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感慨三则

2020-09-24叙事散文文佳
感慨三则文/文佳一陶渊明,高尚士也。其高明之处在于他家贫如洗,却拥有天下。他有读书人所缺之物。那时,万千学子寒窗苦读,尚有落榜之忧,而他因淡薄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尚可有会意之喜,以致欣然忘食。从精神角度来说,他拥有比那些书生更大的收获。
   感慨三则
  
   文/文佳
   一
  
  陶渊明,高尚士也。其高明之处在于他家贫如洗,却拥有天下。
  他有读书人所缺之物。那时,万千学子寒窗苦读,尚有落榜之忧,而他因淡薄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尚可有会意之喜,以致欣然忘食。从精神角度来说,他拥有比那些书生更大的收获。这是他高明之一。
  他有世俗小人所缺之物。东晋,战乱不断,多少世俗小人献媚讨好,阿谀奉承,做人兢兢业业,畏畏缩缩,在本性之上自认牢固的防线,如同包裹火焰的锦绸,痛苦不已,而陶渊明生性豪放旷达,率性纯真,常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亦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悟,任感情宣泄于人世,“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这是他高明之二。
  他有为昏君粉饰太平的文人政客所缺之物。昏君无能,放任奸臣作乱,而这样的丑行是妙年不得人的,自然又滋生出了一些整天说违心话,做违心事,写违心文章的文人。写出的一些滑稽可笑之辞,难圆自说,与心中初学时救济天下,文治武功的鸿志违背。如寄生虫,虽憎恨寄生的方式,却不得不贪婪地吸血,而他“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不受世事人情之束,如同囚笼外的鸿雁,疾驶而逝,在辽远的天地间任意书写豪迈丹青,让牢笼里的囚犯们既羡慕又嫉妒。这是他高明之三。
  如此看来,陶渊明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获得了多少人追求之物,确是“无”之“有”了。追根探底,他其实是保守了人原本的性格罢了。“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做”。那不过是保持了小孩似的天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天使总是小孩吧!
  从“无”到“有”,有时只用放弃一点东西,轻的,似鸿毛。
   二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获得,更是一种精神。书有好有坏,有知识,有故事,有人生,有社会,有科学,有艺术。所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犹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一座座青山,几间草庐,挚友论学,自然讨道。草色映帘青色染台,大鸿儒抱经论读,实则是养性罢!是与自然这种悠闲协调纵情山水,幽雅情操,志洁隐居。是一种陶冶,练出练达的读书之味,千古悠悠,把那份青山与绿水之情,读书论道之意,永远名入汗青。多年后,后人玩读,未尝不品出人世浮沉,悲悯情怀,大道无形。那举手投足间,散落的情操,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释怀与心空一切的智慧,其情感之成熟便归之于读书也。
  其博采也,足见于诸葛亮唇齿之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饱读书籍,淡泊明智,宁静致远。口头自然博彩,只见南阳草庐中,一番隆中对,几表兴汉志,独观天下傲视群雄,只让刘备称“善”;吴蜀战船大江上,周郎才傲,人才一表,却被骂死;《出师表》上,尽进忠言,彰显忠心,盼登蜀道,北伐曹操,劝谏后生,此诚“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啊!再看舌战群儒,空城退司马,并不显出其雄才大略,胸中有韬略,腹中有甲兵,其口才之娴熟,便归之于读书也。
  其长才也,足以吕蒙刮目之变也。鲁肃劝吕蒙多读书,不然就只是一介武夫了。而今者,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才能之长进,便归之于读书也。
  在当今社会,情操见积,口才交流,才干能力犹为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乘书籍之梯,多读书,读好书,怡情博采,长才,成为学生的尖兵。
   三
  鲁迅。提起这个名字,仿佛揭开了一页历史的沉重。那些许无奈,仿若徘徊。把那些徘徊的岁月都一一回顾,倒也算一种峥嵘。哦,灵魂。我不知道,也无法揣测。我知道的,只有一个战士和一个战士的坟墓。
  他的文章怀着恨。“周身的黑暗”,碰壁。“隔成了孤身”,气闷,悲哀。“也不愿都如别人辛苦恣睢而生活”……他的希望是他莽原的希望,他的路是走出来的。琅琅之词,我想这应该有一种呐喊的力量,有一种疾呼的激情,有一种战斗的光辉。他着实怨恨着怒对着黑暗,他想要撒播光明的种子,为每个人点亮熄灭的灯,为民族敲响最后的警钟。麻木和愚昧的狂澜,吞灭了人性的光辉。他是孤零的岛,在屹立中坚强!
  他的灵魂含着爱。爱着贫穷,爱着落后,爱着麻木,爱着愚昧。他把全部的爱放在手里边,用手写在笔里面。讽,嘲,批,这是含恨而爱,是牺牲而爱,是灵魂而爱,是由死向向生而爱,是由黑暗向着黑暗,向着背后的光明而爱。
  战士走了。有人说,他走了。有人说,他活着。但不管怎样,再也没有战斗,也没有战士了。
  今人,只能从鲁迅深刻的文笔间,心升感慨,只能从先生深深的眼里,看到当时的力量与懦弱。抬头间,从那壁墙上,今人看到了他的模样,深深地,看见鲁迅先生的灵魂。
     
   [ 本帖最后由 文佳 于 2010-11-15 21:0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