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当年小处方
2020-09-24抒情散文季大相
想起当年小处方
季大相从2010年9月1日起,乡镇社区卫生院常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因病支出的经济负担。这使我想起了当年看病的小处方,感受着人性化的温暖。我儿时的时光大部分是在大集体年代度过的。家乡是1980年区划调整而
想起当年小处方
季大相
从2010年9月1日起,乡镇社区卫生院常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因病支出的经济负担。这使我想起了当年看病的小处方,感受着人性化的温暖。
我儿时的时光大部分是在大集体年代度过的。家乡是1980年区划调整而设立人民公社的,此前,属黄集人民公社管辖,为边缘村落。如果去公社办事,比去一趟县城的路途还要远。当时,谁有个头疼伤风感冒这类的小毛病,到大队赤脚医生那里拿几颗药丸吃吃,重一点的在屁股头上面扎上一针,很快便能见效。赤脚医生处理不了的疾病,那就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因离公社卫生院较远的缘故,乡亲们外出看病一般都会选择直接前往县医院就诊。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是在大队卫生室,还是在县医院,领取的药品全部是小纸袋盛装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环保。药品没有精美豪华的外包装,自然是低成本,患者的经济负担自然也就降低了。记得当年到县医院看病时,望问闻切一番后,医生才落笔“刷刷”地写下处方。划价、缴费,也就块把钱,甚至是几毛钱的药费。到药房取药,柜橱里摆放的全部是瓶瓶罐罐,各式药丸簇拥着地卧躺在里面。司药的手拿一把精致、小巧的勺匙,眼瞅处方,用勺匙从药瓶里舀出药丸,边过数边往小纸袋里装,按量装袋后,双手麻利地将纸袋口折几折地包好,再用笔在纸袋上面将每日服几次、服药时间,以及用药量等事项一一注明,一目了然。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可以拆开来散装销售。9岁那年夏天,我下河洗澡时小腿肚被河坡旁的一节铁丝划破,当时并不在乎。几天后,伤口处红肿发炎,到大队卫生室就诊,给了点“消炎粉”撒在破溃处,很快,肌肉表皮结痂长好,表皮下却鼓起脓包来,手一挤,夹带着血丝的浓液汩汩地冒出来,几次反复过后,赤脚医生无奈地说,我治不了了,去县医院看看吧!那时,自行车在农村也是稀罕物,更不用说公交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了。父母轮流着将我背到县医院,挂了号,门诊医生看过后,开了处方,还特别强调了一句,买了药后,再到门诊来一下,清洗一下创口。父亲手拿处方到窗口划完价后,面露难色。原来,药品费用2.3元,而父亲掏遍全身仅有2.1元钱。无奈,父亲手拿处方回到门诊室,吞吞吐吐地向医生说出了身上钱不够付费的窘况。其实,家里早已空无一文,就这2块多钱还是找在大队代销店里当营业员的二叔借来的。医生接过处方撕掉,又重新写了一张处方递到父亲手上,并伸手往旁边的一位中年人一指,说道:“你们两人合买一瓶碘酒吧!”那中年人的裤脚上面还沾染着麻麻点点的泥巴,一看就知是位地道的农民,他的脚掌被一根铁钉扎破,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父亲掏钱与他在同一张处方上合买了一瓶碘酒,医生又从自己的抽屉里找出一个小玻璃瓶子,将一瓶碘酒分成2份,父亲与那位中年人各取一份。接着,医生又用镊子夹点药棉醮碘酒给我清洗了创口,并将用剩下的碘酒给我带回,还向父亲简单地传授了清洗创口的基本要领,再三嘱咐,两日后如不见好转,要及时复诊。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医生开出的用药量,一般不超过3天,对每一个患者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句话:“先开点药吃吃,等药吃完了,如果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就再来看看……”态度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儿显摆的架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彩超、核磁共振……今天的医疗设备之先进,可以用“神速、神奇”来形容。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百姓就医的钞票厚度与日俱增,成为不堪重负的负担。看病难,一般人家看不起病了,这成了关系民生的社会积患。医改了,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这是党和政府惠民的一项重大举措。姗姗来迟毕竟来了,感慨之余想起了当年那一张张小处方,但愿医改的实施,能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少花钱,看得起病的福祉。
小处方,大实惠。进医院,医生能给开出一张少花钱疗效好的小处方,这是老百姓期盼的事。这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医生能做到的事
版权声明
。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10-8 13:51 编辑 ]
季大相
从2010年9月1日起,乡镇社区卫生院常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因病支出的经济负担。这使我想起了当年看病的小处方,感受着人性化的温暖。
我儿时的时光大部分是在大集体年代度过的。家乡是1980年区划调整而设立人民公社的,此前,属黄集人民公社管辖,为边缘村落。如果去公社办事,比去一趟县城的路途还要远。当时,谁有个头疼伤风感冒这类的小毛病,到大队赤脚医生那里拿几颗药丸吃吃,重一点的在屁股头上面扎上一针,很快便能见效。赤脚医生处理不了的疾病,那就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因离公社卫生院较远的缘故,乡亲们外出看病一般都会选择直接前往县医院就诊。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是在大队卫生室,还是在县医院,领取的药品全部是小纸袋盛装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环保。药品没有精美豪华的外包装,自然是低成本,患者的经济负担自然也就降低了。记得当年到县医院看病时,望问闻切一番后,医生才落笔“刷刷”地写下处方。划价、缴费,也就块把钱,甚至是几毛钱的药费。到药房取药,柜橱里摆放的全部是瓶瓶罐罐,各式药丸簇拥着地卧躺在里面。司药的手拿一把精致、小巧的勺匙,眼瞅处方,用勺匙从药瓶里舀出药丸,边过数边往小纸袋里装,按量装袋后,双手麻利地将纸袋口折几折地包好,再用笔在纸袋上面将每日服几次、服药时间,以及用药量等事项一一注明,一目了然。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可以拆开来散装销售。9岁那年夏天,我下河洗澡时小腿肚被河坡旁的一节铁丝划破,当时并不在乎。几天后,伤口处红肿发炎,到大队卫生室就诊,给了点“消炎粉”撒在破溃处,很快,肌肉表皮结痂长好,表皮下却鼓起脓包来,手一挤,夹带着血丝的浓液汩汩地冒出来,几次反复过后,赤脚医生无奈地说,我治不了了,去县医院看看吧!那时,自行车在农村也是稀罕物,更不用说公交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了。父母轮流着将我背到县医院,挂了号,门诊医生看过后,开了处方,还特别强调了一句,买了药后,再到门诊来一下,清洗一下创口。父亲手拿处方到窗口划完价后,面露难色。原来,药品费用2.3元,而父亲掏遍全身仅有2.1元钱。无奈,父亲手拿处方回到门诊室,吞吞吐吐地向医生说出了身上钱不够付费的窘况。其实,家里早已空无一文,就这2块多钱还是找在大队代销店里当营业员的二叔借来的。医生接过处方撕掉,又重新写了一张处方递到父亲手上,并伸手往旁边的一位中年人一指,说道:“你们两人合买一瓶碘酒吧!”那中年人的裤脚上面还沾染着麻麻点点的泥巴,一看就知是位地道的农民,他的脚掌被一根铁钉扎破,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父亲掏钱与他在同一张处方上合买了一瓶碘酒,医生又从自己的抽屉里找出一个小玻璃瓶子,将一瓶碘酒分成2份,父亲与那位中年人各取一份。接着,医生又用镊子夹点药棉醮碘酒给我清洗了创口,并将用剩下的碘酒给我带回,还向父亲简单地传授了清洗创口的基本要领,再三嘱咐,两日后如不见好转,要及时复诊。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医生开出的用药量,一般不超过3天,对每一个患者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句话:“先开点药吃吃,等药吃完了,如果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就再来看看……”态度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儿显摆的架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彩超、核磁共振……今天的医疗设备之先进,可以用“神速、神奇”来形容。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百姓就医的钞票厚度与日俱增,成为不堪重负的负担。看病难,一般人家看不起病了,这成了关系民生的社会积患。医改了,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这是党和政府惠民的一项重大举措。姗姗来迟毕竟来了,感慨之余想起了当年那一张张小处方,但愿医改的实施,能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少花钱,看得起病的福祉。
小处方,大实惠。进医院,医生能给开出一张少花钱疗效好的小处方,这是老百姓期盼的事。这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医生能做到的事
版权声明
。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10-8 13:5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