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寇准墓
前日清晨,与友人相约,在南塘吃时辰包子,一人两个,外加一碗豆腐脑,填饱肚子,驱车直奔官底镇,凭吊寇准墓,后返城参观博物馆,瞻顾三圣三贤的塑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见略同,古今一也。
友人在大学教授历史,近来对寇准颇感兴趣,欲就近取材,厚积薄发,写成论文,苦于无人能助他一臂之力,说来也巧,雨过天凉,消了暑热,天色微明就发来短信,邀我游下吉吃饸络。我不大相信,回怼一句,哪来这雅兴,吃饸络还要专程去下吉,他又发短信,吃就要吃正宗的,出家人不打诳语,一会儿过去来接我。既然如此,还说什么,慨然应允便是了。朋友开新车,我手机导航,渭蒲桥在修,得绕路。
朋友停止说笑,一本正经,切入正题,这个三贤故里下邽,早在秦时就设为郡县,后更名下吉,遗迹有寇准墓。我直言不讳地怼他,胡说八道,寇准墓在官底,一座名副其实的衣冠冢。朋友大度,也不和我犟,只说了一句,官底古时归下邽管。
轻车熟路,风驰电掣,省时省力,驶入官底街道,三拐两拐,拐入左家村,朝南行进一里许,就可看到一高大的土冢盘踞路边,心想这应该就是寇准墓了,停车徒步趋近。荒草萋萋,野风扑面,四下阒然。只见墓碑上竖刻着“宋寇莱公墓”字样,而古碑砌砖偶有风化,斑驳脱落难免。友人见此扼腕喟叹,四朝元老,官拜宰相,千年后竟沦落荒郊野外,如今除了你我,便无人问津,古来圣贤皆寂寞。我以为他惺惺作态便没理他,沉默片刻,率先开口,世人活得都很现实。
猛抬头忽见一农人掮锄携笼就要从旁匆匆而过,我忙觍颜叫住,递烟搭讪,笑问村里寇姓人家还有几户。农人接住香烟,嘿嘿一笑,算是问着了,他就姓寇,实打实的寇准后裔,三十多代了,巴巴爷在时,嘴里常念叨三十代传人,可到底指哪一辈,老人家没明说,家里人也不敢问,发黄破边的族谱他小时候见过,只是后来藏着藏着就找不见了,村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谁要坐我下邽县,要等铁甈(niē)石头烂”,是说先人功勋盖世,除了先人没人能镇住这个民风彪悍的古镇。
农人出语不凡,见我诧异,便自我介绍,说他是老民办,转正不久就退休了,也退了好几年了,一天闲不住,务了两亩葡萄,还绿着,吃不成,太酸,不然会请你们去地里尝的;要听寇准事,几天道不完,人家小时候就很聪明,随父登山就能即兴赋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语言明白如话,偶露峥嵘头角,先人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促成澶渊之盟,巴巴爷说那是凭一己之力护住了大宋根基,让危机四伏的大宋转危为安,可后人不明就里,偏说丧权辱国,让人忿忿不平,难以释怀。
农人急于下地,我俩不便强留,在附近转了两圈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往下吉街道,点买饸络以饱口福,吃罢打道回府。朋友一路侃侃而谈,作为中原王朝的帝王,都有一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使命感,特别是宋太宗登基时就被各种流言裹挟,待坐稳江山就一心想打场胜仗来端正视听,以掩盖“烛影斧声”的负面传闻,结果举兵北伐落个大败。到宋真宗亲政,辽军屡屡进犯,是战是和,新皇举棋不定,青年寇准力排众议,说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对妄议迁都之人以扰乱军心之名严惩不贷。时势造英雄,天降大任于寇准,护驾亲征,射杀敌帅,节节胜利,辽军震恐求和,宋真宗也无深谋远虑,贪图眼前利益,见好就收,接受求和,派人签下“澶渊之盟”,从而失去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有利时机。事后宋真宗自觉耻辱,本是秘书决策所致,却归罪寇准。封建皇权之下的政治,有时真的说不清道不明。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纵然有些屈辱,可大宋仅凭这一战一签便换得与辽一个世纪的和平共处,也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加快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寇准是迫于无奈承旨顺势而为,绝不是屈辱求和出卖民族利益,是寇准拯救了大宋,大宋成就了寇准。
看到路边瓜摊,我让靠边停车,朋友依我,下车前触摸手机屏,让看搜集的材料。开车不晕坐车晕,我拍拍脑门提振精神,接过手机看历代名家评论,触目惊心,王安石道,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张耒言,自是乾坤扶圣主,可能功业尽莱公;戴嘉猷叹,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
何以落魄雷阳?人红是非多,官盛众人妒。寇准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遇到不平事总要发声,以致树敌无数,惹群起而攻之,圣上为稳定朝局,将其逐出朝廷,贬至雷州,后重被起用,可势单力薄,再度被贬,终客死雷州任所,妻儿扶柩寄葬巩义洛河岸边。当时家里连棺材板都买不起,是当地百姓凑钱藁葬,消息传至朝廷,宋仁宗念及寇准当年保他太子之位,不然何以有今日,不禁悲从中来,当即赙赠,准其魂归故里,又在下邽修了衣冠冢,可谓风光一世,落魄一时。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当时国运不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寇准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为国纾难。危急存亡之际,做君王难,做臣子也不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寇莱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力排众议,重振朝纲,扭转时局,使宋辽交好。有人说仅凭一言兴邦是大言不惭,仅凭一言丧邦是危言耸听,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是此时君臣投合惺惺相惜才赢得长治久安。
吃完西瓜上了车,车人合一,车在行驶,人在叙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搊人高,人踩人低,而寇准面对的是一群没有底线的佞贼懦夫,想像蛛丝马迹一样抹去难啊。朋友打住了,侧身看向我,我不能再三缄其口了,寇准对朝廷忠心可鉴,对政务殚精竭虑,而朝廷待忠臣时而倚重时而轻薄,倨恭不一啊。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是古人行事的准则,纯属恕道,体现的是包容精神。当然并不是事事都可宽恕,一味宽恕也就没有宽恕。咬人的蛇,农夫就不能对之哀怜开恩;残暴的狼,东郭就不能对之仁慈救助。狼蛇一窟,本性难移,任你优待厚恤,也难以将其感化,未得所报,反遭其害。事已注定,再谏无益,与其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还不如坦然面对,促其良性发展。当然,要有宽恕的行为,就得有包容的精神;要有包容的精神,就得有宽广的胸襟。
朋友又道,居上不宽,乃是领导者的致命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有群众基础,就得有包容肚量。孟尝君不杀与自己夫人私通的门客,唐太宗不追究屡屡得罪自己的郭子仪之子,宋太祖饶恕权钱交易的宰相赵普,宋太宗宽容醉酒蛮干的大臣孔守正,宋仁宗准许寇准魂归故里,莫不如此。看不管怎么说,终归还是打压可怜了寇准,像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也难逃罢黜外放的命运。
不知不觉间,车已过了沙王大桥,驶入城区,奔向博物馆,停车登记入内,乘电梯直抵展馆,驻足瞻顾三圣三贤的塑像,肃然起敬,并拍照留念。看完事迹介绍,方知寇准还来不及退步抽身华丽侧转,就得屈身纡贵隐没灯火阑珊处,京官外调多没有好结局。大多数人只重视登场时的闪亮高光,却忽视转身时的黯然神伤。犹如演员表演,上台时落落大方,退场时匆匆忙忙;初入仕途信誓旦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升职无望财色补救,临退狠捞一把致晚节不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能全身而退,也算识得时务;结盟起誓都是苟富贵勿相忘一片冰心在玉壶,可到头来都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寇准出手时机极妙,可收手拖泥带水,“功成身不退,自古多谴尤”。
试想,你功大震主又居功自傲,君王怎能高枕无忧安坐天下?试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大将军韩信没发迹时能忍胯下之辱,歼灭项羽威震天下时却不知退步抽身,反遭夷族之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何等聪明,竟也不知功成身退,终遭械击;天下第一谋士张良激流勇退,辟谷学道,从赤松子游,不再过问人间事,得以善终。一代英杰陶朱公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平吴霸越之后,辞官远游,携西施,驾扁舟,游五湖之上,隐身化名陶朱公,生儿育女,安享天伦之乐。古代仕宦人家,厅堂悬有对联“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寄予的理想便是一个“赟”字,文武双全还不成,还得有钱。学学张良,看看子贡吧,为人处事要懂得明哲保身,急流勇退,颐养天年。
出了博物馆,朋友送我到小区,可我不想上楼回家,转身又去了朝阳公园,寻一僻静处,坐下梳理纷乱的思绪。盖棺论定,寇准绝对是中流砥柱式的朝臣,弘毅持重,目光深远。或许,他曾感念屈原前路漫漫上下求索之艰难,曾缅怀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雄心,曾喟叹王勃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之豪迈,以古圣先贤的诗文事迹厚殖自己壮怀激烈的少年情怀、坚毅厚重的生命意识、为民请命的崇高精神、为国纾难的民族大义,借脱俗来清洁精神,慕伟岸而呼唤崇高。正如黑格尔所言,“仆人眼中无英雄;这并不是因为英雄不够资格当英雄,而是因为仆人终究是仆人。”
瑕不掩瑜,班固有言,“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评定人的大功劳就不必记他的小过错,推举高才巨子就不必挑剔他的小毛病。可人们对寇准要求太高了,对其奢靡拥权揪住不放,太过于求全责备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欲成大事,就应不拘小节,毕其功于一役,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强。
赤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宁为清贫不为浊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卑鄙小人就不同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跳下窜兴风作浪,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小人得势也为常有的事。难怪明人海瑞痛心疾首,“小人非才不能动人,小人非才不能乱国”,奸佞小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才智,就不可能打动别人的心,就不可能搞乱整个国家。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超凡之才要用在经国济世上!寇准做到了,是天降大任,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