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老师打人后

2020-09-24叙事散文yangyizhuo

老师打人后
1我很尊重一个朋友的说法。不仅因为她也是教育同仁,并且是位优秀的教师。无论官方观点还是民间感受。我邀她看过我前面的两篇“招供”似的文字,等候她的意见:
――欣赏你的文章,心里话,真想法。但,不同意你的做法。我:我不算是个好老师
老师打人后 1
  我很尊重一个朋友的说法。不仅因为她也是教育同仁,并且是位优秀的教师。无论官方观点还是民间感受。我邀她看过我前面的两篇“招供”似的文字,等候她的意见:
――欣赏你的文章,心里话,真想法。但,不同意你的做法。   我:我不算是个好老师。   她: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我却是这个意思。
2   前面两篇文字发到QQ空间日志里,我也听到一些声音。我们这个年龄,大都为人父母,有自己的孩子正是学生。自己也当然走过学生年代。我也记录一些印象下来:   ――我小时,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当了全班学生的面打过我。我就羞的抬不起来,觉得没脸见人的样子。   ――我最讨厌两种老师,一种是男老师娘娘腔的,第二就是男老师爱打人的。我上学的时候,一个老师手里老拿一根棍子,动不动就打人。烦死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讲完自己的课就走人。到下课的时候才回来。班里乱成什么样也不管。如果老师能管得严一些,我不至于只上到初中。上小学时,老师管得严些,我成绩一直不错呢,总能考到前三名,得奖。小学时,就没有自己买过作业本……   大家都也做过老师的学生,这里,我又不觉要强辩几句。其实学生挨打,第一感受也真的不是“痛”,是“羞”,是“耻”。但知“羞耻”不是坏事情。这个论题论充分展开需要篇幅,却没必要。   检查我自己,我从来不会“动不动”就打人。一般有两种情况是不打的。一种是极有自尊,能够自知,略懂些自律的。不要打。说话语气重一些,他(她)都要咬牙切齿或者悲痛欲绝了,再打,是变态老师。要知“痛”知“羞”是目的,不在“动口”“动手”。   第二种情况,是这个孩子也确实到了自己的能力极限。这时,你不能打。他学不会,已经很努力的在学。这时老师能做的,就是极尽所能的去“教”。你一遍听不明白,我再讲上三遍。你一时不会做,我可以再等你三天。前提是,你必须是在“学”是在“做”。明明能学会的,却不学。明明能够做的却不做,还是会有一点耐心,我会数到一,二,三。数三的时候,可能会打到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数到一、二、三。做错事情了。这是件坏事情。什么是坏事情。很简单,对别人不好,或者对自己不好。于人于己都有害,或者单方面有害的事情,这叫做坏事情。明白了吧?明白就好。这算“一”。第二次又犯到了,是你记性不算太好。这是“二”,到“三”的时候,需要有些“痛感”,只是让你知道,我们不能一直不停的数下去,自然数一直往后是无限大的,但人生有限,世界有限。我的耐心也有限。   一朋友说话诛心:打过学生之后,是你舒服了,还是他改正了?   我也凭心而论:该打不打,的确让人不舒服。学生能改正,是大喜悦。人都是有劣性的,好逸恶劳,嬉而忘业,心猿意马,半途而返,这时候需要的是“鞭策”。可惜的是,大家也已经忘记了这个词的本意,流于口头上的一个虚妄说法了。   陶行知遇到捣蛋的学生了,掏出一粒糖来,我让你过来,你来到了,给你一颗糖。   我还没有批评你,你就知到认错了,再得一粒。   相信你可以改的很好了,还给一粒……   几粒糖豆可以教化天下,那是故事。我甚至可以说,只知道吃糖的学生,会得病。   我爱我的学生,不说什么“爱之深,恨之切”的套话,只是说,有些事情,你应该做,有些事情,你不能做。当做不做,不当却做。会痛。
3   说着说着,又为自己辩白。也其实我心里自然知道,打人的老师,也已经是“无奈又无能”的了。这起码证明我还并非无耻。   我问过朋友一个问题。你们那里老师打不打人?   很少。几乎不。   那学生不肯学习,或者犯了错误怎么办?   ――放开。就是不管了。   ――罚写作业,扫地。   ――通行家长,一天一报。家长觉得丢人了,回家自己打。   朋友说,说心里话,如果孩子回家说在校挨打了,我心里会很不舒服。有时,也见学校里有家长在和老师理论。   我问她,那你打不打孩子?她说,我脾气上来了,也打。呵呵呵呵。   另一朋友说,孩子他奶奶特别疼孩子,我们训孩子声儿大些她都不高兴。但有时候,她可以打两下。
通过上面,我便得出一个结论,一个问题:   结论:在我们中国,孩子是可以打的。但不是谁都有资格可以打。   问题:那你觉得那样的老师,算是好老师吗?   回答:不算是。   一朋友说,你说什么是暴力?一天的作业,要写21页,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一直到晚上11点左右。这才叫暴力!我们做家长的还要给孩子解释,老师是为了你们好,不然的话,不管你们了,什么也学不会。   打人的叫做“硬性暴力”不打的,使用“软暴力”。其实也不用新鲜名词,在我们教育法规里本来就有较准确的说法: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果说我暴力上,也许应当叫做“不变相体罚”。
我们教育法规说法有趣,只是说“不准”,并没有说什么是“准”的。   于是,我也就遇到一位家长了。好像做过几任乡村干部的,没头发,秃顶油亮,身材肥硕。来办公室,往我旁边椅子上一堆,拿出在村委会讲话的架式,眼睛并不看着我,说: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能……不能……不能……不能……。   我就反问,那您说下,您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我要怎么教他才好?   他理直气壮:那是你的事情。我们什么都会,要你们老师做什么?   我就也气粗:我来做老师,也就这么教。你觉得不合适另请高明。   这叫做流氓手段对付流氓。
4   我再发第二篇文章时,网络上显示一些关键词,于是就链接到一篇另外的日志。题目叫做“做个流氓老师多好”   里面大约说,做个流氓老师多好?看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还嘻皮笑脸不正经,我就过去踹两脚。   做个流氓老师多好?家长敢找上门来,我就去砸他家玻璃,砸了前窗再砸后窗……   做个流氓老师多好?率领学生考大学,根本没有墙,到处都是门子,升学率百分百。   我觉得他前面写的挺流氓,也挺好的。结果还要拖个“老师”职业病的尾巴,要点明文章主题了,说“觉得老师的批评权就小的可怜”。   其实老师又有什么权力?只有赞扬权,少有批评权,只有教育权,没有惩戒权。   原来看过一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心里就很有些不平!“怎么就只有良相良医”没有“良师”?   现在想想明白。“相”和“医”都是有些实际手段的。相手里有权柄,医手下有药针,大到国家,小到个体,他是可以左右你生死大限的。老师这个东西就玄虚的很,你听他说的话了,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就得了什么好处,你不听他话,又没有什么坏处。得意了就搬出师承来,表示自己“尊师重道”,不得意处,就可以说,“都是当年那老小子害的”,所谓“误人子弟”误人子弟啊!啊!啊!
5   接着说打人的事儿。   我老婆就说,干嘛打人家?打人家时想想,是自己家孩子怎么办?   用孔夫子的话翻译过来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很少打自己孩子,但也会。他老师若开列了理由充分,我肯定支持。欠打就打。   听到过一段故事,我也就此敷衍过一篇文章。是说的学拳的事儿。   杨氏拳,曾经名满天下。杨露蝉号“杨无敌”。他督促子辈练功,自己然苛刻。据说让儿子在方桌下盘低架练拳――这种练法,吃苦多,出功快。儿子吃不消从下面刚探头出来,父亲就拿烟袋锅猛凿。   几年后,儿子功成,也是所向无敌。但杨氏二代爱子心切,想想自己当年苦楚,便没有责成他的子辈。临终时,就把三代叫到床前。孩子,我们杨家拳,到你这里也算终了了。   后面故事又颇为复杂,说三代杨澄甫听父亲遗恨,自己开始中年发奋。狠劲苦学,又成一代大家。   我现在也跟一个老师学拳。他打人自然和常人不同,更多的技术含量,“手背如铁板,专打鼻子脸”“上打头下打裆,中挂两肋取中央”便是收敛着劲,打上一下,七荤八素,让人回味无穷。还往打不知道从哪里打来的。这是件让人又恐怖,又艳羡的事情。他说他老师60多岁,打他也轻而易举,一伸手他就墙上去了。所谓“打人如挂画”。跟老师学拳,本是花钱找打的差使。   我们学拳的师兄弟,十来个。师父有亲生儿子两句,都不学拳,据说,小时候打怕了。
6   我儿子也不跟我学。我倒是没有打他。说不清楚,好像我会什么,他就不喜欢什么。自家的东西不是好的,别人的什么都稀罕。   随他去吧。   能遇到个好老师,是你的造化。   家里守着好老师,不知道珍惜。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 7   只说起打人的事,好像本老师只是只懂打人的魔鬼。自我检讨下,才不是。十四年来,我的学生,应该少有记得我的“打”,记下了更多的别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很美好的,对我,对他们来说,都是极珍贵的。   初一小孩犯错误了,还缩着脖子,袖着手,笑眯眯,一边走进来一边不停浑身打哆嗦,一幅正宗痞子相。我就怒不可遏打他一通。他就哇哇大哭。   末了问他,为什么哭?   ――你打俺了。   为什么打?   因为俺笑了。   听他这么说,我都快哭了。老师真若要这样做的话,简直是可以乱棒打死了。   也其实一句话,可以遮脸,若是我儿子,我也会伸手打了。   十几年前,一家长说,杨老师,你就拿我儿子当你儿子一样。打骂由你。那时我还没结婚。现在,我有儿子了。也没有家长说起这样话来,总得来说,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还有,就是我的教育水平长进的慢。   朋友说,你收敛些的好。不怕家长找你麻烦?   回答:怎么不怕?我也怕自己学生荒废掉,到他反省过来。那倒是大麻烦。   我就想想,要不,从法律角度,我们在入学的时候签个协议。家长认为老师可以实施的手段都有哪些?可不可打?打哪里?几下?多重斤两可以承受?对学生在校的要求又到哪里?学生也可以参与,觉得哪些是自己负责的,哪些是老师家长管理的,怎么管理才好些?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有言在先,分清责任。
8   昨天下午,出门修理手机,正好就看到电影院里在搞一个教育专题的讲演。我是感兴趣的,就扒了门缝看几眼,听几耳朵。只几分钟也就把兴趣消耗光了。   我们国家的讲演也很有意思。的确是在讲,在演的成分太多了。他在上面说的慷慨激动,却只是一厢情愿,底下人只是能听听,笑笑,伸手拍拍巴掌。我们的专家,一般熬到“家”了,也就都不太人事具体专业了。于是,专的不做,做的不专。这样也有好处:只要做就有做不好的地方,还有什么理由去给别人指教?所以不做的,倒是无所不能的,无不周致的。   让我信服的是,做的好,做上至少一年。甚至二到三年。我们在一边看了,学了,真正理解体会了。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一个好老师到底好在哪里?为此,付出十年的生命代价,我愿意。   再多了不行,再多了,我就白学了,没什么机会实践了。   现在也在学,不过,我更愿意听一些,看一些实在的,长线的,还有就是希望看到教育以外,但是影响着教育的东西。   比如,校园老师的做法,不是孤立的,好多方面受到校园外,有着地域历史的原因。再大一些,说国外如何如何,只看一件事,一堂课,一个学校,远远不够。说到根底是个文化基础的问题。
9   无字处,给别人说。――复制前文一句,作为朋友致敬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