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埠江畔的故事会
有道是:熏熏然,陶然忘忧。最恰不过非酒埠江莫属了!
这世间,难道还真有逍遥纵脱之宝地?恐怕委实难让人置信。除非,有幸与君一同涉足酒埠江,狂飙酒仙湖一回。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现今酒埠江,有着多元文化蕴养,传说故事,古今交辉,无不浓墨重彩书写着邈远传奇,令人回味悠长,可叹怎止酷肖二字作罢?
可不,一脚踏进酒埠江镇,我以为酒仙湖是一条令人醺醺然的惺忪之水,谁知不是。岂料,酒仙湖居然宛若一个可以放逐心海的冲浪港湾。抑或酒仙湖自然名不盛?初看倒有点貌似,卓尔纵容你恍若相拥无边无际的海洋于无尽释放。怡然自得之际,稍不留神,酒仙湖植物园出我眼眸,肇始小觑,岂料谓秀异之质藏而不露,循循然善诱人,内涵丰富多彩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塞给你满满幸福感的久远回忆何啻不休。不是吗?君不见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巍,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如许皓月银波,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无不有当年苏子遗世、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感觉。
倘若探奇访胜,不过位于酒仙湖畔的双子坳半岛是也!它与寒婆坳码头隔湖相望,应是酒仙湖景区的重要景点枢纽吧。那别具情怀的则是一个叫攸女仙境的地方。攸女仙境景区内在丰盛,涵盖攸女寨、双子塔、民俗文化园、豆腐文化园、攸女园、怡醇园,等等别出机杼的景致。远远瞥见,那瑰丽的攸女雕塑,静美伫立于斑斓耀眼的酒仙湖边上。
水边攸女,驻足湖畔,远眺群山,当然流传有煽情故事。传说中的攸女就是大禹的妻子。大禹,可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的英雄,自然也是我国历史中的贤能圣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传说攸女系攸县本土人,相传远古时代,攸县东乡(酒埠江旅游区)山溪暴涨,洪虐四野,无情地吞没芸芸生灵和黍谷。舜帝委派大禹去治理洪水,于是,大禹就带着治水大军沿湘水而上来到了攸水与洣水,在治水过程中,认识了攸女,在治水过程中两人互生好感,日久生情,后结为夫妻。舜帝看到大禹治水有方,又派他去患难成灾更甚的黄河流域治水,此后,大禹一心治水,忘记了回家,也再没有回来过攸县。继而这位整日里愁苦思夫的禹妃夫人,每天一早便去江边瞭望一遍,盼着大禹早日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攸女便在湖边化作了一个亭亭玉立的仙子塑像。
遐想当年攸女,如此心无旁骛日夜伫立湖边,等待大禹治水回归,最后化作雕塑望夫归,那般痴情神状,莫不如梦中宫殿云天外,瘦长清影庭廊在。发簪光闪两眉愁,怎知伊忍奈。
却道海棠依旧。仙境情缘多传奇,故事洒满酒埠江。
群山丛林的双子坳半岛,内涵丰富,颇具诗情画意。半岛山丘交汇处是一片小盆地,其间绿草如茵,形成了盆中盆的独特景观。中央有一座村落,住几十多户人家,白墙青瓦、炊烟袅袅点缀于漫山绿色之中。盆地的东面是群山,放眼望去,层峰逶迤,云雾缭绕。
据说这群山环绕的酒仙湖之水,当初均有微醺之美的甘醇酒香。那可是一个又一个久远的传说使然。
相传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天他背挂酒葫芦,脚踏祥云,来到酒埠江上空,他放眼一望,只见青山秀水,鸟语花香,酷似仙境。于是仙人乐滋滋地降下云头,坐在江边,打开酒葫芦,饮起酒来。不知不觉便醉倒在柳树下,剩酒渗入江中,江水变成了酒。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个贫苦老翁,带着孙女来这江中捕鱼。正值太阳火辣辣的正午,烤得老翁唇焦舌干,便俯身江面,咕噜噜地喝起水来。奇怪的是,滚滚奔流的一江清水都是香喷喷的米酒。老翁以为是梦,急喊孙女来试一试,孙女也喝得醉醺醺的。老翁喜欢得不得了,从此,爷孙俩做起酒生意来了。于是,一船船香喷喷的米酒,运到了湘潭、长沙……俗语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爷孙严守秘密,终究还是让别人发觉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来这里装酒,先来的人干脆来这里定居,开起酒铺来。江两岸百十户人家都是酒铺,酒铺江(后改为酒埠江)这个地名就这样传开了。
谁知好景不长,酒埠江出酒的消息,传到了县官耳里。县官想出一个使坏的主意,回到县衙,写出了一纸檄文,派衙役四处张贴。下令两岸酒铺一律要缴纳赋税上贡。如有刁民不从,以违抗圣命论处。就这样,白花花的银子,就像酒埠江的河水,哗啦啦流进了官府的仓库,流进了县官的腰包。后来吕洞宾重游故地时,听了人们的诉说,心中十分恼火,想不到由于自己当年一时的疏忽,造成了那么大的扰乱。觉得太便宜了那些贪官污吏,一气之下他跑到江边,摘下背上的酒葫芦,在江中装了满满的一葫芦酒,径自走了。从此,这条江里再也没有酒了。
而离酒埠江镇不远的社田村,也传播有一个关于酒的传说。该村有一口小井,形状象只擂钵,大家叫它擂钵井。擂钵井水量不过一小桶,长年累月不增不减。井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且说酒埠江没有酒了以后,人们便迁往新田村拓荒去了,只有一位孤寡婆婆,因年老体弱不能开荒,便迁居到了社田的路边,靠织草鞋营生,日子十分清苦。
话说吕洞宾回去跟七仙说起酒埠江之行后,听得铁李拐坐不住了,他随即便化作一个衣衫破烂、癞头跛脚的挑木炭的老人,也来到了风光绮丽的酒埠江。这一天,留守的孤寡婆婆,煮了一碗稀粥,正准备吃时,刚巧外边来了一个瘦骨伶仃的挑炭老人向她讨吃。老婆婆放下嘴边的稀粥,尽管有些不舍,但还是双手送上了嘴边的稀粥。挑炭老人接过喝了个碗底朝天,便来了一个桃来李答,用手指了指那口擂钵井便走了。这天傍晚,老婆婆去井边提水,只觉得酒气熏人,好生奇怪的她喝了一口,却原来是喷香清甜的好酒,她心里喜出望外。从此,便做起酒生意来了。擂钵井里的酒总是提不尽,来买酒的人成群结队,老婆婆家当越挣越大,黄金白银越积越多,成了一个大户人家后,开始变得为富不仁,横行乡里起来。但老婆婆还不知足,她不称心的是天天卖酒却没有糟,间常有人想来买糟喂猪,她却无可奈何。一天,挑木炭的老人又来了,他还是原来的那副样子。这一次,他并不讨吃,只是问老太婆:“这几年生意好不好?”老太婆认出是上次那个神秘的老人,赶紧答道:“好是好,只是没有糟。”铁拐李听了一阵冷笑,便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从这以后,擂钵井再也不出酒了,老婆婆又穷得像当年一样,在路边织草鞋营生。
这两个关于酒的传说故事,衬托得这酒埠江愈加超凡锦绣,魅力无限。
清代画家黄增题为《集杭州俗语诗》作诗曰:“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叹惋酒埠江畔又一个现代版“攸女”故事,其传奇情节,恐怕会让游客们撩人心扉、浮想联翩了。
徜徉于蔚然深秀山水间,难有置信还真能邂逅一位下凡仙女。却见迎面而来的,一袭无缝天衣,霞裙月帔,雾鬓云鬟,衣裙飘飘,光可照人,从我身旁轻盈而过。我差异间转过身,刚要奔逐去探个究竟,没成想,紧跟上了一个年且七十的婆婆,一脸愁容的她乜我一眼后,似有歉意地冲我微微一笑,继而追逐而上了。恰巧,不远处一位老大爷冲着那婆婆的背影搭话说:“莫急,没事的,她每天只是在湖边上站站,看看这酒仙湖呢。”“还是不放心哩,我得跟在她身边好些。”那婆婆从背后甩过来一句话。
我百思不得其解,瞟见这位老大爷像是土著村民,便凑近他身旁不禁失语问道:“这仙女是谁?为何要去追她呵?”“仙女?哦,也算是仙女吧,我们村里都叫她为现代版攸女呢!唉,她却是个可怜之人啦!”大爷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攸女?难道这里头又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大爷似乎端量出了我的好奇心思,他便蹲身坐在一块岩石上,向我娓娓道来一个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原来,刚才被我视作仙女的女子名叫虹啨,是本地一名长得标致的扫眉才女。虹啨从小与本村一位有志青年青梅竹马,两人订亲后不久,那位有志青年因响应国家号召,服役去南部沿海地区当了一名缉私海警。两年后,有志青年特地回来探亲一趟,月下花前,两人深情地拉着手,窃窃私语中男的要虹啨再等一年,然后就择定日子完婚。有志青年返回部队后,留守村里的虹啨就天天神不守舍地来到酒埠江边,殷殷相望对岸,盼望着有志青年早日归来。那倒是,一年后,等来的竟是有志青年的一盒骨灰。却见一队神情庄重的现役军人突然有一天出现在虹啨的面前,一名军人双手捧着的那个骨灰盒上,覆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原来,有志青年在遭遇一次海上国际缉私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为国捐躯了。虹啨霎时伏在骨灰盒上哭得死去活来……将有志青年骨灰安寝墓地后,虹啨不再哭泣,她变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子,每天丝滑飘逸,衣袂飘飘,盈盈轻步,从村头来到酒仙湖畔,痴痴傻傻地依旧守望着她的心上人归来……
“那个背后追上去的婆婆,正是她的母亲。”大爷说完,又是一声沉沉的叹息。没料想,这个故事听得我不禁泫然泪下,猛然抬头间,瞅见那秀起湖岸两侧,早已泛起一片朦胧,影影绰绰。北宋诗人柳永题为《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词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晚清词人况周颐也曾喟叹:“惜起残红泪满衣,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煞是情何以堪,怎一个“仙女”与“攸女”称号了得?
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二十一回里写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古人尚且如此,况吾辈乎?冥冥之中我醉了,或为豪饮酒埠江的酒而沉醉,或为往昔神奇的传说所痴醉,或为璀璨炫丽景区中的一潮一浪、一草一木而迷醉,或为感人泪目的古今爱情故事所沈醉……还真是:“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却道是:花未开全,月未圆,或然缺憾才是永恒。
最是情深难回首。上得来时的岸边,方觉不能自已反顾,酒埠江畔的故事会,或已似水流光于缥缈烟雨里,唯独那攸女,哦不,那仙女,闪现脑际弥久不去。难道不,那秀发飘飘,衣裙蹁跹,若隐若现,分明于我眼前轻灵拂过,栩栩如活,冉冉腾云苍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