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难忘
引子
6年前初冬的一天早上,我还未起床,便收到微友罗红老师的微信:“王老师早上好!最近,以‘爱传递网’的名义组成的爱传递团队,有个‘感恩的心’征文比赛,想邀请您出任评委,不知是否能拨冗参与?”一听说是“感恩的心”征文比赛,我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回复:“只要是老师信任,我当效力。”于是,我被邀请进了评委群。我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向残疾人朋友献上一份爱心。
一
这次“感恩的心”征文比赛的牵头人,是重度残疾人梁永宁老师。尽管我们互加了微信好友,可是并不了解。我立即在百度上输入了梁永宁的名字,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令我肃然起敬。
梁永宁,家住广东省韶关市,从小罹患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置换了人工关节,包括脖子在内的全身躯干是僵硬的。坐在轮椅上的他,连直立行走也显得特别困难。从单位病退多年,与老伴住在一间破旧狭小的陋室里,病痛常折磨他,经常要住院治疗。这些都没有阻止他长年从事公益活动,本着爱无疆界、善行无远弗届的理念,加入了多个涉及助医助学、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关爱流浪等活动的公益慈善团体。他通过上百次微博慈善义拍等方式,募集数以十万元善款,帮助贫困学生和身障病友。作为一名草根志愿者,以自己真诚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赢得了高度的公信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在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举办的第11届·2016年爱心奖评选活动中,他榜上有名,获得奖金9万美元。他即刻用部分奖金设立残障人士“爱心传递奖”,善用资源,合共奖励16位残障人士,进一步推动、传扬爱心奖。他说:“设立‘爱心传递奖’,是为鼓励更多残障人士投身公益慈善,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爱心传递、遍地开花。”
看了梁永宁老师的事迹,我情不自禁地心生敬意;读了残疾人朋友的征文,我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聆听到他们真实的心音,心灵受到了一次绝好的洗礼。那一刻,我为能成为第二届爱传递“感恩的心”征文比赛的评委,感到格外光荣和自豪。
征文活动时间,自2017年11月21日起,12月25日24时止。因为,从第一篇征文发布起,我就进行了跟评,做到了心中有数。故而,征文截止之后,我很快就按照要求,打出了分,排好了队,上报给了评委组长罗红老师。这项任务完成了,我感到一身轻松。平日里,由于事务繁忙,我很少再刻意去想征文大赛的事情,可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始终萦绕在心头,总是难以忘记。
二
茫茫大千世界,漫漫人生旅途。人生的梦想无疑都是十分美丽的,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朋友亦是如此。
酷爱文学的陆梦蝶,因类风湿致一级肢残,还伴有左眼失明。加之家庭条件也不好,曾一度心空一片灰暗。有一天,她走进银川市残联,接纳了副理事长孔令杰的50元爱心款。这哪里是50元钱,分明是一颗温暖的心。正如她所言:“这张钞票的意义,超过了金钱本身。它所象征的是善良,是希望的花朵。”“陌生的50元钱,是个良好的启示:这个世界还是有美好存在。别人的美德,值得我们去寻找。自己的美好,等待我们去挖掘。”由此,心与心之间,便搭起了一座桥梁,一座爱心与感恩的桥梁。从此,她就是踏着这座桥梁,迎来了人生的春暖花开,挖掘出自己的美好,实现了文学的梦想。她相继出版了文学作品集《梦随蝶舞》《偶是农民》、剪纸作品集《剪爱》。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当年也有梦,且丰富多彩,为了圆梦,付出了千辛万苦。所以,阅读了郑志斌的《圆梦》,我感同身受。但是,让我看到的是一位残疾人在圆梦道路上的诸多不容易,看到的是他坚强不屈的毅力,拼搏奋斗的精神。他的作品散见于《珠江时报》《金山文艺》《禅城诗词》《南海文艺》《作品》等报刊,多次在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散文《感悟今日里水》《深巷、老屋、人家》,分别入选山东省散文学会《部落格——心灵牧场》、世界汉语文学作家精品文库《生命进行时》丛书;小小说《抉择》,入选《2014年佛山市小小说选本》。他呕心沥血6年时光的长篇小说《武林双骄》,也于2016年7月,正式出版。他说:“手捧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读了这段文字,我却泪流满面了。
在《感恩我的生命中有您》篇章里,我仅仅看了胡正学的照片和简介,就惊讶了,震撼了,瞬时肃然起敬!他残疾的严重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却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凝视着他的照片,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篇文章是出自他之手。为了雕刻这些文字,他究竟绞尽了多少脑汁?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辛苦?我不能去想,也不愿去想。因为,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尖就疼,我的眼睛就会流泪。在病魔的残酷折磨中,他依然没有忘记感恩,更没有忘记文学。这颗善良的心,感召着我;这片纯粹的情,陶醉着我。
读罢梁翰的《我生命中的太阳——致爱人》,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首先,我非常敬佩他坚持写作的顽强毅力,竟然用嘴咬着筷子打字写作。他对文学创作的酷爱程度,简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其次,我由衷敬佩他的妻子,能够与其患难与共。妻子真的是他生命中的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前行的文学之路。我祝福这对亲密爱人,幸福快乐!永结同心!
吴瑕的《永远的风铃》,印证了“奋斗成就未来”这句话的正确性。浦口区妇联主席王青,经常用“奋斗成就未来”这句话激励她,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出版了散文集《散落的珍珠》,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各类征文中获奖。因而,她在文章的结尾处,深情地写道:“这一切来自我蹉跎岁月中遇见的贵人,王青主席是我永远的风铃。”这是发自肺腑之言。
看了赵希君阳光帅气的照片和简介,我心尖瞬间仿佛被利刃刺击一样,疼痛难忍。他是一级残疾,22岁时,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现因舌肌萎缩已不能正常说话和咀嚼,呼吸、吞咽都在逐渐向恶化性发展,全身萎缩无力,只有右手的一个无名指尚可在软键盘上点击打字。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仅仅用一个手指,敲打出这样一篇具有温度的文字,岂能不令我感动至深。文章前面的诗句,朗朗上口,情感真挚,后面的补充,详实全面。透过感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他那颗对文学的热爱之心。他是一位坚强不屈的人,更是一位纯朴善良的人。他的遇见,感染着我,也会感染着所有的人。
闭目静思,这些残疾人朋友的梦想中,不正是因为包含着希望,包含着期待,包含着感恩,包含着无限的憧憬,才如此执著,如此强烈吗?!
三
从这次征文作品中,我看到的是,残疾人朋友们,无论自己身处何种境况,都怀着一种笑对人生的态度。看得开,想得远,乐观正视,正确面对,确立了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时刻感受着生活的乐趣。他们正是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
《真情暖我心》的作者侯美丽,其人生是不幸的,从小患病,不能行走,整日里与轮椅相伴。可她的人生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邱、崔二位老师,为其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同时,也幸运地遇到了许多未曾谋面的网友,得到鼓励和捐助。故事讲述平淡无奇,我却从中感受到人间真情。令我尤其感动的是,她的乐观态度,文章中有两处用了“嘻嘻”二字,这就足以证明,她是一位乐观向上的姑娘。仅此一点,便令我钦佩之至!
阅读了王四华的《感恩有你,携手同行》,着实令我感动到落泪。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瘫痪,不能自理,全身只有左手可以活动。他凭着惊人的毅力,仰面躺在床上,书写出感恩征文。他不仅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而且力所能及地做好微商,自食其力。他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不禁被他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征服了。
林华的《悠悠寸草心》,展现在我面前的,完全是一种笑对人生的态度。仅从他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小伙子。只见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提着菜篮,笑容可掬地行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给人一种温暖和激励。怀一颗开朗的心,做一个乐观的人,这是所有人应该持有的人生态度。
真不敢想象,也不能想象,自幼残疾,从未上过学的杨冬梅。靠着一股不屈不挠的韧劲,硬是通过自学,不仅掌握了电脑操作本领,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而且能够写出许多文章。同时,还业余参加一些爱心活动。这样的精神,真的令我感佩!《你的善良,让我念念不忘》这篇征文,行文流畅,情感纯朴。人们都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要说,打开一扇窗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
“我的人生格言:能解除他人的痛苦,是我最大的快乐!”朱贵银如是说。这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敲击着我的心灵。身为自幼残疾的他,从不自暴自弃,而是笑对生活,直面人生。并且运用学到的按摩、推拿、刮痧和拔罐技术,经常帮助身边的人解除痛苦。一个残疾人能够自强不息地走好人生路,并且在不幸的人生之路上,尽己所能地献着爱心,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这样的精神,缘于感恩的心,缘于善良的心!
四
爱心助残,是多方面的。提供物质帮助,固然重要,感动心灵,放飞梦想,更为重要。
李玉华是肢体二级残疾,因电击失去右臂。2012年,又身患白血病,化疗一年后,双侧股骨头坏死,行走困难。常年在病痛的折磨中挣扎,使他万念俱灰,绝望至极。爱心人士高发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提供帮助,不仅给了他生活上的温暖,而且赋予他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残疾人来说,心灵是脆弱的,有时经不起一句刺激的话语。然而,那些鼓励的话语,却能够给处在生命绝望之中的人,一缕温暖,一份信心。《心灵的扶持》一文,告诉我们:有时候,心灵的扶持,要比物质的帮助,重要的多。
张贱娣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说的是广州激扬文字义工机构的负责人冼老师,他尽已所能地做着不平凡的公益事情。由于得到了他的无私帮助,她才从困境中走出来,确立了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这是一个大爱之举,这是一份爱的奉献。以至于她从中感悟到:“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的确,能够帮助一位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坚定地走好脚下的路,比给予他们多少钱物都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困,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贾鸿仙的《授人以鱼——改变了我》,就绝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潘家园残联牵线朝阳区市政管委,与她家结对子,搞帮扶,就是“授之以渔”,有效地改变了她的生活。这篇文章,既是切身体会,也是实践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读完陆菊的文章,我的心酸酸的,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令我感慨万千的是,她的不幸人生;令我无比气愤的是,她在人生路途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健全人,我们要学会用“爱语”结善缘,绝对不能歧视残疾人,不能拿他们的残疾开玩笑,让他们的心再流泪。我们一定要尽力而为地给残疾人朋友提供帮助,要知道,即使是一句关爱的话,也会温暖感动他们的心灵,也会提振他们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
阅读了一级听力和肢体残疾人方亚伟的《师兄》,让我记起了《朋友》中的歌词:“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在她对人生心灰意冷的时刻,有缘结识了师兄。从此,师兄用深情的话语,激励她面对现实,坚定人生的信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她度过难关,“昂首挺胸”地走在生命的旅途中。师兄给予的灵魂激励和身心温暖,恰似一缕阳光,照射进她的生命里。由此,让她也开始想着把温暖播种到任何一个角落里,这就是感动心灵、爱心传递的力量。
五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真情的友情,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寒冷冬夜里的一声鸟鸣,是久雨天空中一片绯红的晴朗。当你一时陷入难以忍受的苦痛煎熬之中的时候,真情的朋友会递给你一方拭泪的手帕,会用无瑕的纯情慰藉你欲碎的心灵;当你生活中有了难以趟过的河流,需要援助的时候,真情的朋友会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托你到幸福的彼岸。
李东辉的《她》,字里行间,凝结着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我很欣赏他的文风,情感浓郁,文字灵动,信马由缰。他与大姐,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姐弟,大姐却在生命的危机关头,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患者,想把眼角膜捐献给这位弟弟,这样的大爱之举,这样的纯真友情,岂能不感人肺腑?大姐不愧是白衣天使,她是为医者的榜样,楷模!他通过朴实的文字,深情地诉说,把大姐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佩!
马占路的《十年陪伴,恩义永在》,讲述的是家政“好大姐”常湘笛的感人故事。2007年的一天,做家政的常大姐,看到素不相识的一级肢体残疾人马占路,便说了一句“让我来照顾你”的暖心话。随后,一言九鼎的常大姐,就陪伴照顾了他10年,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句诺言。10年,3650个日日夜夜啊!谈何容易!常大姐的大爱之举,如高山一样耸立挺拔,似河流一样潺潺有声!这纯洁如雪,不染一丝灰尘的友情,感人肺腑,直抵我的灵魂深处。
车祸猛如虎,毁掉了多少人,多少家庭的幸福啊!彭美云用诗化的语言,回忆了21年的轮椅生活,令我感到心疼;用饱满的情感,述说了同学们诚挚关爱的故事,令我分外感动。《春风十里不如你》,仅这个题目,就足以表明,同学之间那种纯粹的友情,值得珍惜。
谭振军用长江和黄河,来形容蓝月牙义工志愿者团队与马海燕大姐对自己的关爱。可以想象的到,这样的友情关爱,对一级肢残的他来讲,是多么博大,多么浩瀚。读了文章,我切身感受到,奉献与爱心,的确像长江和黄河一样,奔腾不息,滋润着众多残疾人干渴的心田。我相信,通过这次“感恩的心”征文活动,一定会凝聚更大的爱心洪流、友情洪流,在祖国的大地上奔涌,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阅读了陈德帮《感恩的人,感谢有你们》,我深受感动。一个是感动于桑榆姐姐、绿茶姐姐、潘姐姐,三位爱心人士的友爱之举;一个是感动于陈德帮,具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报恩。爱与被爱是相互的,应该彼此温暖。奉献爱心的人,是不会图回报的,但是,被爱的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令付出爱心的人心里涌动一股暖流。而不是以怨报德,令爱心人士心寒。令我欣慰的是,这次“感恩的心”征文的作者,全部具有感恩的心,所有文章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读罢张建《感恩我的贵人胡小芳》,我莫名地泪流满面。他的不幸遭遇,深深地扣击着我的心弦,我埋怨上天的不公,让一个残疾人早早缺少了父母之爱。但是,我又非常钦佩他的顽强不屈,40年的风雨之路,他坚持走了过来。爱心女士胡小芳的虔诚之心、友爱之举,更让我感动至极。她用自己的一片爱心,谱写了一曲优秀的传统道德之歌。这只歌,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激荡着我的心灵!胡小芳不仅仅是张建的贵人,更是一位值得大家学习的道德楷模!
纯洁无私的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二级残疾女潘桂银,能够遇到潘金婵这样的好朋友,是非常幸运的。正因为她感觉到友谊的来之不易,才写出了《友谊万岁》的感恩文章。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这是一份纯真的情。我希望这样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
六
亲情,是一根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对往事的缠绵;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聚;亲情,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永远是血浓于水,难以割舍……
孙建伟的《俺的娘》,感人至深。母亲为给儿子看病,竟抱着他步行一百多里路,脚上磨起了许多的血泡。母爱是伟大的、纯洁的、无私的,自从儿女呱呱坠地起,这个生命便成为了母亲生命的全部,不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母亲都不会在乎。就是为了儿女,付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母亲也不会皱一下眉头,这就是母亲,伟大的母亲!要么,人们怎么会高声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呢!文章的一字一句,充满着浓郁的母爱深情,读后,令人潸然!
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的朱灵,对母爱深情有着更切身的体会。她说:“母亲,是那个用命呵护我的人。”字里行间,闪耀着人间至爱的绚烂光辉。她用感恩的泪水,汇成一股潺潺的溪流,吟唱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母爱深情的颂歌。
因类风湿致重残,没有自理能力的汪春英,在妈妈的眼里,依然是手心里的宝。女儿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不论女儿残疾的程度如何严重,妈妈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嫌弃,都会尽己所能地呵护着。对于汪春英来说,妈妈就是天。是妈妈的不离不弃,为女儿撑起了一片天,让女儿在这片天的佑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生活。汪春英怀着感恩之心,用心用情书写出《妈妈,我拿什么爱您》。看到这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真情文字,我的心被久久地震颤着。这种直抒胸臆、直抵灵魂深处的率真语言,着实令我泪湿双目!
女孩黄翀,把母亲视为灯塔,足见母亲在她心中的位置和作用。她一岁半时,就患了小儿麻痹症,定为一级肢残,一直在黑色的苦海里漫游。母亲的关爱,像灯塔一样,照亮了她的心空,确立了前行的方向,注入了战胜黑暗的信心和力量。我在敬佩母爱的同时,也由衷敬佩她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知恩图报的精神!
读了肖祥意的《感恩母亲》,心里充满了感动。我感动于母亲,为了残疾的儿子,不辞辛劳,把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扛在自己的肩上,且具有一颗宽容的心,让爱的暖流,滋润着身边的人。文章充满着正能量,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查群芳的《礼物》,让我对“感恩”二字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她说:“对于母亲的深恩,对于老师和同学们的深情厚谊,我无以为报。更有尊严、更自信、更快乐地活着,就是我给他们、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这话说得多好啊!这篇文章,感恩的方式很新颖,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
张朝青的《我的母亲》,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泪水凝聚出这篇感人的文字。他本是一名弃婴,也是一名罕见病患者——“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可母亲(养母),自从把他拣到的那一刻,便视如己出,用整个身心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他,一次次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天下大爱,是纯粹真爱。这样的大爱之举,理应受到礼赞!
读了肢体一级残疾男孩吴玉华的《父亲的背影》,我蓦然就记起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父亲的背影》,这篇散文曾感染了几代人。吴玉华的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四章,同样是感人至深。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无言的,是默默付出的,只要有父亲的爱,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踏平坎坷成大道。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有一种亲情,叫隔代亲。从张婧的《好幸运,有您一路陪伴》的文章里,我更加体会到隔代亲的深刻内涵。陪伴她一路走来的爷爷,却没有血缘关系,这更彰显了爷爷的无私大爱!我非常赞同她的这句话:“生命的每一次磨难都是一笔财富,让我更有信念好好活下去。”这是经历过磨难的人,悟出来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这种信心的确立,是爷爷的功劳!
雍爱勤的《姐,我想叫你一声妈》,感恩的是同胞姐姐。首先题目起的就比较新颖,很吸引我的眼球,阅读内容,更是非常感动。她把姐姐关爱自己的许多往事,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那么细腻,那么动听。文笔老道,朴实无华,浓郁的姐妹亲情,跃然纸上,让人深切感受到,长姐如母的无比温暖。
“生活在爱的氛围里,是甜蜜的!常怀感恩的心,是幸福的!我在被爱和感恩中,享受着‘双重’的幸福。所以,我虽残疾,但是幸运的!”这是孙莲英说的一段话。因为感恩的人太多,而采取抓阄的方式,来决定描写感恩的人,实在是太新鲜了。最终,通过抓阄,决定书写自己的妹妹。读了文章,我感受到了姐妹情深。作为妹妹,也是有家庭的人,能够不离不弃地照顾姐姐,的确不易。这份亲情,也是需要感恩的,也是需要铭记的。
谢伟红的《弟弟离去以后,你是我相依为命的好姐妹》,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她的弟媳在丈夫不幸离世的残酷打击下,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已经坍塌了多半个天的家,与丈夫的残疾姐姐共同面对苦难,不离不弃地携手走好人生路。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何等坚强的毅力!何等纯粹的亲情啊!
张道法是一位高位截瘫,生活在偏僻的山区,父亲早年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病痛的折磨,让他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直到有了表妹的关爱与鼓励,他才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表妹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人,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那点点滴滴的关爱小事,均凝聚着爱心的传达,正能量的弘扬。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表妹29年关爱的感恩之情,读之,令我动容。
七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真正的爱情是无私的,是纯洁的,是伟大的。
盲人闻九州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爱情,可歌可泣!“她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她的手臂就是我的拐杖。”这话说起来非常轻松,可是要真正做到做好,是何其难啊!他们夫妻不离不弃地手挽手,肩并肩,一路朝前走,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令人羡慕,令人赞叹!
残疾人有自卑感,心理上有压抑,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完全可以理解。刘玺娜就是因为拥有了爱情,才克服了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最终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健康的女儿。这是上天的赐予,更是命运的赐予。由此,我便理解了她的文章题目,《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的深意。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读着陈玉梅的《我的恩人丫丫爸》,我的眼眶里储满了泪水。丫丫爸与一级肢体残疾的她相爱时,遭遇到家人的极力反对,他却义无反顾地与其结婚。至今,他已精心照顾她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啊!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对父母,许多人都不能做到长久,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呢?丫丫爸却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伟岸大丈夫。
王凤云的《感谢丈夫——一生有你好幸福》,讲述的是一位具有爱心和孝心的男人的故事。她的母亲住院期间,丈夫常玉春把岳母当作母亲一样伺候,包揽了术后喂饭、按摩、洗脚、倒便盆等所有的事情。仅仅这些举动,就足以证明一切。别说是为岳母洗脚、倒便盆,就是为自己的父母洗脚、倒便盆,又有多少人能做的到?我不禁感慨:王凤云真是幸运的,能拥有这样体贴入微的丈夫。有这样的丈夫,其家庭生活岂能不美满幸福?!
在漂亮的盲女张丽莎心里,老公成了她下半生的无价之宝。她说:“老公是上天赐予我的另一双明亮的眼睛,从此,点亮了我眼前模糊的世界。”这朴素的话语,饱含着真情,凝结着亲情。爱情就是这样,它可以很微妙地把两个人的距离拉近,让对方为深爱的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怀。
史先平的《爱情与亲情的距离》,告诉我们,生活里不只是诗与远方。诗与远方的憧憬,存在于年轻的时候,存在于恋爱的时候。而真正的结合到一起,就要面对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其中充满着酸甜苦辣咸。令我感动至深的是,他们夫妻相守26年,没有海誓山盟,唯有互相包容,不离不弃,从最初的爱情,变成了亲情。这亲情,比爱情更加甜蜜,更加珍贵!依我看,他们夫妻之间,从爱情到亲情的转变,是自然而然的,是完美无缺的,是没有距离的。非要说有距离的话,那就是零距离。
钱芳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恩爱人》,触动着我的心弦。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做《陪伴》。不过,我写的陪伴,是对耄耋之年岳母的陪伴。我深知,陪伴,只有陪伴,才是对老人最好的孝敬。所以,读了这篇文章,深有同感。对一个不能行走的残疾人来说,有丈夫的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个告白,不是一日两日,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18年。这个告白,是真情的凝聚,是精神的支持,更是道德的弘扬。这样的告白,应该成为爱情的经典,传扬于世!
殷秀容的《老伴》,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代人纯朴无华的爱情。丈夫张为铎,对患婴儿瘫的妻子,不离不弃,疼爱有加。这对夫妻,平凡之中,彰显着伟大!点滴之事,透露着大爱!这种白头偕老的爱情,值得大赞!
八
雷锋,不朽的光辉。学习雷锋,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
阅读了张洪钢的《雷锋,依然在我们身边》,让我想起了雷锋同志的话:“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珠,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有一次,张洪钢参加了一次征文,认识了赞助者、雷锋的战友刘成德老人。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并宣传老人,他买来《成德之道》一书,仔细品读,并查阅了许多有关老人的资料,写就了此文。文章讲述的刘成德老人,自己掏腰包,开展助残征文的举动,非常鲜活感人。其中,展示的雷锋写给刘成德老人的赠言,尤其珍贵!刘成德老人能够时刻牢记战友雷锋的赠言,数十年如一日,开展助残活动,爱心传递,可亲可敬!张洪钢怀着感恩之心,张扬爱心助残精神,依然可亲可敬!他们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一分黑暗;他们就是一滴水珠,滋润了一寸土地。但愿社会上能有更多的雷锋式的好人出现,给残疾人一种春天般的温暖!
从石柳星《感恩生命中遇见你们》一文里,我看到那么多雷锋式的爱心人士,奉献爱心、传递爱心的身影。蓦然,《爱的奉献》这首歌,涌上脑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许多公益活动,为残疾人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许多爱心人士,爱的奉献,使残疾人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生命里充满着温暖和希望!事实证明,我们的社会充满着爱。
石景的《善待》,亦很有教育意义。善待,作为儒家仁之讲义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仍起着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形成一个温馨和谐社会的作用。因而,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人们只有善待自己,才能去善待别人。试想,一个不知道善待自己的人,又怎么能够去善待别人?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够像雷锋一样,“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去善待别人,这个社会必定会和谐幸福。
鲁志忠的《情同父母的恩人》,感恩的是爱心医生包居、余志新夫妇。尽管叙述的语言不太流畅,但是,文章的真情流露,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包居、余志新夫妇,能够无私地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其精神,其品德,都为从医者树立了榜样。作者回馈他们的“无私奉献,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妙手回春”的赞语,一点儿也不为过。他们的大爱之举,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践行的是雷锋的精神,值得褒奖!
任娜,是一位折翼女孩。1997年,患强直性脊柱炎,2001年,导致双髋股骨头坏死,变形塌陷,活动受限。她感恩的是,六三零医院的白衣天使,故事叙述朴实无华,却十分感人。这样一位深度受伤的女孩,能够依然坚强不屈,依然怀有感恩的心,依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完全是因为有爱。不幸之中,有父母的爱,有哥哥的爱,更有素不相识的白衣天的使爱,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正像文章的题目《折翼女孩,遇见天使》。这个遇见,就像是一缕阳光,洒进女孩的心空,让其充满了生活的自信。这个大爱之举,闪耀着雷锋精神的光辉,是营造社会和谐的重要情愫。愿这样的遇见更多一些,让更多的折翼人,寻找到人生追求的“灯塔”!
尾声
感恩,是这次征文的主题。因而,所有的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感恩”之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残疾人朋友的由衷之言,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每一篇作品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86个音符,汇聚成一首《感恩的心》。这首歌,激情昂扬,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
“感恩的心”征文,也是一个倾诉心事的地方。许多残疾人朋友,在这里敞开了久闭的心扉。在86篇征文作品中,有些人身处平凡成就非凡,有些人用善良擎起大爱,有些人用真诚打动你我。他们的一点一滴,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温暖;赋予我们的,是前行的力量!
点点感恩的溪流,汇聚成温暖的海洋,时刻感动与温暖着我的心。
这些感动与温暖,均成为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珍藏。那一个个爱心奉献、爱心传递、知恩感恩的故事,也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亮丽的一抹印记,烙在心灵的最深处。
时光如流,尽管已过去6年,但“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