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希利尔讲世界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阅读札记
自然和艺术,永永远远,都是人世间的两样最最神奇最最美好最最妙不可言最最不可替代的东西。因此,关注自然和艺术,就是关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的“诗意的栖居”。特别是艺术,即用艺术形式所构建的和现实世界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的诗意的世界,它,简直就是“诗意的栖居”的最最根本当然也是最最坚实的保障。
艺术的胜景,一直以来都是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们的世界的版图上的。然而,在艺术的大千世界里,真正称职的导游,却从来都是少的。因此,当我漫不经心地打开了《希利尔讲艺术史》这本书时,第一感觉,便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游。有能力跑前跑后为我们介绍自然风光的导游数不胜数,而有能力在艺术的版图上耐心地为我们指点江山的文化导游可就少之又少了。越少,自然也就越是弥足珍贵。
希利尔的全称,是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和我们的文化国宝鲁迅先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作为美国卡尔沃特教育体系的创建人,希利尔十分地了解传统教科书的种种弊端,了解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课程体系,因此,他便独出心裁,畅言艺术,最终,为全世界的孩子们捧出了这套包括《希利尔讲艺术史》在内的趣味盎然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
以对话或提问的形式切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在艺术的圣殿里逛游,很显然,是它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仅是这一个特征,就使它避免了呆板、生硬和僵滞等毛病。绘画、雕塑和建筑,希利尔就像是在课堂上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讲课一样,讲来讲去,就讲了这三个部分。也可能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等太浩繁、不太好讲的原因吧,因此,希利尔也就避开了。
“这幅画出了什么毛病”、“(让人误以为是真的)愚人画”、“石头里的故事”、“寻找宝藏的人和一个秘密”、“第二优秀和最优秀的骑士雕像”、“女式建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麻烦的圆顶”……你听,希利尔已经正式开讲了。我们,只是把眼睛、耳朵、脑子和心灵都准备好了,自然也就行了。是的,最好,还要再准备好一双手,准备好一双手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不断地往我们的心里拾。往我们的心里拾宝贝,这,才是一个正经人的正经事儿。
希利尔在讲“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时,是从自己的小时候的绘画经历开始讲起的:“小时候,我在上课时,总喜欢拿着一支铅笔。我的木头课桌上有两个小圆圈,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几十厘米。我就用铅笔尖在其中一个小圆圈上轻轻地戳了一下,接着,又在另外一个小圆圈上轻轻地戳了一下,两个小圆圈就神奇地变成了一双小眼睛。我在这双眼睛上分别画了一个圆圈,然后用一条弧线把它们连了起来,看上去就像是一副眼镜。第二天,我又在眼睛下面加了鼻子和嘴巴。第三天,我又画上了耳朵和头发。第四天,我又在画好的头上加了一顶俏皮的帽子。第五天,我又在脑袋下面加了一个身子,还有胳膊、腿和双脚。就这样,一个完整的小人就画成了。”希利尔在讲“以假乱真的画”时,所采取的,依然是同样的现身说法:“小时候,我养过一只小猫,没事儿的时候,爱经常地逗它玩。有时候,我也会把它抱起来,让它自己照镜子。它每次看到镜子里的猫时,都认为那是另外一只猫,于是,就自己和自己打架。它弓起背,对着镜子大声地发出‘喵喵’的叫声,实在是太有趣了。不过,如果你给小猫看一张画着小猫的画,它就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就像根本就没看到一样。小狗也是这样,它会对着镜子里的小狗‘汪汪’地狂叫,但对图片中的小狗却总是视而不见。原来,它们虽然能看见图画,却不懂得欣赏图画。有些人也是如此,他们能看得见画,却不一定懂得如何去欣赏。因此,能不能看到东西,与会不会欣赏东西,实在不是一回事儿。《圣经》里有句话说得好:‘有眼睛,却不会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这样的讲法,确实是与众不同、饶有兴趣的。讲述中,悄悄地,就把希利尔自己的思想也融入其中了。会讲不会讲,主要是看讲法;讲得好不好,主要是看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思想。确实,是这样的。
在希利尔的话音里漂流,我们一会儿在开罗,一会儿在雅典,一会儿在罗马,一会儿在佛罗伦萨,一会儿在巴黎,一会儿在伦敦……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等的珍藏,以及一个个历史的画面,在希利尔的轻松自然的讲述中,一一展现了出来,并且被赋予了别样的味道。听希利尔慢慢地讲,我们就知道拉斐尔的艺术造诣是如何地超过了他的老师佩鲁吉诺的艺术造诣了,我们就知道米开朗基罗的鼻梁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被他曾经公开批评过的一个年轻雕塑家一怒之下一拳打断的了,我们就知道达·芬奇的画何以不多也在伟大的艺术家之列了,我们就知道裁缝的儿子安德烈是如何地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光影大师了……
“描摹一幅画是很容易的。即使不描摹,看着一样东西描摹出一幅画也难不到哪儿去。成千上万的人都能画出一篮子水果、一瓶花或一处漂亮的风景,但这些画都只是简单的临摹而已。还有许多人可以临摹伟大的画家的作品,有些甚至临摹得非常地像,简直是让人辨别不出真假。但很少有人能够全凭自己的画笔创作出一幅全新的画,能够将各种零碎的碎片组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才称得上是伟大的画家。”很显然,希利尔在导游的过程当中,他是丝毫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的。虽然,这些观点并不新鲜,然而,他所表现出来的导游的态度,却是非常地诚恳的。做文化导游的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诚恳,这点,希利尔无疑是懂得的。希利尔更懂得,只要是进入了创造的层面之后,那么,每个人就都是艺术家。
成为一位艺术家,确确实实是很容易,然而,又确确实实是很不容易。看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之一米开朗基罗自然也就知道了——有一天,教皇请米开朗基罗去为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作大型绘画,米开朗基罗拒绝了。就在这时候,嫉妒他的人也便开始鼓唇摇舌,四处散播谣言,说他只会雕塑,不会画画。米开朗基罗自然是听在了自己的耳中的,于是,就决定用自己的真实的绘画水平攻破那些像乌鸦一样在空中乱飞的谣言。可是,当他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在巨大的穹顶上作画是何等地困难: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危险,就不说了,仅是只能看见一小片,根本就无法建立画面的整体观这一点,就让他万分作难。而且,当他在头顶上作画时,画笔上的颜料总是时不时地滴在他的脸上,有时候,连眼睛都很难睁得开。而且,还要不断地下来上去,再下来再上去……本来,他是雇了一些助手性质的合作伙伴的,只因,那些合作伙伴的绘画水平远远不能令他满意,想来想去,最终,就还是辞退了所有的合作伙伴,独自一人,承担起了这项艰巨而又繁冗的创作。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西斯廷教堂的绚丽多彩的穹顶,才终于呈现在众人的眼前。在众人的眼中,那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神话。神话的诞生,自然是因为米开朗基罗的精湛的技艺以及坚忍的不服输的性格。有着怎样的性格,就会有着怎样的生命局面,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无论做什么,是一定要有具体的东西的。讲世界艺术史,无疑也是。否则的话,就没有任何的鲜活的感觉了。因此,希利尔在讲到法国写实主义风景画和肖像画家柯罗时,便直接地让柯罗自己开口说话了:“假定某一景色曾使我激动过,那么,我在潜心表现它的时候,是一定要丝毫也不放过它曾使我激动过的东西的。”想想看,我们错过了多少曾经使我们激动过、使我们的心灵震颤过的东西啊!
这,就是激活。听人讲课,如果我们的某根神经得到了彻底的激活,进而与头高气硬、摩拳擦掌、捋臂揎拳、跃跃欲试的感觉猝然相遇的话,毫无疑问,我们便是不虚此行了。