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溶情于月凝清芬(修改稿)

2020-09-24叙事散文范廷伟
记得与张奎武先生的初次相识,是在邹平县文联组织赴码头镇广田小学的采风活动中。我对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儒雅内敛,沉稳朴实,其书法作品用笔遒劲,古朴高雅,这样的性格气质与书法墨迹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内在呼应。现在想来,该是先生谨守法度,保持一种盎然
  记得与张奎武先生的初次相识,是在邹平县文联组织赴码头镇广田小学的采风活动中。我对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儒雅内敛,沉稳朴实,其书法作品用笔遒劲,古朴高雅,这样的性格气质与书法墨迹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内在呼应。现在想来,该是先生谨守法度,保持一种盎然的古典情怀使然,也体现了他畅叙幽怀中一种自适的人文精神。

  随着接触次数的不断增多,对先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宽泛:他离岗前供职于邹平联通公司,曾担任公司重要领导职务多年,业余爱好涉猎广泛,从体育到戏曲,从摄影到书法,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然而他最擅长和钟情的,则是书法的孪生兄弟——篆刻。在拜金媚俗盛行于世,喧嚣聒躁不绝于耳的浮躁文化氛围中,这种孤僻的业余爱好似乎与物欲横流,红尘滚滚的当今时代不相合拍。但他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孤独,将别人最容易在灯红酒绿中消磨掉的大好时光,苦心孤诣地挥洒在溶溶月色下的工作室内。出生于千年古城长山镇的先生,自幼酷喜翰墨,习字伊始,他先从唐楷入手,后又临汉碑、甲骨金文、秦篆、加之章草、行草多有涉猎,为他的篆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先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专攻篆书篆刻,因为工作时间上比较紧张的关系,早年间一直无法外出拜师求教,所以,他只能以书为师,以书为友,诗书相伴,忙里偷闲地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篆刻研修班。先哲们有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先生通过在自己“溶月斋”内十余年间的不断研习、提高,不懈于内,忘身于外,将多类文化知识消化,灵活应用于自己的道德修炼与艺术创作之中。   篆书印刻始于战国而盛于两汉,此后沉寂数千载,于二十世纪后期勃然而兴,篆印取花鸟鱼虫等物象之大意装饰印文,具象与抽象交融复合。篆印创作的特点,多以曲为直,以圆为方,化简为繁,巧以花饰尽婉畅流动之意。先生深深地懂得,一幅优秀的篆刻作品既是作者人格精神的艺术折射,也是作者修养、学识、道德、情操等的艺术外化;一幅成功的篆刻作品,是作者丰富学识的综合反映,是作者高雅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作者绝俗品位的最好定格,高水平的篆刻家无不功在其外,这是古今篆刻大师穷其毕生精力证明了的道理。奎武先生决心认准并加以实践,除了苦研秦篆汉印外,他不顾年事已高,遍访祖国山水大地,苍翠山野,烟云舒卷的风景浸润着先生的灵魂,他精心创作的每一幅篆刻作品,都是将祖国江山秀姿,绿水春波了然于胸的结果。透过其方寸之作,我们看到的既有田园景致,也有高山大川,这些作品无不寄托着先生对祖国山水的挚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感悟到他的篆刻作品里,既有深刻的文学性,也有淳香的书卷气,既有震撼人之心灵的独特魅力,也有启迪人生的社会效果。   芝兰带露清香郁,松柏经霜老气横。生活中的奎武先生,沉稳中不乏幽默,平和中不乏睿智,我们相聚的一些场合中,他也经常舌璨莲花,妙思隽语,令人不能不赞叹他年轻人一样的心态与思维。所以朋友们常说,先生的感染力非常强,他走到哪里,哪里便能布满了阳光和豪情,其“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宽则得众”、“人生在世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事多所不通唯酷好学问文章”、“月下观泉听风”、“书须存思”等许多作品,像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的青松翠柏,硬干苍枝,姿态万千,蕴涵人生哲理的语境表达,让先生在刀与石的碰撞声中深深地为之陶醉。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九九七年他首次参加山东省第二届“胜利杯”书法篆刻大赛,竟出乎意料地得个一等奖。在与同好者的交流中,他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艺术创作的征程,永无止境。他在报考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第六届篆刻研修班期间,有幸得到了熊伯齐、李刚田、刘一闻、古溪等名家的教诲与指导。先生由此能够熟练自如地驾驭篆刻这种技能,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怀。他像一匹千里马,已经不拘泥于步态的形式,忘我奔腾,这也说明了先生已经达到学识丰富,品位绝俗的较高境界。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先生的成功得益于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从一九六七年至今的四十多年间,生活上的风风雨雨,工作上的坎坎坷坷,丝毫没有阻挡住他执着于追求理想和艺术的脚步。他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加之敏悟力强,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厚重久远的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如漫步于林峦郁盘,山路纡曲的风景之中,走的路越远,欣赏到的风景越多。他的篆刻作品,刀法灵活放纵,情感姿肆生动,讲究雄健洗练,节节呼应;多少年来,他在各种书体的嬗变与创新过程中,努力将颜筋柳骨、羲頫之长巧妙地融为一体,使篆刻艺术得以升华。先生起刀藏锋,收刀务实,平不亢、竖不斜,始终十自己的作品字体骨肉均匀,清新刚健,精神饱满,结构端庄的特点。先生特别注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将大自然的美和现代生活的美融化其中,在规范中求新奇,注活力,既有视觉美、韵律美,又有内在的精神美。先生的篆刻作品,规整峭劲,厚重沉稳,儒雅古拙,雄健大方,真可谓大气恢宏,丰骨独具,品之如入清新脱俗之径,透出一股出尘脱俗之气。特别是我们沉浸在先生所营造的古朴典雅的气氛中时,便如同金秋季节里挟裹着花香的缕缕微风,甜得醉人心脾,美得令人屏息。   综观先生的篆刻作品,可以看到运笔足作自然,一气呵成,他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篆刻风格,为此不少人都非常喜欢他的篆刻作品,由此各界求印者众多。二零零九年八月,先生将其印作整理出来,结集为《张奎武印稿》,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从其结集出版的印稿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味到,先生对篆刻艺术近乎颠狂的追逐精神,源于有种强大的不服输的自信和对艺术精准的感悟;由此不难想象他创作作品时的丰采。先生的篆刻作品,无不银钩铁划,刚劲非凡,凝重朴拙,激情饱蘸,字距疏密间,可见错落有致之功,字体张驰中,更见曲径通幽之妙,这些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几乎无处不在。通览印稿,总是给人一种“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的感觉。先生惯于将神会书法前贤,迁想妙得之花用于篆刻作品,我们欣赏到的,既有山的妩媚、稳重;也有水的跌宕、平静;还有平原的广阔、雄浑;品评张先生朴拙古典却又颇具真情美感的作品,需要一种灵性,因为艺术的意境已非视觉平面的直接再现,而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与物我交融。   因为痴情,所以眷恋,因为痴情,所以决绝。曾多次自言“穷文富武”的张奎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勤奋好学,笃实诚信,作为相差十多岁的“忘年交”,与他接触,足够让人感受到他的豪迈人生与创作激情,而他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现着他的人文情怀,实践着他的人生理想。令人欣喜的是,二零零四年以来,张先生除相继获得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全国书法大赛银奖,“情系西部”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二等奖,西泠印社海选华东赛区优秀奖外,二零零七年还获山东省书法大赛二等奖,作品也曾入选“和平颂”太空艺术飞行之旅,两方篆刻艺术作品,随神七遨游太空,二零零八年获得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一等奖。人们经常说君子乐得其道,先生的艺术成就虽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却不骄不躁,和往昔一样不懈探索并进行新的更高追求,为了保持最佳创作状态,他几乎推辞掉所有的应酬,为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不仅体现了一位篆刻大家认真执着的敬业态度,更体现了先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以及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   现为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火天印社”副社长的张奎武先生,他充沛的创作激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既然时日已到,必然火山爆发。我们期待他用细腻不俗、洗练不媚的刀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向世人奉献出一道夺目的风景;艺术令人返老还童,兴趣令人义无反顾,也祝愿先生永远处在那种天才艺术家才有的、热烈的、活泼的体现着生命为艺术而存在的本真状态。(共3093字)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10-28 04:0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