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成都”文化
各具特色的“成都”文化
借“大运会”的东风,公休去成都转了一下。先前咱去过成都,这次去,有好多地方、尤其是有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建设、包括跟一些旅游景点相近的地方,增加了许多新意,可以说今非昔比。但老景区依然是原来的样子,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建设,让保持着古色古香。如“宽窄巷子”是成都又一大名胜古迹,更是有着浓厚的吐故纳新的味道。如宽窄巷子,位于市一环路西三段,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省人民医院、青羊宫、文化公园正中央,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都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四川人待人比较宽厚,也许是生活在景点里的人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笔者与这里的老人攀谈,并在他很乐意交流的前提下,得知了这个景点的历史渊源:这“宽窄巷子”缘于一个历史真实故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宽窄巷子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多少年风雨飘零,只有如今的少城剩下宽窄两条巷子可以见证当时的景象……
听起来,老人的讲述是一个笼统的“宽窄巷子”的基本情况。“打破烧锅问到底”也不可取,余旋即乘人多、拥挤不堪、寸步难行的空隙,就近“采访”了以为正准备说书的年过花甲的老者,他谈起“宽巷子”还头头是道,大意是这样:“宽巷子古街市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金河宾馆北面,东接长顺上街,西通西城根街。全长约500米。是一处独具老成都民居特色的文明街。房舍大多建于民国初,少数建于清末,大半是两个天井即前、后两个四合院式的平房。八字粉墙,红檐青瓦,大门前两侧一般还残存着蹲放石狮、石鼓的石墩,门楣上雕着金瓜、佛手、寿字等饰物,屋脊有残存的泥塑兽头等。临街大门内还有一道绘着金线狮子的四扇中门,若无庆吊大事,中门不开,由侧门进出。可称之为“成都旧居的实物档案馆”。“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中,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如今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您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而四合院中您可以品盖碗茶,吃正宗的川菜。宽巷子唤起了我们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
真不愧为是说书的把式,说到最后,还来了一句“宽窄巷子不仅是成都的、四川的、西部的,它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单从他脸上写满的神采飞扬,明明是自豪地抒情!我想,真实心声的吐露,毫不为过——巴适,安逸。
“窄巷子”又是咋回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打算再去转转“窄巷子”。同行的妻、女轮流抱着外孙,已被挤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对于我的馊主意有些反对,最终她们没有犟赢我,我便找了些“理由”抢先几步混入了远比“窄巷子”更挤的人流里,着实体验了一把“大伙儿洒一把汗,像一阵雨;举起一只手,就像一片云”的滋味。
成都人说“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窄巷子的名小吃很多,为了找一处立足之地,加之肚皮已经几次叽里咕噜吵过不停,于是选择了一间二层小竹楼坐下,点了几种小吃,女儿买单、服务员端上桌了。席间,来自大洋彼岸的两位美国老年夫妇朋友,满头两鬓斑白的老爷子不会使用中国的竹筷子进餐,还演绎了一个有趣的插曲:估计老太婆来过中国多次,用起筷子比较自如,还不时地给她身边的老爷子做示范。但他始终用不来,要么一手一根往拢翘,不行。用右手直握,就像半身偏瘫的人中风未痊愈一样,怎么也倒不过弯来,还不时将碗搞翻,食物外溢。几次不能让迫不及待的口吃进东西,那是急切中含羞涩、生疏里夹笨拙,最后哈哈大笑……送菜的姑娘看到这里,我让她取出一只勺子递上去试试,一口流利的英语、比划着手中的勺子,意思是“舀着吃”。那老爷子试了一下,果然奏效。当他学者“技术”、嘴里吃进了食物,笑容满面地竖起大拇指向姑娘“叽里呱啦”一句。我望着从我背后路过的姑娘,她会意地向我说:“他说,‘你真好’!”
走到窄巷子的尽头,又从另一个“说段子”的人口中获得新知:“这成都‘宽窄巷子’,却有一番来历——传说张仪筑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屡筑屡垮,总是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忽有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绕行一周后死去。张仪心领神会,沿龟迹再筑城,果然城墙牢牢站稳了”。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有着现实的依据,因为张仪筑城之初,试图把成都的城墙筑得像秦国咸阳的城墙一样方方正正。然而成都平原不是关中平原,这里土地潮湿,难以找到坚实的地基,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之后,聪明的张仪根据地形,把城筑修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我想,无论是城墙的形状,还是神龟相助的传说,都是符合情理的。
从“宽窄巷子”的地形图可见,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传统文化、工艺文化,还有丰富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戏曲文化、舞台文化等等等等。如果你去了成都,不妨到宽窄巷子里去转转,你一定能领略到这里各具特色除了“宽窄”而外,还蕴藏着许多其他地方不具有的文化。你会发现各具特色的“宽窄巷子”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