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2020-09-24叙事散文木桂子

根我只不过离开你才一个多月,可是你就一次次闯入我的梦境,让我心颤,甚至生疼。你在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忙碌与疲惫中给予我些许温暖的亮色和抚慰,又平添几多细软的哀伤和忧思。我盼着,女儿也是,我们总在盼着放假。似乎一放假,我们一脚踏上归乡之路,一


我只不过离开你才一个多月,可是你就一次次闯入我的梦境,让我心颤,甚至生疼。你在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忙碌与疲惫中给予我些许温暖的亮色和抚慰,又平添几多细软的哀伤和忧思。

我盼着,女儿也是,我们总在盼着放假。似乎一放假,我们一脚踏上归乡之路,一头扑进你的怀抱,我们身上的尘世污垢也随即会在你的青山绿水中得以洗尽,而我们的心,更是如沐春风,如栉春雨,即便这是一个萧瑟的落叶之秋。此刻,我们的身,才找回了自由的心——身心一体,天人合一。

想来,之前我在城市的街巷和高楼间穿梭,那身影也只是虚幻的一副空壳。一想到这,我就想落泪,难道我苦苦追求的“进城梦”,为女儿着想的“转学梦”,只是硬硬地贴上一纸“城市身份证”?若是,总叫我不安。

总算等来了可以探望的日子,我把你从心里的位置移交到视觉、触觉、听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上,家,不再成为我阅读他人作品时的纸上故乡。我也不必为那日日傍晚城市学校门口的热闹和喧嚣,反复刺激我对比过去乡镇学校的安静和清淡,而伤感落泪。一切,都在真实的出发后抵达梦境中的现实。

妈,我回来了!爸,我回来了!然后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称呼,敞亮,纯透。父母亲拖长幸福的尾音——“哎”字的应声一直从楼上延伸到楼下。声音还是原先的声音,面貌还是原先的面貌。但我们总是听不够,看不够,亲不够。

一会儿,我们的身影飞旋到父亲的后院。茉莉、兰花、米兰、玉树等,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花花树树,这会儿正长得精神,似乎专为我们的到来而卯足了劲儿,直把自己最耀眼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看。紫藤,我想起她曾两次成为我笔下的物像,这会儿,虽入了秋,但不觉枯涩,我默立其下,不觉多望几眼。女儿见状,则联想起她笔下的玉树,那虽不艳眼却有着坚强个性的精神,当值得我们好好效仿。

父亲的庭院,植物自然繁茂多姿,而更见生趣的是,院子中间建一水池,池水清清,鱼儿悠悠。金鱼、鲫鱼、乌龟等,自在、闲散地享受着阳光,享受着生命的美好。我想,此刻,没有比它们更幸福的了。如此庭院,如此池水,如此微风和阳光,哪儿去找寻。提起那领头将军——乌龟,总叫人发笑,有两个小插曲,都与它联系上了。一个是“鱼池谋杀案”,另一个是“跳水冠军绝技表演”。女儿曾在她的观察日记里记载金鱼失踪记,可做了种种猜测也未能得出正确判断,最后在一条金鱼尸身上才找到端倪。凶手:领头大乌龟;动机:填肚子,换口味。自此,我们便不再放养金鱼。另一件令人发笑的是,这领头将军,一听到我们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它便从高高的水中之岛——栽树围成的土堆上,以漂亮的姿势噗通而下,一下子就潜入水中悠游了,俨然是一位准跳水将军。 我们看树,看花,闻香,闻鸟语。父亲的后院,这会儿真正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将相思鸟撂下,将鸟笼平放在后院的空地上,然后,我们给它们换清水洗澡,喂它们吃食。看鸟儿俩干净的羽毛,听它们欢快的叫声,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与鸟的亲昵交往,此刻,真像慈爱的父母呵护和关心着自己的宝贝。 晚饭,在一阵浓浓的天伦之乐中渡过。然后就是散坐一室,与母亲、父亲唠嗑子,一会儿今年的栗子怎么样,一会儿问父母的身体如何,一会儿央他们到城里小住……这样的谈话,没有主题,没有次序,完全是随心所欲,自由出入。谈着谈着,就啥时候换了话题,谈着谈着,就说到很远很远,远到我们童年的时候。然后是笑声,当然,有一些苦涩的回忆,但,即便如此,在时间的磨砺之后,苦涩,也成了幸福的引子,成了忆苦思甜的珍藏版,成了孩子们一代的生活教科书。

静下来了,一切都静下。时间的指针方指向八点多一刻,乡下已与安静、宁静的词语链接上。对于乡下这个称呼,我之前一直不愿承认,因为,说它是乡下,其实离城市不远,只有十五公里,驱车也只十五分钟的时间,称之为城郊更贴切;另外的原因,私底下觉得,“乡下”的称呼总是少了些面子。可是现在,我很愿意,也很喜欢“乡下”这个称呼。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在乡下渡过,那么他是幸福的。我想,对于我,以及我的孩子,乡村的气息和乡村人的朴素与精神,多少让我们生活得更真实、更自在,更真诚、更坚毅。一如家门前那株阔大的桂花,她总在默默地长叶,默默地开花,一夜金黄满枝头。女儿说,立在桂树下,仿佛站在硕大的桂花亭下。于是,“桂花雨”便从课本里走出,走进眼里,心里。自然,眼前的桂花,比之课本里的桂花,要香许多倍。我有何理由不相信,女儿习作中所称——八月桂花香,最香是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我是乘着清露,回了乡,这露里,便盛满了我一颗莹白的心。

窗外,有风轻轻敲打窗棂。想是那山风和江风的轻叩拜访,但此刻之于我,并无丝毫冷意。只觉它是一种极美的天籁之音。于是,我在这样的天籁声中,缓缓铺开宣纸,对着王羲之的《兰亭序》,将一管羊毫尽情舞蹈。空气中,除了我的呼吸,便是墨香,和书架上散发出的书香,一并充满整间书房。台灯,在前方领路,它曾经从年少走来,那时称为灯盏,是学习的导航灯;等它换了新时代名称,也竞升为我心灵的灯盏和不屈向上的力量。我在这样的夜色氛围中,慢慢翻开一本书——《私人手稿》,这本曾经在城市里让我以催眠曲方式阅读的文集,而在乡下的家,却令我倍觉静心地对视它,触摸一字字,一行行,它们似乎都在向我揭开某种生活的隐秘,一些我熟知的类似的生活经历,和一些未知的,但可以透过作者的文字想见当时生活处境的艰难和困苦,想见生命的卑贱和萎缩。从而,也令我对此书的作者肃然起敬,也引发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断续写作态度的怀疑。可贵的是,在阅读和思考中让我获得文学创作思想的启迪,和对生命的浅层思索。

几声狗吠,清晰入窗,时间的指针已指向10点半,不知不觉,我独自在书房里已静静待了两个半小时。这夜的清爽,这心的平和,全赖于家的安宁,我的乡下的家,我和家人生命的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