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足球,大梦想
八月的商河大地依旧是一派繁茂的景象,扯地连天的玉米攒足力气准备奉献出金黄的果实。流淌汗水,期待收获,是这方热土上劳动者的美好心愿。美丽乡村不仅有迷人的田野和整洁的村庄,还有孩子们愉快的笑声和矫健的身影。8月14日上午,我们追随着绿茵场上欢声笑语来到了孙集镇中心小学,这里正在举行孙集镇第一届“翰林樾杯”追风少年足球邀请赛。
全县共有十五支小学生球队参加比赛,阵容强大,小队员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尽显中华少年的英武之气。
比赛场上,小队员生龙活虎,敢于拼抢,每一个队员都表现出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场下的观众,既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又有助威的小同学。场上场下因足球而动,喝彩声,加油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面对商河县孙集镇中心小学大门口墙壁上的一块块金色的奖牌,也许不知底细的人会发问,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孙集镇中心小学的足球如此红火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建校之初孙集镇中心小学的起点较低,校园还是“破房子、土台子,满处乱跑的野孩子”,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低。不到七年的时间竟然换了三任校长,一个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都没有。这所学校的现状令新上任的王长龙同志陷入了沉思,如何让学校尽快走出困境呢?
时光再次倒流至2008年,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潮,孙集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一度达到有200多人,几乎占了全校学生数量的一半。随着留守儿童的出现,一系列问题相伴而生:逃学,打架,吸烟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于奔波,疲于应付。作为学校负责人的王长龙校长更是忧心忡忡,急于寻找一个好办法化解当前的危机,让孩子们能够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
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王校长和全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入村进户,开展家访活动,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境和思想动态,家校沟通,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家访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留守儿童沉溺于网络虚幻的世界,缺少与家人的沟通,更有甚者陷入网瘾不能自拔。爷爷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束手无策,并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如何让孩子们走出网络虚拟的环境?又成了一道新的难题摆在了学校面前,“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如果留守儿童假期和放学后监管的难题不破,就谈不上什么学校发展。”于是,经过深思熟虑,王校长决定成了一支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校园足球队,充分发挥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培育团队合作意识,更为主要的是让那些留守儿童积极融入群体中健康成长。
说干就干,足球队成立后,仅靠两位兼职教练无论如何都是很难向前推进的。“而校园足球作为提振师生信心、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基于这种思考,王校长主动“请缨”,成为领队加教练。如此一来,不仅壮大了教练队伍的力量,而且增加了师生和家长对该项目的关注度和信心,形成了一支以校长为核心的“教练员+班主任”足球项目团队。为不影响孩子们的文化学习,3名“草根教练”就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带领他们训练,风雨无阻,一直坚守。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又是非常骨感的。一系列随之而来的问题困扰着大家,没有专业教练,没有合适的场地,没有训练器材。面对如此“三无”困境,三位草根教练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
没有合适的场地,就先在学校的煤渣操场上带领学生们踢起来再说。足球场是从盐碱地里平整出来的土地,厚厚的土层里混着石子,一脚踢下去可谓尘土飞扬、石子乱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跌倒磕破一层皮。”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老师和孩子们依然坚守下来,因为小小的足球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希望,足球的魅力深深征服了孩子们。
一个学年过后,足球运动的正面效果令人极其欣慰。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回家无人监管的难题,而且让孩子们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还密切了家校联系。这种变化也令起初观望的家长心动,也强烈要求让自己的孩子加入校园足球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更加坚定了王校长和全校师生的足球梦想。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艰苦的付出必将迎来灿烂的收获,在2012年的商河县“体彩杯”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孙集镇中心小学一鸣惊人,勇夺冠军。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校师生,更让王校长坚定了自己的办学理念,终于为乡镇学校找来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也就是那一刻,早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校长竟然和他的草根教练王恩灵、王长礼两位老师相拥而泣。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男儿流出的是真豪情啊!
几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几年的时间孙集镇中心小学荣获了15个商河县足球冠军,济南市的6个冠军、1个亚军、1个季军;获得了2016年、2017年山东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冠军、亚军。截至2021年,学校共夺得17个县联赛冠军、10个市联赛冠军和2个省联赛冠军。
伴随着孙集镇中心小学的声名鹊起,如何让学校足球运动成为一种文化又成了一道难题,为此,王校长经过外出学习和深入思考:只有让校园足球常态化和制度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化,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向高层次发展的不竭动力。于是,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制定校园足球三年、五年发展规划;把足球列为校本课程,举办足球暨文化艺术节。足球队的大门面向全体学生敞开,不收费用,不设定门槛。各个班级都成立了足球队,从一开始的以留守儿童为主,到全校90%以上的学生会踢球,8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校级或班级联赛,形成了“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人人会踢球”的良好足球运动氛围。
足球运动的大力发展反哺了学校教育,正是这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又推动了鼓子秧歌、剪纸、绘画等活动的良好发展,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了优秀的品行。得益于此,孙集镇也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
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小学通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努力,以“校园足球”为支点,完成了自我蜕变,最终羽化成蝶。其过程是何等艰辛,其付出又是怎能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啊!看看王校长沧桑的面容还有王恩灵和王长礼两位老师日渐稀少的头发,也许这就是这所乡镇小学为何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最好答案吧!
小足球,大梦想。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课题,这个课题就是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人才,培育人才又在学校教育。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商河县孙集镇中心小学的确走出了一条好的路子。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芬芳春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齐鲁大地上会有更多的乡镇小学走出好的路子,也必然给这方热土注入无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