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非子”
“嘿!知道什么叫非子吗?”
一大早的,她从超市买菜回来,手上提着的东西还未放下呢,便兴冲冲地叫开了。
我正在拖地,被她说愣了。稍一停顿,想起来了。看着她“兴灾乐祸”的样子,没有直接说知道或不知道。
待我直起腰来,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悠悠地说道:“早年,我在人民公社待过。在一起玩的一帮青年,有一位是粮站的,老百姓交公粮要过磅计重量。他呢?看磅、开单子。那张单子,也就是记录每一笔粮食重量的票据,就叫非子。”
说完,我反问道:“考我这个,什么意思?”
她笑了,一边放下手里的东西,一边说:“我买好东西,去收银台交钱。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差不多七十岁的大姐,交了钱,提着东西就走了。突然,返身回来,跟收银员叫道:‘我要非子!’收银员愣了,不知道她说什么,就没有理她。她又叫道:‘跟你说话呢,我要非子’。跟在她后面的几个人都听成了:‘我要杯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看见她带杯子,怎么跟收银员要杯子呢。倒是收银员反应过来了,随手将收银机上冒出来的小票撕给了她。还说道:‘多亏我是合肥人,听懂了。要不,真的让你给难住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没有考住我,她倒也没生气,只是左一声右一声地叹气。便自言自语道:“原来非子就是小票,长知识了。”
“这个收银员呢,只说对了一半。”我回道:“她知道非子就是小票,说明她在乡村生活过,还没有忘了老百姓的语言。不知道的是,非子一词,不仅在古老的合肥地区流行。几十年前,在全国的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说法。”
接着,我给他讲了非子一词的来龙去脉。当然,我是在几本书上读到的。
非子,也叫飞子,是指古代善养马的人。《文选·卢谌〈赠崔温〉诗》说:恨以駑蹇姿,徒烦飞子御。司马迁在《史记》上写得更明白:大雒生非子。非子居大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而《国语大辞典》则解释说:非子,以窄纸条作成,凭以领钱的筹码。岂不就是一张写有文字、数字的小条子,或是一张作为凭据用的票据吗。
能够被老百姓在口头上说成非子,并流传开来,还有一个原因。早年间的一些码头上,扛大包的苦力们大都不识字,他们用以记录扛包数量的筹码,就是一根小棍子。可是,这些人大多光着膀子,或穿的衣服很少,没有口袋可以装这些棍子。有人别出心裁,用小布条来代替。因为,小布条可以系在裤腰带上,或是衣服的纽扣上,易携带还不占地方。这些小布条,颜色不同,长短不一,系在扛包人的胸前、腰间,随着身体的起伏,随着轻风的吹拂,不就是在飞吗!因此,这布条子便叫成了飞子,也就是非子了。不过,这只是个传说,全当是村语俚言,无须考证。
一张小票,被叫成了非子,合理不合理,暂且不说。有意思的是,藏在百姓中的文化,也这么博大精深,蕴含丰富,令人景仰。
我们都知道汉字的诞生与发展,自从在甲骨上发现了刻画,再到形成规整的篆书、隶书、楷书,汉字便在形态与意识上,为人民生活,为历史进程,开启了崭新的一页。然后,汉字又因为书写的需要,有了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这是一次革命,更是一次飞跃,是把华夏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构建成一个伟大的文明。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比如汉语言的词汇,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成语典故,就是亿万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用丰富的思想,用超常的智慧,用纯朴的实践,用高昂的斗志,逐步总结并锤炼出来的精神财富。而且,这些语言词汇,包容万象,携古带新,交错纵横,深入浅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当然,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也有一些语言词汇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然而,正是有了发展的过程,才推动了文化的更新。也正是有了“过去时”的文化符号,才会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基因与积淀,才会使得华夏文明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非子一词,无论其经历了多少次的革命与飞跃,能够在华夏文明这浩瀚的海洋中不灭,还能够被人记住,还可以继续被使用,还在发挥着它那应有的作用,真的是太不简单了。
她做完了一圈的事,回过头来,又问道:“你说的这些,不会是故意在蒙我吧?”
我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只是拿过她今早买菜带回的那张“非子”,认真地欣赏了起来。
2023年7月25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