍的作家张兴海,对文学无限忠诚的金牌编辑纪卓瑶……每次走到这里都好像看见西厢房的付平夫人,在一人高的绿篱前,穿着一件带金丝的绣花衣服,手里拿着正洗刷的碗瓢什么的,她不笑不开口,长得像南方女人,纤细苗条娇小,很是美,她招呼来人进屋里坐坐;紧靠东厢房面朝西的一长溜厦房里,斜挎背包的车师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木工,电刨子时停时起,他可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每年春节耍热闹的标志性造型可都是出自他的手,有人曾经惊叹“文化馆乃藏龙卧虎之地!”大家都知道文化馆里文书了得,不曾想木工竟也这般奇特、精巧。没有浪漫天赋的人就不会有出格的艺术杰作。
紧挨长廊后是东西两个花园。这也算是文化馆大院里的经典景色了。中央路上的蔷薇要在五月才开,花匠老王心思很稠,他总爱营造一种造型,用蔷薇做一个门洞,他要给进这座院子的人别有一番天地之感。现在是三月中旬,只是见一些刚伸出来的翠微。最招人眼球的半空里红叶李花,满眼的白,白不是煞白,是红里透白,这些粉粉白白的小花朵一树一树。开得清丽,开得明艳,开得不藏不掖,整个是欢腾。东园正中那一株桃花也不甘示弱,红得像火,这就是个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恐怕就是她形容绽放的情景吧。低矮的铁杆海棠有点名过其实,只是开出零散的殷红的花朵,要成气候需看造化了。
少儿读书室门前的那树白玉兰永远是园中的骄傲,高大,繁茂,朵花繁盛,白如雪,白的干净,白的发亮,白的耀眼,白的叫你心生纯洁。白玉兰是园中花蕊的领头羊了,但见她盛开,其他花儿便被召唤了一般,众相出阁。蜜蜂是众花的乐队,麻雀是报喜的信使,春风唤醒,众花出嫁。不过是一个礼拜的光景,不过是一个礼拜没有到文化馆大院里走动,没想到大院的春色竟然这般撩人。桃花灿,李花粉,玉兰白,树荫下休憩的黄灰色猫咪,也睡得用小花枝都拨弄不醒。
通往图书室的夹道两边是旺盛翠绿的冬青绿篱。挤挤挨挨,万头攒动。新绿总是惹人想用手摸一摸,感受软软柔柔,柔柔嫩嫩,这是新的生命呵。高出绿篱很多的两行红叶李行道树,已经娑婆,太阳照射过来,地上已经是斑驳的光影,一位三岁多身穿粉红色的小姑娘,扎着两个小翘翘头发,正在地上捡落在地面的李子花,一位十六七岁的姑娘骑着自行车,风一般穿过花林,把车子麻溜地停在图书室门前,轻摇着钥匙,妙俏地进了图书室。
西园现在比较沉寂。沉寂并不是代表无为,沉寂有时就是积蓄,聚拢暗力。西园现在是你开我看你开,我热心为你捧场,我热心甘当观众,大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谦谦君子风度。西花园的种类并不比东园差,牡丹,肥硕香艳的红牡丹白牡丹;丛生的像宝石一样在绿色叶片里闪光的石榴;摇曳多姿的各色月季;在西照下花朵像毯子一样泼下来的蔷薇……
通向阅览室要上三道青条石石阶,这可能也就是彰显皇家的一种威仪吧。石阶两侧是两棵年身月久的松树,松树里已经是雀鸟的家园。这是众鸟的聪明,良禽择木而栖,再加上一句良禽择地而栖。上得石阶是方块青砖漫地,方块寓意大约是心怀天下,方的要比短小窄长的青砖大气很多。皇帝身边不乏考究的能人异士。阅览室门口有两棵高大的棕榈树,笔直的直插云霄,像两面旗帜,这就更显示出来皇家兼怀天下的胸怀。阅览室门口现在增添了一台玻璃自动借书柜,细心的工作人员在书柜前摆放了一张桌子,七八把椅子,还有一把小椅子,并长期的撑着一把硕大的乳白色伞。红灯笼在借书柜的两头顶端迎风舞动。有书读有桌依有凳坐,有春阳有花香有鸟鸣。真的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文字在这里摇曳生香,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阅览室后楼现在人声渐稀,住了几个零散人员,方便路远人临时落脚或午休,还有一户是专门装裱字画兼画画的师傅。楼前四四方方的一块水泥打成的地面,杂草从水泥缝隙里蹦出,这里曾经是周至县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刚新兴的舞场,举办交谊舞大赛,曾经有多少俊男靓女在这里轻歌曼舞,恐怕阅览室檐头翘起的飞龙鸣凤记得当年的盛景。人去物在,物是人非,当年的那些人已远去他乡,而这满庭芳菲依然袅袅诺诺,不减当年。
20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